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0779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Word文档格式.docx

《关于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Word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Word文档格式.docx

  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波及全球,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备受争议。

为什么之前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剑的公允价值会计,在本次金融危机中被指责为导火线?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美国金融界的应用具有一个特殊的背景,“公允价值”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由于利用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而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

许多人对历史成本会计的有用性产生了怀疑,因为许多破产之后的金融机构在历史成本会计下,他们对外披露的超出资本管制要求的资产净值仍然为正。

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引入并大量运用公允价值进行金融资产的计量,美国金融界希望通过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公允地反映金融资产的价值。

虽然公允价值的应用获得了实质性的突破,然而围绕公允价值的争论却没有停止过。

各个指南之间的差异产生了应用上的不一致,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难度。

在这种背景下,SFASl57应运而生,并为多方所接受,为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及披露提供了统一框架。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关公允价值的争论又被推到了风浪之上。

  在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实务界以及一些政界要员站在了攻击者一方,对公允价值大加指责,并给美国国会施加政治压力,要求停止运用公允价值。

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则站在了守擂方,面对各种指责和压力,极力维护公允价值会计的地位。

金融危机下美国各方对公允价值的反映如表1所示:

  SEC的调查报告使这场争论暂告一个段落,但这绝不是关于公允价值讨论的句点。

危机中孕育变革,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人们重新思考关于公允价值的科学性、缺陷及其改进等问题。

  

  二、公允价值:

“决策有用”观的选择

  核算是会计的核心内容,而计量属性是核算的基础。

长期以来,历史成本计量一直作为最主要的计量模式而在会计核算中占据重要位置。

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利率、汇率、大宗商品及金融资产价格大幅波动,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不确定,这一传统计量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

历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已不能如实反映报告日与资产或负债相关的会计信息,也无法反映市场价格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而公允价值计量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具有反映现在和面向未来的计量属性。

尽管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饱受争议,FASB和IASC在坚持公允价值方面也不断进行着让步,但公允价值准则依然存在,而且也不可能因此退出历史舞台。

  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观的目标要求。

在现代市场环境下,会计所能够提供的信息要满足“决策有用观”的目标,这既是公允价值得以运用的先决条件,也是会计目标对计量方式的选择。

如何使会计计量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投资、信贷等活动更为有用的信息,满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会计计量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尤其随着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会计目标,更多地倾向于决策有用观。

会计目标的这种转变也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只要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仍然得到认可,公允价值会计的基础就难以动摇。

因此在实践中,SFAS、IAS以及中国会计准则都陆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下的科学选择。

  另外,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也要求公允价值在计量方面不断发挥优势,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能够满足“决策有用观”的需要。

从公允价值产生的历史来看,相对于传统的计量模式其更适用于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如果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现实价值,而公允价值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所处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对会计计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允价值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金融资产的计量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在及时反映金融工具价值的走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揭示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

这也是在新经济环境下满足会计“决策有用观”的必然选择。

  不能简单地因为金融危机而否定公允价值计量,危机不是永远的,它只是经济发展周期的特殊阶段。

当经济走出危局进入正常发展阶段的时候,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还会使公允价值发挥出其在价值计量中的优势。

  三、公允价值在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

  在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受到了很多质疑。

引发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次贷危机,其实质是因为放贷过松、风险管理不足,而非公允价值本身。

但是透过危机,我们也看到了公允价值在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

  

(一)公允价值的顺周期问题

  经济周期通常会依次经历发展、顶峰、衰退和触底反弹这四个阶段。

从经济的发展周期来看,公允价值会计具有助长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尤其在经济周期中的特殊阶段或者临界拐点处,公允价值计量有一个放大的作用。

公允价值使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或者收缩速度加快,导致盲目的不顾后果的行为产生,从而促使泡沫膨胀或萧条加剧。

正如法国银行联合会曾警告的,公允价值计量在泡沫时期可以增强幸福感,在危机时期会使恐慌情绪不断升级。

所以,在公允价值运用中要考虑和解决其存在的顺周期问题。

  

(二)公允价值受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充分考虑市场是否活跃、正常、有秩序,公允价值应用受到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如果市场处于正常状况,市场价格就比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过去价格更具意义。

但是市场一旦失灵,在极度恐慌情绪弥漫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就并非理性的了。

公允价值的形成需要有一个有序的市场交易。

2008年9月30日,SEC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发布了指导意见,在某种程度上放松了157号准则的规定。

FCAG①就此问题展开了多次磋商,在2009年召开的会议中强调:

需要在特定情况下确定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南。

市场不是万能的,如果一个流动性和有序的金融市场条件已不具备,那么按报告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只反映了偏离均衡价值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其实并不公允。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不确定性

  公允价值的计量离不开基础数据,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相关性以及恰当性等方面则需要相应的职业判断。

职业判断是公允价值计量中必要的操作手段,但是职业判断也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不确定性。

而且,不同的估计方法以及模型选择也使公允价值计量缺乏一定的可比性。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职业判断进行了说明,在公允价值的应用方面强调:

“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的限制条件,要求企业在确认公允价值时遵从客观依据,确保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允许企业因过多运用职业判断而增大公允价值确定的随意性”,以求在公允价值应用中减少不确定性。

  四、启示与借鉴

  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成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这也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一个主要标志。

是否在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一直以来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工作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经验,确立了公允价值的应用,也使公允价值之争暂告段落。

然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又使公允价值成为热议的话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形势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借鉴美国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进行金融市场建设,加强金融风险管理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我国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还没出现西方国家面临的尴尬处境。

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保证。

只有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化解金融风险,才能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的应用方面强调“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的限制条件,明确了非活跃市场下或仅考虑估值技术更公允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方式,在我国目前稳定的金融环境中,这个框架能够满足我国资本市场的计量要求。

然而,从长远来看,只有建立健全稳定的金融市场、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才能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加快制定公允价值估价指引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国际会计准则39号以及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都对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进行了排序:

即第一级市价法,适用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

第二级参照法,适用于不存在活跃市场,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它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确定。

第三级估值法,适用于不存在活跃市场,也不满足参照法的两个条件的,采用合理的估值技术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三个层次在实际运用中,分别从第一层次开始,按顺序依次进行选择。

显然,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属于最佳估价模式,以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能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具有可操作性。

但是如果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无法进行估价,则要应用第三层次,即利用股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第三层次在实务中也是难于操作并广受争议的一个层次。

选用估值模型、确定模型参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估算的公允价值准确性、合理性对该公司利润的真实性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对于我国而言,由于其金融市场发展相对较慢,估值技术也不够成熟,所以在公允价值估价方面尚需要一个完整的指引,以指导估值模型的选用、模型参数的确定等具体的工作,这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与国际准则制定机构的沟通协作,争取准则制定的话语权

  我国2006年颁布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包括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等很多方面,基本上实现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这次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会计面临很多争议,同时也使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面临很多压力。

面临来自各方的争议,FASB和IASC也都在不断松动其观点,FASB于2009年3月17日,发布了《决定市场是否非活跃和交易是否非贱价急售》、《非暂时性减值的确认和列报》两项征求意见稿,其规定显然是妥协的产物。

征求意见稿为企业判断非活跃市场和贱价急售提供了

  [1]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2006,(9):

7-14.

  李红霞.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国际进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8,(10):

19-24.

  徐水生.坚持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J].金融会计,2009,

(2):

10-13.

  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FASB).2006.SFAS157,FairValueMeasurement,http:

////

  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IASB).2006.DiscussionPaperFairValueMeasurement,http: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