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四+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四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四+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四+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人的情感无非就是“喜怒哀乐”四字,同常人一样。
但引起这些情感的缘由却与众不同:
(1)喜乐。
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很少见,让他们“喜乐”的大致有三方面因素:
①自然。
祖国各地大好河山优美多姿。
②国家。
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③人生。
隐逸生活闲适、自由;
政治得意,功业有成。
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
(2)悲愤。
这种情感在古诗中最为常见,有人说,中国古代诗词是用“愁”做成的,让他们悲愤、忧愁、痛苦的因素较为丰富、复杂:
①国家。
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
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
②百姓。
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
③亲人。
相思不得相见。
④友人。
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牵挂、担忧、关切。
⑤历史。
昔盛今衰,王朝兴替;
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难酬等。
⑥人生。
不得志,仕途失意,被贬谪;
人生短暂,年华易逝;
年华已老,壮志未酬;
客居他乡,孤独寂寞;
人生无常,伤春悲秋。
二、古诗情感常见内涵类型和表达类型
1.情感内涵类型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诗歌没有两首感情相同的诗篇。
但是,相对来讲,古诗传达的感情还是有大致相同的类型,以下八类情感是最常抒发的:
(1)忧国忧民之情:
体验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制度的腐朽和统治者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
(2)建功立业之情: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赤诚献身的心声等。
(3)思乡怀人之情:
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难舍难分的惜别。
(4)寄情山水之情: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远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
(5)感时伤逝之情:
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与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寂寞的思念。
(6)热情赞美:
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
(7)人生梦幻之感:
抒发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
(8)吟唱自然:
自然的美妙,大地景观的美。
请看下列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属于哪种类型。
(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忧国忧民类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感时伤逝类(或人生梦幻类)
(3)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建功立业类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思乡怀人类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热情赞美类(或吟唱自然类)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寄情山水类
2.情感表达类型
古人写诗抒发情感,有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和委婉含蓄。
以后一种为主。
就一篇诗歌而言,两种兼而有之居多。
另外,就其表达的数量和层次看,主要有四种类型:
(1)情感变化型
在古典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往往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某种时空条件发生了变化,其情感在诗歌的前后文中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包括由喜转悲、由悲伤转为豁达释然等。
赏析时应抓住其情感是怎样变化的(由什么情感转为什么情感),理解变化的原因。
(2)情感丰富型
在古典诗歌中,诗人表达感情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以某种情绪(多为喜、乐、怒、忧、惧、愁等)为主导,很多既相近又相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诗人没有相互矛盾的情绪,他(她)或喜或愁,或忧或惧,但这种情绪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动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赏析时应指明它表达了哪些情感,分析产生这些情感的原因。
(3)矛盾统一型
这类诗歌,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由两种或多种差别较大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因为诗人的某种特殊境遇,或诗人所面对的事物较为复杂,对此,诗人产生了既悲又喜或既失落又充满希望等矛盾的心态,但这种矛盾情感又有机地统一于诗人的情绪中。
如2016年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一诗较为典型。
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就是典型的矛盾统一:
一方面欣喜天下一统、国运昌盛、政治清明;
另一方面为无法、无处实现自己的理想,立下不世之功而落寞。
赏析时应指明有着怎样的矛盾情感,如指出“一方面……(情感);
另一方面……(情感)”,或者“表面上看……(情感);
实际上……(情感)”。
(4)情感单一型
所谓“情感单一”型,首先,其思想感情是相对固定的,前后没有变化,也没有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其次,感情内涵相对单一或固定。
在浩瀚的诗歌宝库中,这类诗歌的总体数量要远远大于其他三种类型的诗歌。
但在高考中,这类感情题考得并不多,因为它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
赏析时应注意高考命题的特点,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考查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这种把感情与艺术技巧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曲线”方式,无论是审题还是答题,都要格外留心。
(1)宋代罗大经指出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含有“八悲”,你能读出几层来?
试作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悲地之远,距故乡千里万里;
二悲秋之凄惨;
三悲“作客”他乡;
四悲“作客”之“常”,多年在外;
五悲人已晚年;
六悲衰体多病;
七悲“台”之高迥;
八悲孤独无亲朋。
(2)曹操《短歌行》中“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没有变化?
答案 作者“忧”的可能是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
也可能是渴求贤才而难得。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变化,由开头的低沉转到后来的昂扬。
三、情感表述的规范性
我们在欣赏或答题中总是少不了对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表述,这个表述是有规范要求的:
1.使用情感术语
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情感术语,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情感术语,总让人觉得别扭。
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
因此,最好使用情感术语。
常用的情感术语有:
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
以“愁”为例,又可分为多种,如亡国之愁、家破之愁、失子之愁、失意之愁、失恋之愁、相思之愁、困顿之愁、贫寒之愁、羁旅之愁、闲居之愁、乡愁等等。
2.情感表述要素
要表述的情感=情由(感情产生的原因)/情境(感情产生的境地)+感情基调
示例: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014·
新课标全国Ⅱ)
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
中的
;
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
的
。
“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
“情由(情境)”是出于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1)“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 表达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一名句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答案 包含着羁旅早行之苦。
一、准确把握情感的有效路径
赏析古诗的思想感情最关键的是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其路径很多,最有效的几条是:
1.读懂词语、句子的意思
准确理解字词语法和文本意思是古诗鉴赏最基础和最核心的要求,当然也是准确把握情感的前提。
如2017年全国卷Ⅲ白居易的戏赠诗,第一句为“一篇长恨有风情”,此句中的“风情”古今有别,要正确理解,否则无法答题。
其实“风情”是说他的诗歌具有《诗经》风、雅、颂中成就最高的“风”的情怀,它与下一句中的“正声”都是对自己诗歌的高度评价。
因此,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品读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要舍得在“读懂”上花时间。
因为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跳跃、省略,所以要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之水把它“泡”开,个别疑难处可以合理猜想。
2.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一首诗多半是由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便是律诗、绝句这样的短诗,哪怕是一联或一片,我们也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有时两句是两个层次),分解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
3.善抓显隐“情语”
所谓“情语”,就是诗中能直接或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语言。
对于考生来说,能抓住并品读“情语”,是准确、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最可靠途径,也是一种“看家本领”。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情语”有显性与隐性之说。
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当然它首先指“诗眼”,抓住“诗眼”,事半功倍。
(具体内容详见本专题核心突破二“掌握关键能力”部分)其他如含有“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显性“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隐性“情语”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
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情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语”。
如2012年江苏卷《梦江南》“摇曳碧云斜”中的“摇曳”“斜”就暗示了感情的纷乱不宁。
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
含有艺术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
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情语”。
弄清楚隐性“情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就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如何抓住“情语”呢?
显性“情语”一般会在标题、正文中的首句(联)及尾句(联)中出现,一定要盯住这些“情感”部位。
隐性“情语”一般藏在正文描写景物等的文字中,多在中间部位。
有时也会在注释里出现,所以寻找要特别细心。
边练边悟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显性“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