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质量标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0481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水回用质量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水回用质量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水回用质量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水回用质量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水回用质量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水回用质量标准文档格式.docx

《中水回用质量标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水回用质量标准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水回用质量标准文档格式.docx

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明确规定了中

水作为资源回用的水质要求,为中水回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

行使用提供水质管理依据。

1《中水回用水质标准》编制大纲105.doc

1.3必要性

目前在中水回用领域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

目前在实际

应用中一是依据混乱,二是有些参考标准制订时间较早,已

经不能适应当前中水回用领域的发展。

迫切需要水行政主管

部门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对中水水质作出规定。

2.编制依据和国内相关标准

2.1编制依据

鉴于中水回用质量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水利

部水资源司将其列入了2004年标准制订工作计划。

受水资

源司委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作为主编单位,重

庆市水利局作为参编单位,共同编制《中水回用质量标准》,

按照《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负责完成本标准的编写,

直到报批完成。

2.2与本标准相关的国内标准

序号标准、规范名称标准号

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

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4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水质标准CJ/T95-2000

5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

6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7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2《中水回用水质标准》编制大纲

另外,《北京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中水水质

标准给出了北京市的规定,建设部1995年12月发布的《城

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中水水质标准和检验方

法按《生活杂用水质标准》和《生活杂用水标准检验法》执

行”,这些也将是本标准制订时的参考对象之一。

3.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

3.1指导思想

从水资源统一管理角度出发,将中水作为资源纳入到城

市供水可利用总量,其所应具备的水质要求。

3.2编制原则

(一)标准应符合我国的中水回用实际状况,并为实施

留有余地,充分考虑现有的中水处理技术水平。

(二)标准应体现经济合理性、可操作性。

标准过严,

势必造成中水处理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中水回用技术的推

广,标准过于宽松又可能中水资源的利用范围造成限制。

准制定中必须考虑经济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

4.标准的主要内容

4.1《中水回用质量标准》的章节

1、总则:

主要说明标准制订的目的;

标准的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

主要说明本标准引用的其他水质标准和检验标

准;

3、定义:

从资源管理角度给出中水定义;

4、标准分类:

主要从农业灌溉、环境补水、生活杂用水、

工业补水给出标准分类;

5、标准值:

列表给出各类的标准指标值范围;

6、标准的实施与管理:

标准的实施与管理规定

7、水质监测:

给出中水回用的水质监测要求与检验方法;

8、附加说明:

说明标准的提出部门、标准的起草单位、标

准的主要起草人员、标准由谁负责解释。

4.2专题报告

为了系统的反映标准的制订过程及有关指标调查分析内

容,为标准审查提供依据,另编写专题报告一份。

5.工作技术路线

5.1参考技术标准

4

《中水回用水质标准》编制大纲105.doc

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5.2中水水质指标的选取

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

性。

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

质的衡量标准。

水质指标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分为三类。

1)物理性水质指标,如温度、色度、嗅和味、浊度、悬浮

物等;

2)化学性水质指标,如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

各种阴离子、CODcr、BOD5等;

3)生物性水质指标,如细菌

总数、粪大肠菌群、病毒等。

序号水质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北京市中水标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1水温(℃)√

2pH值(无量纲)√√√

3溶解氧√

4高锰酸盐指数√

5化学需氧量(COD)√√√

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7氨氮(NH3-N)√√

8总磷(以P计)√

9总氮(湖、库.以N计)√

10铜√

11锌√

5

12氟化物(以F计

)√

13硒√

14砷√

15汞√

16镉√

17铬(六价)√

18铅√

19氰化物√

20挥发酚√

21石油类√

2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3硫化物√

24粪大肠菌群(个/L)√

25浊度√

26TDS√

27色度√√

28嗅√√

29SS√√

30细菌总数√

31游离余氯√√

32总大肠菌群√√

33硬度√

34Fe√

35Mn√

36Cl√

 

经综合分析相关标准,兼顾中水回用水源水质及其回用

功能要求,确定中水回用水质指标主要包括色度、嗅、pH

值、溶解氧、SS、BOD5、CODcr、LAS、粪大肠菌群、总氮、

总磷、余氯等,农灌用途还应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增

加矿化度等指标。

5.3标准分类

本标准作为质量标准,不必考虑中水处理工艺、原水组

6

成与原水水质,仅从达到使用功能的水质要求出发。

为此,

根据中水用途不同及功能需要,拟对中水水质标准分类加以

规定。

中水用途一般包括工业冷却补充用水、环境用水、生

活杂用水、农灌用水等,环境用水主要指河道补水、绿化用

水;

生活杂用水主要包括洗车用水、厕所冲洗用水、市政道

路洒水、喷泉景观用水等。

5.4数据收集

1、调查内容与数据要求:

1)调查范围包括大连、北京、重庆、上海、深圳等城

市已建中水回用工程;

2)调查内容与调查表格:

序号工程

名称

设计

水量

原水

组成

出水

水质

1

2

*出水水质要求包括色度、嗅、pH值、溶解氧、SS、BOD5、CODcr、LAS、粪大肠菌群、总氮、

总磷、余氯等

要求具有合理性及代表性的样本数量不少于100份。

理性表示数据应真实可靠,代表性指调查样本应涵盖不同中

水用途。

2、调查方法:

采取实地调查与函调相结合的方法,以函调为主,在此

基础上拟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城市各选取2~3个

7

典型工程进行实地调查或复核。

为保障函调数据的可靠性及

数据获取的时效性,建议编制组草拟“中水水质调查要求”,

由主管部门发函进行调查。

3、数据分析:

对所取得数据,建立各类水质指标对应于原水水质、处

理工艺、中水用途的函数关系,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分析,

最终确定各级标准指标值。

6.编制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分工、计划

6.1编写组人员组成

1、主编单位: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参编单位:

重庆市水利局

3、主编:

朱党生;

副主编:

冀春楼

4、主要起草人员表:

姓名单位职务/职称专业电子信箱办公室

朱党生水利部水规总院副总工/教高水资源shuiku@010-62015966

冀春楼重庆市水利局总工水工023-89079001

纪强水利部水规总院工程师水工、环境jiqiang@010-63202852

田琦水利部水资源司水务处助调/高工环境tianqi@010-63202899

何文健重庆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副处长/高工水文水资源023-89079010

徐中华重庆市水利规划院院长/教高农水xzh9999@023-89079180

6.2工作分工

朱党生为本标准的主编,冀春楼为副主编,其余为编制

组成员。

主编单位主要负责技术标准的正文和条文说明编

8

写,参编单位负责标准有关数据的分析工作及专题报告的编

写。

6.3工作计划

2004年1月完成工作大纲;

用4个半月时间进行资料收

集、合理性校核及数据分析工作,04年4月中旬完成初稿;

4月底进行专家咨询;

5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

7月份在吸纳

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基础上,完成送审稿,8月份由水利部水

资源司召开标准审查会,10月完成最终报批稿报水利部。

9

参考资料:

一、中水定义

《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对中水定义如

下:

“本办法所称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

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中水

主要用于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汽车洗刷以及喷

水池、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

《济南市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规定中水是指城

市污水和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

准》或者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

饮用水。

中水主要用于冲洗厕所便器,浇灌花草树木、清洁

道路、清洗车辆或者基建施工、设备冷却用水、工业用水以

及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其他用水。

由此可见,中水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水源并非直接取自

江河湖库,而是具有一定重复利用价值的城市污废水;

二是

中水主要作非饮用水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