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自考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文献学自考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学自考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的五个特点:
社会科学文献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政治倾向性。
社会科学文献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社会科学文献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社会科学文献具有较长的效用性。
社会科学文献具有内容的综合性和分布的离散性。
10、社会科学文献的社会功能:
社会科学文献信息在交流与传递中所发生的功效和可能起的作用。
11、文献信息交流是人们借助于文献而进行的提供和获取信息的过程;
是以文献为中介,联系文献生产者与消费者而进行的文献传递活动。
12、主动传递类型指信息机构不是根据事先已确定的接受者,而是按自己选择的课题要求进行的文献信息传递。
13、被动传递类型指信息机构根据事先已确定的接受者,并按接受者特定要求进行的文献信息传递。
14、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源指通过记录社会科学知识的一切载体而获得信息的来源,这是人们获取社会科学知识信息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其特点是信息量大,有一定的稳定性,易于组织、管理和检索。
15、正规文献是指通常的、正式的、公开出版发行的文献,主要包括图书、期刊和报纸。
16、非正规文献也称灰色文献,专指不公开发表,通过正规渠道无法获得,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
主要类型有会议资料、学位论文、内部刊物、档案文献、政府出版物。
17、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划分:
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指以科学研究、工作实践中的新成果、新知识和经验总结为依据而创作产生的文献。
二次文献指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将特定范围内的分散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而形成的文献。
三次文献指通过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选用一次文献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后而编写的文献
18、文献与文献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二者既有同一性,又有区别性。
其同一性在于:
文献必须包含有信息,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文献信息就是文献中所记录的信息,两者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不同性在于:
文献是一个信息实体,是文献信息的贮存者;
而文献信息是指文献中的信息内容进行传播交流,从而产生社会效应和思维效应的一种动态信息。
20、文献信息交流的意义:
第一,通过交流,社会科学文献才能产生社会效益,社会科学文献所应发挥的社会功能才能实现。
第二,通过交流,才能使社会科学知识不断增值,由此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1、文献信息交流基本方式的内容:
非正式交流方式和正式交流方式。
非正式交流主要指文献生产者与文献利用者之间直接进行的文献交流过程,或者指非专业的传播者所组织的文献交流活动。
正式交流是一种由文献信息机构运用专门的技术,将经过整序、选择、加工的文献传递给广大利用者的过程;
是为了满足社会整体的文献需要,通过中介机构所进行的文献供给、传递的社会活动。
正式交流具有正规性、系统性、专业性特点。
22、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工作的优势与不足:
这三者是社会一定分工而形成的专门从事文献信息交流的部门。
图书、情报、档案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数量庞大、类型众多、内容丰富,并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特点,所以是文献信息传递的重要力量。
图书、情报、档案分化独立后,各自纵向发展,各自为政,彼此间缺少联系和协调,不仅给人力物力、文献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也阻碍着文献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当前,在世界信息化、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开始逐步走出系统的限制,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在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检索、服务方面加强联系与合作,向更高程度的综合化、一体化、整体化方向发展。
在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中,图书信息、情报信息、档案信息都是数字化了的数据,信息需求者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同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三者的一体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3、根据文献的不同载体,社会科学文献分为手写文献、印刷文献、缩微文献、视听文献、电子文献。
24、一二三次文献彼此间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
一次文献虽然是最基本的文献信息源,但却呈无序分散状态,如果没有二次文献将其整序和标识,是难以查找与利用的。
然而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的揭示主要局限于文献的形式特征,没有深入揭示文献的内在信息,所以二次文献的功能比较单一。
三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内容的重组和浓缩,它既是查找一次文献的工具,也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参考。
总之,没有一次文献就不可能存在二次、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是二次、三次文献的基础和依据;
仅有一次文献没有二次文献,一次文献就不能有效使用;
只有一次文献而没有三次文献,就难以获得一次文献中的内容信息。
二次、三次文献是检索一次文献的手段,一次和三次文献可在二次文献中得到反映。
第二章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
1.文献信息检索是借助于检索工具,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和方法。
2.文献信息检索的形式两种:
手检和机检。
3.文献信息检索的两种类型:
线索检索和事实、数据检索。
4简述信息意识与文献信息检索之间的关系。
答:
信息意识与文献信息检索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意识能促进文献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和完善,而文献信息检索又是培养、增强信息意识的重要途径。
信息意识的增强是在文献检索的实践中实现的,它需要人们有意识地自觉地去培养。
人们具备了良好的信息意识,必然会产生信息实践活动,即搜集、查找、选择文献信息,充分地利用文献信息。
这样就会自觉地学习文献信息检索知识,并在不断的文献信息检索实践中,逐步掌握、提高文献信息检索的能力。
而文献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又会进一步增强信息意识。
5.文献信息检索有何意义和作用?
(1)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在汪洋般的文献信息流中,如何找到所需文献信息并加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如何以最少的精力充分占有文献资料,成了人们所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与技能。
它可以帮助人们快、准、全地获取所需知识,最大限度地节省查找时间,使文献信息得以充分的利用。
(2)文献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
要进行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必须全面地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及时了解各学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
这只能依赖文献检索才能实现。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掌握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其发展趋势,以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研究目标。
(3)文献信息检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无论接受何种形式的终身教育首先应具备接受终身教育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取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就是对新知识的敏感力和接受力。
而绝大多数知识都储存在各种文献中,所以要培养获取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就必须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
掌握了这种方法,有了终身不断接受教育的能力,就可自由自在地遨游于知识宝库中,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检索语言是根据文献信息检索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一种人工语言。
人工语言也叫受控语言,是依据一定的规则对自然语言进行事先规范,将其编制成表,以供文献标引和检索时使用的语言。
7.检索语言的类型:
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和代码检索语言。
8检索语言的作用:
检索语言在文献检索系统或检索工具中起着语言保障作用,它是联系文献著者、文献标引和文献检索者的纽带。
9简述分类法的主要特征。
分类法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按学科、专业集中文献;
按学科体系进行系统排列;
以分类号标示文献主题概念;
用等级结构、逻辑关系显示文献主题概念之间的关系。
分类法的优点在于知识的系统性。
它用等级结构显示主题概念间的关系,按学科体系排列类目,直接体现了知识分类的要求。
既能揭示出某一学科门类所包含的文献,同时又能显示出各个学科门类之间的逻辑关系,反映一系列的相关文献,从而提供了从学科专业检索文献的途径,满足族性检索的需求,所以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分类法既可用于图书排架,也可用于组织分类目录,我国图书馆、情报机构和档案部门的卡片式分类目录,就是根据分类法编制的。
10分别论述《人大法》和《中图法》的结构体系。
(1)《人大法》的结构体系:
①《人大法》分总结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参考4个基本部类。
基本大类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著作;
哲学;
社会科学;
政治;
经济;
军事;
法律;
文化、教育、科学、体育;
艺术;
语言、文字;
文学;
历史;
地理;
自然科学;
医药、卫生;
工程技术;
农业科学技术;
综合性科学、综合性图书17个大类。
它是在基本部类的基础上展开的一级类目,按照从一般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原则,以及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排列。
每一基本大类又按上述原则逐级展开,层层细分,就产生出许多不同等级的类目。
②《人大法》采用单纯号码即纯阿拉伯数字为分类号标记。
它是一种较严格的层累制,即根据类目的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不同位数的号码,一级数目用一个号码表示,二级类目用两个号码表示。
表示一位类的双位数类号,则在其后加“.”。
③《人大法》有9个复分表:
综合复分表;
中国民族复分表;
中国时代复分表;
中国地区复分表;
国家复分表;
国际时代复分表;
世界地区复分表。
复分表是附在主表后供主表中各类进一步区分时用的辅助表。
文献需要复分时,即在类号后面加“一”。
然后再使用复分号码。
(2)《中图法》的结构体系:
①《中图法》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5个基本部类,22个大类: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哲学;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学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
按照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逐渐展开,从而构成一个纲目分明的体系。
②《中图法》的标记符号,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制。
其中,拉丁字母用来表示大类,其他各级类目则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中图法》基本采用层累制作为编号制度,但又不拘泥于层累制,三、四级以下的类目比较灵活,具体表现为:
对10一17个同位类的编号,采用八分法处理,即前8个类目用l一8标号,从第9个类目起,展开成两位数字;
当同位类超出17个时,一般采用双位制编号法,即同位类的类号用双位数字表示;
少数类目为了缩短分类号,或对重点类目给予较宽裕的号码,采用错号法.即下位类借用上位类或上位类借用下位类的分类号;
小数之间留有空位,便于以后修改时增添新发展的学科。
③《中图法》的标记符号,除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外,还使用了一些辅助符号:
分段符号“·
”,总论复分号“一”,推荐符号“a”.组配符号“:
”,交替符号“[]”,国家区分号“()”,时代区分号“=”,起止符号“I”。
④《中图法》将一些具有共性区分的类目按使用范围编制成通用复分表和专用复分表。
《中图法》设置了六个通用复分表:
总论复分表、世界地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