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经济地理学讲义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2420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经济地理学讲义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经济地理学讲义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经济地理学讲义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经济地理学讲义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经济地理学讲义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经济地理学讲义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Word下载.docx

《精经济地理学讲义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经济地理学讲义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经济地理学讲义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Word下载.docx

三是,如果南方的初级产品性能差或价格上涨,北方就有可能寻求进口。

由此导致南方的生产受到压制。

2、涓滴效应体现在:

北方吸收南方的劳动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

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和投资的增加,会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

特别是,北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南方的涓滴,将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

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的关系:

两者并存,但涓滴效应最终会大于极化效应。

原因:

长期来看,北方的发展将带动南方的经济增长。

(通过国家干预)

二、梯度推移学说

梯度推移理论最早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等人首创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论”。

区域经济学研究者将这种产业的生命周期阶段论引入了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创立了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

(一)梯度推移理论主要内容

根据弗农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上,它们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创新、成长、成熟和衰老4个阶段。

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产业,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因而布局指向也不相同。

(参见P.139“产品周期理论”)

与上述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空间上的产业布局会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

①产品处于创新到成长阶段的兴旺产业部门主要布局在发达地区特别是其中的大城市,即经济发展的最高梯度区;

②产品处于成长到成熟阶段的停滞产业部门最适合分布的区域是中等发达的地区或中等城市,即经济发展的第二梯度区;

③产品处于成熟到衰退阶段的衰退产业部门多集中布局在廉价劳动力丰富的欠发达地区,即经济发展的低梯度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新技术、新产业总是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并迅速成长起来,然后依次向中等发达、欠发达区域逐次推进和扩散。

(二)梯度推移理论要点

1、梯度——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

2、梯度推移说的基本观点:

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

高梯度区域:

区域的主导部门是兴旺部门

低梯度区域:

区域的主导部门是衰退部门

3、推动区域发展的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高梯度区域,然后依据产品周期循环的顺序由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推移。

梯度推移主要是通过城市系统来进行的。

具体的梯度推移有两种方式:

其一,是创新从发源地向周围相邻的城市推移;

其二,是从发源地向距离较远的第二级城市推移,再向第三级城市推移,依次类推。

这样,创新就从发源地推移到所有的区域。

(三)梯度的计算与梯度图

1、梯度的计算

按照数学上梯度的概念,梯度可以用对比指标之差与空间距离之差之比来表示,可以写成:

y2-y1y2-y1

梯度=————=————

x2-x1⊿x

式中:

y2、y1分别代表对比地区和中心地区的对比指标值;

x2、x1分别代表对比地区与中心地区的空间坐标值,或者距特定点的距离,因此两者之差通常用⊿x表示。

2、梯度线与梯度图

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需要绘制地区经济发展梯度图。

把对比指标相等或相近的地区用线连接起来,成为梯度线。

由若干条梯度线组成了梯度图。

上图中,o代表中心地区,a、b、c分别表示指标水平;

A、B、C分别表示处于a、b、c指标水平的地区。

梯度图的特征

1、梯度不相交。

每个梯度线代表着不同的对比指标,如果存在交叉,则表明同地区既具有高指标值,也具有低指标值,存在着矛盾。

2、沿中心地区向外,指标逐渐下降,等梯度的地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

3、梯度线密集,表明地区经济状态变动较大,地区间的经济关联性不高;

反之,梯度线稀疏,则表明地区经济状态变动较小,地区间的经济关联性较强,地区间的经济水平比较接近。

(四)梯度推移理论在中国

1、支持的观点:

在我国,梯度推移说于1970s末引入区域经济研究之中,主要探讨国家经济发展的区域重点转移问题。

持该观点的人认为,经济布局的重点选择应该根据区域之间的经济梯度来决定。

首先要重点发展高梯度区域,然后依次向低梯度的区域推移。

逐步达到区域之间的相对均衡。

中国的梯度发展政策:

中国按地区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

中、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技术力量薄弱,资金不足,大多数地区处于“中间技术”地带,有的甚至处在“传统技术”地带;

而沿海和部分中部地区则具有“先进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力量。

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序选择应是:

由东向西,按技术梯度,使“先进技术”地带逐步向“中间技术”地带、“传统技术”地带推移。

随着经济发展,通过转移的加速,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2、不同的观点

上述梯度推移观点提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结果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反梯度推移论,认为处于低梯度的区域,也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实行跳跃式的发展,然后向高梯度的区域扩散技术

(2)并存论,认为区域之间的经济技术的空间推移同时存在着梯度式推移、跳跃式推移和混合式推移三种形式。

(3)主导论,认为区域之间的空间推移确实存在多种形式,但是从总体看,起主导作用的是梯度推移,其它推移形式只是发生在少数领域、个别区域或特殊的时期。

三、中心-外围理论

(一)理论的产生

也称为核心-边缘理论或中心-边缘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经济学研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经济关系时所形成的相关理论观点的总称。

后来中心—外围的概念与分析方法被引入到区域经济研究之中,并且融入了明确的空间关系的概念,形成了解释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和空间模式的中心—外围理论。

其中,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R.Friedman)在1966年出版的《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较具代表性。

(二)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

1、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使得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中心”,其它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

2、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

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

形成不平等的发展格局。

3、中心与外围出现发展差异的原因:

中心对外围产生统治作用的原因在于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贸易不平等。

中心依靠各方面的优势而从外围获取剩余价值。

对于外围而言,中心对它们的发展产生压力和压抑。

外围的自发性发展过程往往困难重重。

4、中心的发展与创新有很大的关系。

在中心存在着对创新的潜在需求,使创新在中心不断地发生。

创新增强了中心的发展能力和活力,并在向外围的扩散中加强了中心的统治地位。

5、在中心,存在着六个自我强化、反馈的效应,即主导效应、信息效应、心理效应、现代化效应、连接效应和生产效应支持中心的成长。

在这些效应的作用下,中心不断地成长。

相比之下,外围的发展将处于不利地位。

在构建中心—外围理论的基础上,弗里德曼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一般要经历4个阶段,相应的区域空间组织也表现为4种不同的形式。

(参见教材P.188“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中心—外围模型中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是:

通过中心的创新聚集或扩散资源要素,引导和支配外围区,最终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一)依赖理论(依附理论、依附论)

1、依赖的概念:

指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变化是以另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前提的关系。

2、依赖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存在着一种依赖关系。

第三世界国家依赖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制订游戏规则的优势而对后者产生控制作用,进行剩余价值的剥削。

第三世界国家由于经济的落后而在贸易和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发展上形成对前者的依赖或称之为依附。

特别是那些殖民地国家,这种依赖关系就更为明显,依赖程度就更深。

3、依赖理论的提出

依附论的著名学者、埃及经济学家阿明博士阿明(Amin,Idi1928~2003)和德国学者弗兰克(A.G.Frank)看到,在拉丁美洲,到处都是大地产,无论是阿根廷的大牧场和小麦农场、巴西的咖啡种植园、中美洲的香蕉种植园,还是加勒比海地区的甘蔗种植园,都是核心与边缘不平等症状的反映。

这种不平等导致墨西哥90%以上的农户一贫如洗。

(1)阿明博士的观点

阿明博士对美洲这种状况描述道:

“传统社会被扭曲到无法辨认的程度;

它失去了独立性,现在它的主要职能是为世界市场而生产,这种生产由于沦于贫困化而根本没有现代化的任何前景。

所以,这种传统社会并不是过渡到现代化;

它是完完全全的一种依附性的、外围的社会,因此处于绝路;

它的前进路子都被堵塞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通过对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之间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阿明博士发现,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化总体上逐渐形成了外围形态的一部分。

在拉丁美洲,从一开始,它的作用就是建立外围结构,后来,其他地区的民族社会也趋向这种结构而形成了第三世界。

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商业依附、金融依附和技术依附。

(2)弗兰克的“不发达模式”

在德国学者弗兰克看来,拉丁美洲这种结构关系是“大都市”与“卫星城”之间的关系:

在历史上久已形成的资本主义体系中,作为“大都市”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夺、剥削着作为边缘的“卫星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剩余,造成了后者的欠发达。

弗兰克认为,在外围国家与资本主义的中心国家之间存在一条无限的宗主——卫星链,外围国家创造的剩余价值就通过这条链而流入到了中心国。

如果说卫星国地位是外围国家经济不发达的原因,那么,宗主——卫星联系的减弱就可以减轻结构性的不发达或更有可能使外围国家发展起来。

在弗兰克和其他依附论者看来,要阻止中心国对外围国家经济剩余的剥削,唯一的办法是打碎这种转移剩余价值的依附链条,即通过社会主义革命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中摆脱出来,否则,继续留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不可避免地结果就是不发达。

(二)相互依赖理论

1、布鲁克菲尔德提出的相互依赖观点

布鲁克菲尔德(H.Brookfield)在1975年出版的《相互依赖的发展》一书中提出相互依赖观点: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比不发达国家更依赖于资源和资本密集的技术,而且也依赖不发达国家的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