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金属和盐 章末复习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9053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的金属和盐 章末复习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常用的金属和盐 章末复习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常用的金属和盐 章末复习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常用的金属和盐 章末复习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常用的金属和盐 章末复习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的金属和盐 章末复习教案文档格式.docx

《常用的金属和盐 章末复习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的金属和盐 章末复习教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的金属和盐 章末复习教案文档格式.docx

3.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4.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教学重点

2.能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教学难点

1.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部分

(1)金属的特征

(2)金属的化学性质

(3)氢气的制备

(4)金属活动性顺序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

1.能否设计实验探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化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考点/易错点1酸、碱、盐、金属之间的相互反应

化学性质

注意

举例

盐+金属1→新盐+金属2

1比2活泼,盐要可溶

Fe+CuSO4=FeSO4+Cu

Cu+Hg(NO3)2=Hg+Cu(NO3)2

盐+酸→新盐+新酸

生成物应有水,气体或沉淀

HCl+AgNO3=AgCl↓+HNO3

Na2CO3+H2SO4=Na2SO4+

H2O+CO2↑

盐+碱→新盐+新碱

反应物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Na2CO3+Ca(OH)2=2NaOH+CaCO3↓

盐+盐→新盐+新盐

CaCl2+Na2CO3=CaCO3↓+2NaCl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

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中含有铵根离子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溶液显碱性B.还可能是盐酸盐D.可能是氮气,稀有气体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例题2】

【题干】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得知:

在不同温度下,甲烷(CH4)可将氧化铁(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

他们为探究甲烷与氧化铁反应后产物(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上图装置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装置中添加药品。

①向黑色粉末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黑色粉末中含有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导管b的作用是 。

(2)按下图装置连接好仪器(图中夹持设备已略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添加药品,打开止水夹K通入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的原因是            。

D装置的作用是 。

③实验中观察到装置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黑色粉末中含有    。

尾气处理方法为      。

【答案】

(1)①Fe Fe+H2SO4=FeSO4+H2↑②使分液漏斗与烧瓶内压强相等,防止滴加稀硫酸时瓶内气体从分液漏斗处逸出(或使液体从分液漏斗顺利流下) 

(2)①2NaOH+CO2=Na2CO3+H2O 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防止CO与空气的混合气加热时发生爆炸 防止E中的石灰水被倒吸进玻璃管 ③Fe3O4 将尾气点燃

【解析】

(1)①向黑色粉末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Fe,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②为了防止滴加稀硫酸时瓶内气体从分液漏斗处逸出,应使用导管b连接;

(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装置中含有空气,如果不排尽,与CO混合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

D装置可以防止反应结束后E中的石灰水被倒吸进玻璃管;

装置E作用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说明黑色粉末中有Fe3O4;

CO具有可燃性,可以通过燃烧的方法除掉。

【例题3】

【题干】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未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

(2)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

依据上述实验对原固体粉末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一定不含有氯化铜。

(1)上层为无色溶液一定不含有氯化铜

(2)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肯定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不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

【例题4】

【题干】化学科代表小聪与小明同学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分别放在两个试剂瓶中的两片用砂纸磨得光亮的银白色金属,未贴标签。

到底它们是哪种金属?

两位同学首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1)进行猜想:

①科代表小聪猜想:

活动性X大于Y。

②小明同学猜想:

活动性Y大于X。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知识。

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

①实验步骤

②实验现象

③结论

  

 

金属Y表面无明显变化,金属X的表面有气泡冒出。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装金属X的试管口,气体燃烧

科代表小聪的猜想:

_______ 

(“正确”或“不正确”)

(3)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是银铁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是_______。

实验室急需一定量的Y粉末,科代表小聪认为可用现有的X金属粉末和Y的盐溶液、蒸馏水等药品,配以必要的仪器来制得急需的Y粉末,原因是(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老师经实验分析得知制得的Y粉末中含有未反应完的X粉末,若用化学方法将杂质X粉末除去,两个同学经讨论、交流一致认为可选用的除杂质试剂是。

【答案】

(2)①将金属片X、Y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2mL

③在金属活动顺序里,X排在氢前,Y排在氢后(或金属的活动性为X大于Y)正确

(3)银Fe+2AgNO3=Fe(NO3)2+2Ag(4)盐酸(或稀硫酸)

【例题5】

【题干】某工厂排出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与硝酸锌。

为回收金属银和硝酸锌晶体,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操作M是;

②加入过量X的目的是;

③滤液C的溶质是。

【答案】过滤;

将AgNO3全部反应完;

ZnCl2HCl

【解析】为了回收银和硝酸锌可以再溶液中加过量的锌,置换出银,过滤,固体中含有银和锌,再加入稀盐酸除去锌,从而得到银。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确认一瓶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不能作为检验试剂的是()

A.澄清石灰水B.氢氧化钡溶液

C.氯化钙溶液D.酚酞试液

【答案】D

2.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

图6是某“取暖片”外包装的图片。

该“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

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②推测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

(2)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教学金属性质。

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Fe和CuSO4溶液B.Mg和MnSO4溶液C.Mn和FeSO4溶液

①写出Fe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Mn、Fe、Mg、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1)①水、氧气②加速铁粉生锈,更快地放出热量

(2)①Fe+CuSO4=FeSO4+Cu②MgMnFeCu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

B.体温表中的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

C.生活中常用的铁制品都是铁的合金

D.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份是小苏打——Na2CO3

【解析】小苏打是指碳酸氢钠

4.类推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答案】A

【解析】B.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C.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酸的反应D.灯泡

【巩固】

1.A、B、C、D是四种金属单质,A能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但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相同条件下,C、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且D比C反应剧烈。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B、C、DB.B、A、C、D

C.D、C、A、BD.D、C、B、A

2.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4个B.5个C.6个D.7个

【答案】B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KOH

K2CO3

适量Ca(OH)2溶液,过滤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B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