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南湖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线下研修实践测评活动方案课件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9426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南湖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线下研修实践测评活动方案课件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南宁市南湖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线下研修实践测评活动方案课件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南宁市南湖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线下研修实践测评活动方案课件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南宁市南湖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线下研修实践测评活动方案课件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南宁市南湖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线下研修实践测评活动方案课件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宁市南湖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线下研修实践测评活动方案课件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南宁市南湖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线下研修实践测评活动方案课件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南湖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线下研修实践测评活动方案课件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宁市南湖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线下研修实践测评活动方案课件修订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深化和迁移,强化学习成果的应用,促进远程研修成果的转化。

五、测评实施

(一)测评步骤

1.第一次活动:

完成一次检测,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1-

参培教师学员通过复习、练习及反思,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认真消化和吸收,巩固所学的知识、

方法与技术,在此基础上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检测考核。

学校依据《中小学教师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测评考核细则》(参见附录一),结合本校实际,设计本校检测考核

试题。

2.第二次活动:

完成一次研讨,促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训练与达成。

学校组织教师学员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考模板》(参见附录二),开展一次以信息化教学设计

活动为主题的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要体现信息技术支持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要在合理设定教学

目标,科学安排教学环节,有效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重点体现信息技术支持、帮助和优化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设计。

完成后参培教师修改并提交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初稿)。

3.第三次活动:

完成一次课堂教学,促进“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训练与达成。

参训教师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整理相关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实施方案“资源包”,在学校信息技

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一次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校组织观课评课。

有条件的情况下录制课

堂教学视频。

课后以本人姓名作文件名向学校提交教学实施方案“资源包”。

4.第四次活动:

完成一次成果展示,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与拓展。

(1)培训期间学习成果的梳理汇总,可以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资源(PPT课件、数字故事、

评价量规等)、课堂实录片段、教学反思、培训感言、微课程包等,整理成教师个人的教学资源文件包。

(2)学校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组织全体教师学员参与交流分享活动,结合自己的参培过程、校本

实践等环节,撰写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反思或感悟。

总结的结构应该包括:

个人参加培

训的基本信息、培训收获、培训的反思,培训学习剪影及个人成长发展规划及展望等内容。

(3)个人登录华东师大远程研修平台,提交“个人总结”,并将培训总结电子及纸质稿件交学校

统一管理。

总结的文件格式二选一。

格式一:

PPT格式。

要求PPT不少于10页,图文并茂,可配音乐。

格式

二:

微视频格式,可以以数字故事的形式制作成8-10分钟的微视频,微视频格式通常有FLV、WM、V

AVI、MP4、MPG、MOV、F4V、3GPP、RM等,(其中MP4是最通用的视频文件格式,推荐使用该格式。

如果制作出来的文件不是该格式的,可以使用“格式工厂”等工具软件进行转换。

(二)时间线索和任务要求

时间任务要求

活动一:

完成一次测试考核,促进“信

1.11月7日至11月13日,个人复习、消化培训内容。

11月7日至2.11月14日至11月16日,组织校内测评。

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巩固与

11月16日

提高。

完成一次教学设计,促进“信

1.11月16日至11月19日,个人进行准备(确定研究活动二:

息化教学设计”的训练与达课题、完成资源收集)。

11月16日至

成。

2.11月20日至11月22日,组织集体备课研修活动。

11月22日

3.11月16日至11月22日,个人完成教学设计。

完成一次课堂教学,促进“信

1.11月22日至11月30日,资源及课件准备,教学设活动三:

息化教学实践”的训练与达计修改。

11月22日至

2.11月28日至11月30日,课堂教学实践,提交课件11月30日

及资源、课堂实录。

-2-

活动四:

完成一次成果展示,促进“信

1.12月4日至12月6日,个人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撰

12月4日至

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写培训总结,收集个人参赛获奖资料。

12月8日2.12月6日至12月8日,组织交流汇报。

升与拓展。

1.收集所有活动过程资料,其中,活动三、四要有视频资料。

说明

2.学校须安排提前活动二、三、四活动时间并报项目办,以便安排市、县级专家组巡

查。

六、测评考核

(一)远程培训测评

1.远程培训测评由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组织实施和测评,总分值100分。

2.测评结果总分数在60分(含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含)以上为优秀。

3.测评量表。

远程培训测评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主要反应学

员在培训中的参与情况,总结性评价以学员研修成果为主。

维度

考核

项目

具体要求

考评主体

诊断测评

(5%)

能力

自测

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了解自己的短

板,根据系统推荐的课程科学选课。

5

系统诊断

完成规定的50学时课程学习,包括观看课程

平台系统

课程

学习

视频、阅读文本资料及拓展资源等,在线学习

时间总计不少于20小时,不足20小时的系统

会根据百分比自动折算分数。

20

自动统计

研讨

积极参与课程内“主题研讨”及问题讨论,课

程评论数全程不少于10条(被设置精华帖加5

分,设置超精华帖加10分)。

10

培训测评

(95%)

研修

日志

工作

坊活

发表研修日志(研修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发

表一篇记1分。

参与工作坊内的研修研讨活动及坊内专家在

线研讨答疑活动;

全程活动参与次数不少于5

次。

根据学习技术篇及方法篇的课程,完成两个考

核作业。

1.“信息技术工具的创新应用”与“利用APP

辅导教师

打分,学友

网络互评

转变学习方式”作业二选一,提交分享PPT。

(平台系

研修

成果

2.参照“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提交一篇

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以资源包的形

式提交研修成果。

40

统统计)

(资源包括课堂实录片段、教学课件和教学反

思)

3.积极参与作业共享互评活动,对其他学友的

作业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思考,评论3次得满5

分。

资源

建设

积极参学科资源建设,在资源中心分享区上传

分享教育教学资源,满分5分。

推优(平台

-3-

系统统计)

总分100

(二)线下实践测评

1.线下实践测评由县(区)教育局组织,我校具体实施。

2.线下实践测评考核总分值100分。

测评结果总分数在60分(含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含)

以上为优秀。

3.我校测评小组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测评考核细则》(参见附录

一),对参训学员线下实践活动进行测评,并填报《北京大学南宁附属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工程线下研修成绩册》(参见附录三)。

成绩册在校内公示三天,由实施评价小组组长签字并加盖学校

公章,并将考核结果成绩册报送县(区)项目办。

4.县(区)级管理员在规定时间内,对本县(区)所属学校上传的教师学员“线下实践测评考核

成绩”进行审定,如有虚报或误报成绩,退回原学校要求对线下实践测评工作进行整改、对成绩进行

修正。

全县(区)成绩册确认后报市教师培训中心。

(三)结果认定

1.参培教师学员“远程培训”和“线下实践”两项均为优秀者,测评结果为“优秀”;

两项均合格

者测评结果为“合格”;

有一项不合格者测评结果为“不合格”。

2.测评结果不合格的教师学员,须在下一轮培训中重新参与远程在线学习和校本实践等对应项目

及其测评考核。

七、组织管理

1.我校由一名分管副校长牵头,学校信息中心负责人和学科骨干教师5-7人,组成“南宁市南湖

小学提升工程线下实践测评小组”,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实践测评考核细

则》,制订本校线下实践测评考核方案。

组长:

李艳萍

组员:

韦正龙、何佳、姚春、林兆娟、李惠玲、各备课组长

(1).完成一次检测,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专项技能的

检测,促进专项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主要负责人:

韦正龙)

-4-

(2).完成一次研讨,促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训练与达成。

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训练,促

进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理念的变革。

姚春)

(3).完成一次课堂教学,促进“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训练与达成。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课

堂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林兆娟、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4).完成一次成果展示,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与拓展。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的

成果展示,营造信息技术应用氛围,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

何佳)

2.学校建立提升工程培训管理纸质及电子档案袋,对培训过程资料、尤其是参培教师学员专业成

长档案等归档管理。

3.学校将严格按照测评考核细则严格考评、公正公平、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和走过场。

附录一: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