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宏观经济学导论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0827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宏观经济学导论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1宏观经济学导论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1宏观经济学导论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1宏观经济学导论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1宏观经济学导论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宏观经济学导论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01宏观经济学导论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宏观经济学导论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宏观经济学导论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经济学的另外一大分支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和波动。

它因以国民经济总体过程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最先提出“宏观经济学”一词。

而在这之前,古典学派就早已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过研究与考察。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被认为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的经济学文献。

此后,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很少被分割开来进行考察。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

它的出现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以收入和就业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此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因此,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整体的经济行为,它关注国民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水平及其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国际收支和汇率变动。

宏观经济学在考察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考察构成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

宏观经济学并不以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而是以整个经济社会的总体行为作为研究目标。

例如,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把商品市场当成一个整体来处理,不同的商品市场,如农产品市场和电子市场都被看成是一个市场,把蔬菜、MP3、手机等所有物品都合起来讨论。

故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以总量或平均量为变量的市场、物价、收入以及均衡等问题。

J.M.卡伯特森在《宏观经济理论与稳定政策》中提出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经济体系各个总平均数和总量的那一部分。

”在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也指出“‘宏观经济学’一词用于研究大范围的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四方面:

第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

即它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个体,而是经济总体,由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为总体经济学或总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个体经济学或个量经济学。

第二,宏观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利用问题。

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假定为既定,研究现有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增长等问题。

第三,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通过研究国民收入决定解决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因此,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成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理论则是这一理论的运用和拓展。

宏观经济学也因此被称为“收入理论”。

第四,宏观经济学进行总量分析。

总量是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变量,诸如国民收入、总就业量、总消费、总投资量、总储蓄量、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量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这些总量如何形成以及相互关系。

二、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因此,宏观经济学所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第一,国民收入决定问题。

主要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说明一个国家经济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例如,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28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6%,超过日本历史上增长最快的20年(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7.6%左右的平均增幅,也超过了韩国在历史上增长最快的20年(就是60年代、70年代)8%左右的平均水平。

第二,经济增长和失业问题。

经济高增长是多数社会的目标和希望所在,与高增长伴随的是低失业。

研究经济增长时要特别注意研究投资、出口、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力影响和交叉渗透作用,研究失业现象时要考查失业因素并寻找解决失业问题的良性对策。

这些都是十分令人关切的主要宏观经济学问题。

第三,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问题。

这里包括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中有规律性的围绕增长趋势路径的扩张和紧缩的形式。

事实上,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失业均具有非常明显的周期。

例如,在1981-1986年期间,美国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从10.4%下降到了1.9%。

第四,开放经济问题,即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影响因素。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前人们只是观察到货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现在则是资本、专利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流动。

一个封闭的、对外没有交流的宏观经济模型已不再是现实,因此,各国经济之间处于一种广泛的联系之中,国际经济体系的变化都会影响一国宏观经济的运作。

第五,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经济运行不会一帆风顺,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政府要制定并实施对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期达到调节经济运行的目的。

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原来政府行政性调节的手段正在逐渐消失,而代之以与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政策手段。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早期的经济学理论十分综合,并没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例如,早期的古典学派学者威廉·

配第、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等人不仅研究了国民收入、国民财富、货币流通总量等问题,而且也研究了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价值和分配问题。

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经济发展,宏观经济学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个体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的总量,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厂商的生产行为,单个消费者或家庭的消费行为,及二者作为要素市场的供给双方对要素供求均衡实现的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经济总量决定、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它探索的是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

第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要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微观经济学把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如何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把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如何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由不同的研究对象与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定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各自的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与政策都是围绕价格机制展开。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有的分析与政策都是围绕国民收入的决定展开。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是用个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例如,某种物品价格与数量的决定,单个居民户的消费量与单个企业的产量等。

宏观经济学是用总量分析方法。

总量是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包括个量的总和(所有居民户的消费总量或所有企业的投资总量)和平均量(如价格水平、利率等)。

总量分析就是分析这些总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

在微观经济学中基本上作为已知量的东西(即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量),在宏观经济学中则作为其大小或数值有待确定的主要变量。

在宏观经济学中作为已知量的东西(即产量、就业量和总支出量在各个产业和厂商的特定物品和劳务中的分配),在微观经济学中却都是变量。

第五,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预期是理性的、经济主体决策的最大化,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第六,基本内容不同。

微观经济学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等。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则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尽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这些不同,但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互相割裂,而是相互关联的。

例如,都采用的都是实证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发展得比较成熟,因而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们单纯地割裂开来,事实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辅相成的。

严格说来,只有一个“经济学”。

在实践中,经济分析是不能在两个封闭的空间里分开进行的。

在分析宏观经济的各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时,必须把可能影响到宏观经济变量的微观经济各个变量的变动考虑进去,反之也一样。

在分析决定一国家物质利益的经济变动过程时,必须同时考虑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方面。

从宏观经济学观点来看,假如一国生产中实际利用的资源总量配置的优劣是一定的话,那么这种资源总量越是接近于充分利用,该国的物质福利就越大。

从微观经济学观点来看,假如资源总量的利用程度是一定的话,那么这种资源越是接近于最优配置,物质福利就越大。

显而易见,从两种观点来看,基本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全体国民的最大限度的物质利益。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虽然宏观经济学是总体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个体经济学,但是,我们不能把宏观经济学的总量看成是微观经济学中个量的简单加总。

由个量到总量(或由个体到总体)的转变过程中,会出现新的变化。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基本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法,其次还有边际分析法、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法、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等。

(一)总量分析法

总量是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状态的经济变量:

一是个量的总和。

例如,国民收入是构成整个经济各单位收入的总和,总投资是指全社会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的总和,总消费是指参与经济活动各单位消费的总和。

二是平均量或比例量。

例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与劳务的平均水平并以某时期的基期计算的百分比。

总量分析法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例如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

总量分析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因为它主要研究总量指标的变动规律。

同时,也包括静态分析,因为总量分析包括考察同一时期内各总量指标的相互关系,如投资额、消费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等。

(二)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打开经济决策王国的钥匙。

可以认为边际分析法与管理决策优化密切相关。

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

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

边际分析法(marginalanalysis)的数学原理很简单。

对于离散(discrete)情形,边际值(marginalvalue)为因变量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

对于连续(continuous)情形,边际值为因变量关于某自变量的导数值。

所以边际的含义本身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

(三)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