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22使用地图教案 晋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9595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使用地图教案 晋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使用地图教案 晋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使用地图教案 晋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使用地图教案 晋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使用地图教案 晋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使用地图教案 晋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使用地图教案 晋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 22使用地图教案 晋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使用地图教案 晋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几条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鲜明地表示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各种地形的分布,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般绿色表示平原;

黄色、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雪山冰川;

蓝色表示海洋,颜色浅蓝至深蓝,表示海水由浅至深的变化。

(要让学生理解两点:

一是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二是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

●为了直观地显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人们可以将等高线地形图转绘成地形剖面图。

6、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

地形名称

等高线特征

海拔高度

地面起伏状况 

山地

等高线较密集,山顶呈闭合曲线,

内高外低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

高原

高原面上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较密

较高,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

丘陵

与山地相似

较低,500米以下

起伏和缓

平原

等高线稀疏

很低,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

盆地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无一定标准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标要求: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与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2.初步掌握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形图图片挂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旧知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

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

(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

②经纬网;

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

(结合练习题巩固旧知,课件展示)

导言: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高原,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面,有高山、有低地。

然而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她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大家想不想知道?

  

那好,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情景创设国庆节期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泰安爬泰山。

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泰安地形图。

这位同学想炫耀一下刚学的关于平面图的知识,就得意的拿地图来看,结果......

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想以后野外郊游愉快,学好地形图的判读是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

哪五关呢?

适应认知规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借助习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造成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探究现代地形图的兴趣,以更好的导入新课并进行新课的授课环节。

用故事来告诉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的重要性。

明确任务,提高效率。

第一关:

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归纳小结: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注意:

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

闯关题

(一):

1.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都是1000米,可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

2.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3.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4米,世界陆地最低地死海海拔约为-415米,它们的相对高度为米。

承转:

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

第二关:

绘制等高线

学生自学:

阅读课本P32-33找出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定义。

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

多媒体演示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高距的定义。

(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

学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师可以用切土豆演示)

并且在纸上尝试绘制等高线图。

同时思考:

1.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是否相等?

2.图中的等高距(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是多少米?

同一副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否相等?

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相同。

高度不同的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交叉。

如果绘的是等深线,图中由内向外数值变大。

闯关题

(二):

那么地形坡度陡缓与等高线有什么关系呢?

第三关:

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坡度

设疑:

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他们的登山路线,并说说原因。

提问:

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加以解释吗?

(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引导归纳)

闯关题(三):

(课件出示)

第四关:

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读图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P33“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1)认识山体素描图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

(2)辨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

教师精讲点拨:

用课件出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关图进行分析对比。

(结合等高线地形模型)

演示:

用拳头演示

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小练习:

“连连看”(课件展示)

闯关题(四):

(1)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

AC

DE

F

(2)读左下图,找出图中的山顶、鞍部、山谷和山脊。

(到屏幕前指出来)

观察河流的位置

第五关:

分层设色地形图

用课件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

怎么读呢?

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读课本P35和P32“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辨认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形并区分它们的特征。

然后再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对比高度表从颜色上区分五种基本地形。

(教师点拨)

师生互动:

归纳总结。

蓝色代表海洋

绿色代表平原

黄色代表高原、

丘陵和山地

褐色代表高山

闯关题(五):

找找图中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本环节完全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学生通过读书、读图,计算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闯关进一步加深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理解以及对二者的熟练运用。

通过知识的拓展,提高学生对地理的热爱,也更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形象直观地把抽象的等高线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

让学生在绘制等高线的过程中体会到等高线的特征。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理论融入生活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进入新知的探究,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为以后的生活积累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各种地表形态与地形图紧密联系在一起比较分析,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在图片的基础上利用模型向同学们展示所认识的山地的部位,培养的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转换能力。

  

 

更细致区分山脊和山谷

进一步提高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

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

结合生活实际,明确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进一步加深对分层设色地形图着色规律的认知。

培养学生对比判断的能力。

拓展延伸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助学P32绘制地形剖面图

归纳总结(三步法)

第一步:

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

第二步:

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

第三步:

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地形图知识,提高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过五关斩六将”学会了地形图的判读,在学习和生活中为了大家更好的运用地形图,我给大家了总结了一段歌谣: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

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

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

对本课知识的简化知识,便于掌握。

达标练习:

助学P32-33当堂达标

教学反思: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活动,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符合现在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

地形图的判读这本部分教学内容是以认知地形图为中心容量大,难度大,七年级学生

在学习时理解和掌握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特别是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需要以后进一步加强。

另外,在活动中对于个别学生和小组的回答教师没有给予他们适时适当的表扬和表现机会,没有调动起他们更大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