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电大考试资料《监督学》简答题题库.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58048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整理电大考试资料《监督学》简答题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整理电大考试资料《监督学》简答题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2年整理电大考试资料《监督学》简答题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2年整理电大考试资料《监督学》简答题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2年整理电大考试资料《监督学》简答题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2年整理电大考试资料《监督学》简答题题库.docx

《2022年整理电大考试资料《监督学》简答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整理电大考试资料《监督学》简答题题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2年整理电大考试资料《监督学》简答题题库.docx

2022年整理电大考试资料《监督学》简答题题库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2年1月试题)

党的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

答:

(1)领导党内监督工作,明确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在党内监督方面的任务和要求;

(2)制定贯彻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工作决议、决定的措施,研究解决党内监督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3)对党委常委、委员,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4)对下一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督;

(5)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监督上级党委、纪委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高薪能否养廉?

答:

高薪与养廉没有直接关系,高薪是手段,养廉是目的。

手段有多种:

法制手段、监督手段、教育手段,高薪手段等等,这些手段相互结合、运用得好,控制腐败效果就好。

然而,中国政治复杂、政坛庞大,反腐还必须做到“张弛有度”,既不能让老虎苍蝇逍遥法外,也不能捕风捉影搞得官场人人自危,那工作还要做不做、社会还要不要发展?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政坛更是如此,要看主流、看发展,不要鸡蛋里挑骨头。

康熙说:

“伍次友是憨厚君子、明珠是聪明的小人,朕要治理天下,两种人都得用、都要用!

”更何况是我们伟大的中国!

行政诉讼有哪些特有的司法原则?

答:

(1)选择复议原则。

(2)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停止执行原则。

(3)主要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原则。

(4)不适用调解原则。

(5)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纪律检查机关监督的对象与内容?

答:

监督对象:

指纪律检查机关对哪些个人或组织进行监督。

监督内容:

第一、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情况。

第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

第三、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监督学及其特点。

答:

监督学是以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委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

特点:

(1)监督学研究对象是国家公权力监督;

(2)监督学属于交叉学科,带有较强的综合性;(3)监督学有比较强的应用性,偏重于应用学科;(4)监督学的研究内容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简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立法创新。

答:

(1)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人大常委会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范围和形式。

(2)创设了各级人大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制度。

(3)确立了各级人大审查和撤销下级人大及同级政府的决议、决定和命令的监督制度。

(4)建立了全国人大对两院司法解释的违法审查机制。

(5)首次明确人大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

简述党的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

答:

(1)领导党内监督工作,明确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在党内监督方面的任务和要求;

(2)制定贯彻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工作决议、决定的措施,研究解决党内监督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3)对党委常委、委员,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4)对下一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督;

(5)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监督上级党委、纪委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简述党内监督的特征。

答:

(1)广泛性。

(2)有限性。

(3)强制性。

(4)目的性。

(5)先进性。

简述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

答:

(1)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XX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的情况;

(2)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

(3)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4)保障党员权利的情况;

(5)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

(6)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

(7)廉洁自律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简述党内监督的主要制度。

答:

(1)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

(2)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

(3)述职述廉制度;

(4)民主生活会制度;

(5)信访处理制度;

(6)巡视制度;

(7)谈话和诫勉制度;

(8)舆论监督制度;

(9)询问和质询制度;

(10)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制度。

简述腐败的主要特征。

答:

(1)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

(2)腐败的方式是滥用公共权力。

(3)腐败的结果是公权力最终成为摄取私人利益的工具,以权谋私,以至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简述公民监督的特征。

答:

第一,广泛性。

公民监督是最广泛的监督。

作为监督主体,公民人数多、分布广,这就决定了公民监督的广泛性。

第二,基础性。

⑴公民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各种监督的基础。

⑵公民监督是自下而上的监督,是专门机关监督和各系统自上而下监督的基础。

第三,直接性。

公民的监督最直接、最真实,也最易取得成效。

第四,多样性。

公民监督的形式是多样的。

公民监督的具体形式包括发表评论、写信、面谈、打电话、网上举报以及民主评议等。

公民既可以直接批评和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众传媒来实施监督。

简述行政监督对象的惩罚性法律责任。

答:

行政监督对象的惩罚性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刑事处罚、权力机关的罢免和撤职等。

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对不履行法定义务或者有明确违纪行为的行政公务人员作出的制裁性行为。

刑事处罚是行政公务人员违反刑事法律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最为严厉的职务责任,这种责任对应的行为是严重的职务犯罪行为。

权力机关的罢免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免除由其选举或者决定的行政机关组成人员。

权力机关的撤职是指各级人大常委会撤销由其任命的违法失职的行政机关组成人员的职务。

简述行政赔偿的成立要件。

答:

行政赔偿的成立要件是指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行政赔偿的成立要件主要包括:

(1)主体要件,即引起行政赔偿的侵权损害行为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公务人员。

(2)行为要件,即引起行政赔偿的侵权损害行为是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公务人员行使行政权力、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即职权行为。

(3)违法要件,即引起行政赔偿的侵权损害行为是违法行政行为,只有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公务人员的职权行为违法并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国家才承担赔偿责任。

(4)损害要件,即行政机关的违法职权行为确实已经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且损害是直接损害,损害的大小和范围可以确定。

简述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答:

行政诉讼与其他诉讼既有一些共同的司法原则,也有一些特有的司法原则。

与其他诉讼共有的司法原则:

(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3)合议制原则;(4)回避原则;(5)公开审判原则;(6)两审终审制原则;(7)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8)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原则;(9)当事人有权辩论原则;(10)人民检察院进行法律监督原则。

行政诉讼特有的司法原则:

(1)选择复议原则;

(2)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停止执行原则;(3)主要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原则;(4)不适用调解原则;(5)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简述行政诉讼特有的司法原则。

答:

(1)选择复议原则。

(2)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停止执行原则。

(3)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原则。

(4)不适用调解原则。

(5)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答:

监督的基本原则是蕴藏于各种具体监督制度中的普遍的、更高层次的监督规则,对各种具体监督制度起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监督的基本原则对监督主体实施的所有监督活动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即使在监督缺乏具体法律依据时,监督的基本原则也可以为监督主体提供适当的行为准则。

监督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依法监督原则;公开监督原则;公正监督原则;全面监督原则;全程监督原则。

简述监督的特征。

答:

第一,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第二,监督对象的特定性。

第三,监督内容的特定性。

第四,监督依据的特定性。

简述监督思想、监督理论、监督实践之间的关系。

答:

监督思想是人们在监督实践中,通过对监督活动的观察和思维而产生的有关监督活动的主张与观点。

监督理论是监督思想不断完善的结果,是相关主张与观点经过长期联系实际的论证、推理、演绎、归纳之后所形成的对监督活动的基本解释和系统化的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并指导监督实践。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建立国家,行使具有强制力的权力开始,就产生了监督。

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基于不同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监督思想,建立了不同的监督理论。

这些监督思想与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监督职能、目标与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论述,对监督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简述廉政监察的主要内容。

答:

(1)行政领导是否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行政领导在履职中是否有商品交换和私自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

(3)行政领导是否有不遵守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

(4)行政领导是否有不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谋取私利的行为。

(5)行政领导是否有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的行为。

(6)行政领导是否有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行为。

简述廉政监察机制。

答:

廉政监察机制由前提、核心、基础、保障等四个部分构成。

(1)廉政监察工作机制的前提是反腐倡廉教育。

(2)廉政监察工作机制的核心是廉政法规制度。

(3)廉政监察工作机制的基础是对行政系统的人和事实行全面监督检查。

(4)廉政监察工作机制的保障是法律责任追究。

简述xx的权力监督思想。

答:

(1)让人民监督政府。

xx始终认为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向群众学习,必须接受群众监督。

(2)从加强党的建设高度重视党内监督。

xx一直非常重视党内监督,将党内民主看作是一种制约权力的有效途径。

他认为党内互相监督是防止党的肌体免受侵蚀的唯一有效途径。

(3)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

xx认为,由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并非一时的权益之计,而是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长远考虑。

为此,必须在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之间建立起长期的互相监督的党际关系。

(4)严惩权力腐败。

xx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主张严惩腐败分子。

简述民主党派监督的形式和途径。

答:

民主党派监督的形式和途径:

(1)在政治协商中提出意见。

(2)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和相关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意见。

(3)参加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组织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意见。

(4)在政协大会发言和提出提案、在视察调研中提出意见或者以其他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

(5)参加有关方面组织的重大问题调查和专项考察等活动。

(6)担任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的特约人员,参加有关执法检查和执法监督工作。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

答:

(1)监察机构独立设置,分区监察。

在XX政府设置独立的监察院,将监察权与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等国家权力并立;划分监察区,派出监察使分赴各监察区。

(2)监察机构拥有较广泛的监察权,其中最主要的两项是弹劾权和审计权,加上其他各项监察权,构成了一个主次分明的权力系统,但在实际中,监察机构往往不敢执法,形同虚设。

(3)监察法规体系较为完备,但往往徒具虚文。

这些法规从字面上看,似乎都很严密,但多数是抄录西方国家的法规条文,在实际中始终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4)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五院,虽然在形式上遵循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分立”学说,但实际上五院包括监察院均由国民党或蒋介石个人控制。

在这一政治体制下建立的监察机构,难以真正依法进行监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