优质最新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词二首》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优质最新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词二首》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最新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词二首》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
(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
(板书课题)
(1)简介诗人“白居易”。
(课件出示)
(2)了解“江南”:
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课件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
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
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
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并指导书写。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课件出示,强调好字)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
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
(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
(“美”“妙”……)好不好?
为什么?
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
(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
熟悉。
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
(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
(比较:
红胜火;
比喻:
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
(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
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
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课件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学生反复读,老师作简要介绍。
五、巩固知识,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并把想象的画面画下来。
【板书设计:
】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
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1)学生说,引出“村居”。
(2)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简介作品及作者。
(3)老师补充:
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就是“村居”,即乡村农家居住的地方。
2.听读。
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注意“媚、媪、剥”三个字的读音。
5.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出示字词卡,指名认读。
疾茅檐鸡笼剥莲蓬
(3)写字指导:
“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笔“撇”;
“蓬”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意。
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
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讨论上片。
(1)课件出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
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江南农村的特有景色:
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
(2)课件出示: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
作者被这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陶醉。
吴音:
吴地的方言即南方乡音。
相媚好:
听到用吴地方言对话的声音,倍感亲切悦耳。
(谁在说话?
翁媪:
分别指老年男子、老年妇女。
想象:
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这里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正当我陶醉于这幽美的自然环境中时,突然听到有人用南方乡音交谈的声音,多么柔和而亲切啊。
循声看去,原来是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他们这么温馨惬意,亲密无间,到底是谁家的老人呢?
猜想:
老人生活怎样?
他们与下片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3.讨论下篇。
(1)读下篇。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躺着剥莲蓬。
你最喜欢哪个孩子,为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
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小儿子年龄最小,这里特别写到的是他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样子,生动传神,一个“卧”字,表现出了小儿“无赖”的神态。
4.再读这首词,说说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
(是啊,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也写得这样意境优美、情趣盎然。
四、品读课文,领会诗情。
1.配乐再读词,你感觉到词中哪几处写得最有情趣?
2.指名学生说,并讲讲为什么。
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
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词也一样。
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
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
让我们走入作者的内心同作者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这首词。
五、赏读诗词,拓展延伸。
清平乐(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
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
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
柳边飞鞚(kò
ng),露湿征衣重。
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六、回环结课,激荡情感
800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这位旷世奇才。
网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
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诗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这样的陶醉实在很难得,那就让我们再随着诗人难得的醉上一回吧!
齐背《清平乐·
村居》。
六、加强巩固,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媪吴音相媚好
锄豆编笼卧剥莲蓬醉
安适、悠闲
热爱、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