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269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oc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oc

第一课时:

《水的调查》

第二课时:

《梯形的初步认识》

第三课时:

《游玩中的数学学问》

第四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五课时:

《神奇的七巧板》

第六课时:

《帮爸爸妈妈做点事》

第七课时:

《植树的学问》

第八课时:

《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水的调查》

活动目标:

1.能对水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能力。

2.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浪费和破坏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

通过调查,激发他们对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责任感。

3.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资源的污染还会损害人的健康,危害动、植物的生长。

活动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共分以下四个阶段:

1、活动准备阶段。

2、调查研究阶段。

3、汇报交流阶段。

4、宣传展示阶段。

一、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去查资料来了解“地球上的水是多还是少?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有效地展开调查研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此次主题研究的意义。

二、调查研究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两份调查,完成调查表。

一份是“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

”另一份是“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1.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

调查时间:

年月日调查人:

(1)调查你家附近水源污染情况及造成污染的原因

(2)对如何防治水污染,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2.家庭中用水情况调查

要求询问、计算妈妈一天烧饭、洗衣服的用水量约()千克水。

在你身边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几条节水的建议。

三、汇报交流

1.汇报交流。

这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学生们纷纷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

2.小实验。

为了让学生对节约用水有深刻的体验,组织学生做个实验,用量筒测一测一分钟的水龙头的滴量,填表如下:

时间滴量/ML

一分钟

十分钟

一天

一个月

一年

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积极思维,集思广益,相互合作,知道了如何改善日常用水习惯,激起了珍惜每一滴水的社会意识

四、宣传展示

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如何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节约用水的活动中来,如何来进行宣传。

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向家人、邻居、亲戚宣传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人人动手编写一份《爱护水资源》的手抄报,然后在教室里展出,通过学校的小星星电视台向同学们宣扬节约用水的小窍门,加深爱护水资源的责任心。

《梯形的初步认识》

活动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活动学具:

钉子板、铅笔、彩笔、直尺、三角板、橡皮、小棒、彩纸。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

同学们,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啊?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

二、理解梯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教师提问:

这些图形是什么形?

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

教师提问:

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

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

 

(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一组对边有什么特点。

(3)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梯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梯形的确切定义。

教师强调说明:

只要四边形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梯形。

(4)反馈: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梯形?

2.梯形的的特征和特性

(1)教师演示

教师分别出示: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四边形,然后再出示梯形。

让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教师引导出梯形的特征。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是否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归纳梯形的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

梯形具有稳定性。

(4)对比.这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梯形的底和高。

(1)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

从梯形平行的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这条对边叫做梯形的底。

(2)引导学生观察:

图中有几条高?

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3)画梯形的高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多种动手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4.巩固练习

(1)哪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

在这些梯形中分别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画出高。

(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

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

(4)用两张长方形纸叠在一起,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用这两个梯形能拼成哪些图形?

5.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

它有什么特点?

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

《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难点:

规律的获得。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组4张表格。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都去过什么地方?

你们都是怎么去的呢?

说来说去,很多同学都喜欢玩,但是玩也有小窍门,这样可以让你玩得更舒心呢?

2.××和××两家这个星期天也想带全家,去参加宁波天一旅行社举办的宁波一日游,两家来到旅游公司售票处,只见窗口上写着:

A种方案,大人每位130元,小孩每位70元。

B种方案:

5人以上团体,每位100元。

3.这两种不同的买票方法你理解吗?

你是怎么理解的?

4.如果你是××和××的爸爸,你在买票的时候要考虑哪些事项?

5.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游玩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规律

1.××和××两家安排这些人参加宁波一日游,想一想该怎么买票?

(第一家:

6个大人,3个小孩;第二家:

3个大人,6个小孩)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可以在你的小本子上自己动手试试)

3.师:

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一种买票方案?

并说说你的理由。

4.教师板书并问:

130×6+70×3;130×4+70×5表示什么?

5.小组学习。

如果让你做导游安排这2两家去参加宁波一日游,

请你根据参加的人数选择合理的买票的方案,填在表格种。

(4人小组合作)

6.学生集中、组内交流。

7.结合学生的回答,问:

(1)什么情况下选用A种买票方案最合理?

在你们设计方案种有这种情况吗?

请举例说明?

总人数少于5人时或者总人数不少于5人且小孩个数比大人个数多时。

(2)什么情况下选用B种买票方案最合理?

在你们设计方案种有这种情况吗?

总人数多于5人时或者总人数不少于5人且大人个数比小孩个数多时。

(3)在空表格种再设计一份符合A/B种买票方案的旅游人数,并算一算是否符合你们需要的买票方案。

(4)汇报

(5)揭示结论:

师:

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买票呢?

当总人数不足5人时,选用A种买票方案。

当总人数不少于5人时:

大人个数比小孩个数多时,选用B种方案;大人个数少于小孩个数时,选用A种方案;

(6)如果当小孩个大人个数同样多时,请你算一算应该怎样买票?

结论:

大人和小孩个数同样多时,A、B两种买票方案都可以。

三、深化提高

1.参加北京一日游时,除了考虑花钱以外,还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一:

安排的景点;第二:

其他的服务措施能令我们满意吗?

2.如果优惠措施改为:

A.大人130元/位,小孩50元/位;B.6人以上团体,90元/位。

妈妈带着文文、弟弟、爷爷和奶奶参加这次旅游,该怎么买票?

选A种方案,因为B种不能选,总数不满6人。

四、总结

《三角形的内角和》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会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

2.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求未知角的度数。

教具与学具:

课件、量角器、各种三角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课

1.画三角形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三角形的分类,(师拿出三个三角形)你们说这是什么三角形?

(贴三角形)

生: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师:

你们会不会画三角形?

(会)那请你们准备好笔和纸,画一个你自己喜欢的三角形,画好了请举手告诉我,好吗?

(好)(学生动手画三角形)

师:

(指名说说画了什么三角形)同学们真厉害,画得又好又快。

我们再来画一个不一样的,好吗?

(好)请你们画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快快动手啊!

(学生动手画)

师:

怎么样?

谁画出来了?

你呢?

你呢?

(生摇头,画不出来)

师:

(故作疑惑)都画不出来?

让我也来画看看?

(师动手画)(笑)看来是真的画不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

2.引出课题

师:

其实这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有关系。

(板书课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

谁能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指名边说边指给大家看,再引导说出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并使其三个内角闪烁,再出示“三角形的内角和=∠1+∠2+∠3)

师: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有关“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猜内角和的度数

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问:

“请你们猜一猜哪种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生自由说

2.量内角和的度数

师:

到底是哪种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呢?

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其中三位同学拿出学具袋中不同的三角形,一人一个,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写在相应的角边,剩下的那位同学填好小组活动记录表。

(出示记录表)

师:

哪个小组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

(生汇报,师板书。

3.动手证明内角和的度数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同学汇报的测量结果,它们都很接近多少度?

(180°)那由此我们可以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

(180°)那这些计算出来的结果有的比180°多些,有的比180°少些,这是为什么?

(指名说出误差)既然存在误差,除了用量角器量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

(1)指名说一说

(2)这位同学说的方法在课本第28页有介绍,请大家打开书,认真地看一看,你会有所收获的。

(3)看完书,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4)请你们动手试一试吧。

(5)请学生上台展示

4.课件演示,得出结论

⑴课件演示三个内角或撕或剪或折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⑵得出结论:

师:

刚才我们先用量角器来量,再用撕或剪或折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的方法,都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180°)(板书:

180°)

⑶加深认识:

(再次出示大小不同的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