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3913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

②表现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c.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a.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

b.目前,发展中国家多数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中的加速阶段。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一般在70%以上,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b.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1.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数量多

城市人口比重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公式: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总人口数。

城市人口比重是一个相对数值,城市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一定大。

例如,中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多,而日本城市人口比重大。

2.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不一定高

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

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

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的特征:

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

是受人类影响最集中、最深刻,地理环境变化最大的区域。

2.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是国家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不利影响

①资源问题:

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因水资源短缺,有些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

②环境问题:

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③社会问题:

城市道路拥挤,交通事故频发;

住房紧张,外来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恶化;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3.解决措施:

发展经济、政策调控、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等。

一、判断题

1.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科学城”“大学城”等。

(  )

2.当前,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3.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

4.城市化速度太快,会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失业人口增多等问题。

5.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表明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化水平变低。

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的含义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差异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

C

7.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B

8.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有(  )

①增加建筑密度,解决住房问题 

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③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 

④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⑤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9.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包括(  )

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化及其特点

【合作探究】

1.读教材P32图2-1-2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探究下列问题。

(1)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特点?

(3)亚马孙河、刚果河中下游地区为什么不是城市最早出现的地区?

提示:

(1)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洲等地区。

(2)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发展。

(3)地处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读教材P34图2-1-5 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探究世界六大城市带分布在哪些地区?

其分布有何共同特点?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日本太平洋沿岸、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地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欧洲西部、英国南部。

共同特点:

从自然条件看,城市带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且多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形成城市带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3.读教材P35图2-1-7 世界各国和地区城市化水平,探究下列问题。

(1)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吗?

(2)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衰败的表现吗?

(1)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遵循这种规律。

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如南美洲;

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

(2)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基础上的;

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小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核心归纳】

1.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

(1)内涵

(2)标志

(3)动力:

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推力和拉力。

如下图所示:

2.世界城市化进程

(1)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下所示:

(2)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

高低

低且发展不平衡

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城市化进程

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存在问题

问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有关城市化几个概念的区别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20世纪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郊区迁往中小城镇和乡村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

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

(2)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城区交通拥堵 

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1)题,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所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

(1)B 

(2)D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教材P36图2-1-8 城市热岛示意,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气温曲线有什么分布特点?

(2)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1)市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

公园、农田等绿地的气温比居民区稍低。

(2)提示:

从城市下垫面特性、城市大气污染、人工热源等方面分析。

(3)消极影响:

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引起城市热力环流;

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等。

积极影响:

利于市区污染物的扩散;

对城市工业区布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措施:

增加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人工废热;

降低建筑物密度,主干道和夏季盛行风方向一致;

把污染重和高耗能的企业及卫星城布局在环流圈外。

城市化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对策

资源问题

耕地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土地

城市、公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控制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限量、达标排放

固体废弃物污染

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焚烧、制作肥料等方法处理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发展、建设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业远离市区,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

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人口的过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