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之祝味菊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8409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老中医之祝味菊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名老中医之祝味菊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名老中医之祝味菊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名老中医之祝味菊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名老中医之祝味菊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老中医之祝味菊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名老中医之祝味菊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老中医之祝味菊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老中医之祝味菊医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药既对症,再用前法。

生龙齿(先煎)30克,活磁石45克,黄附片(先煎)12克,淡干姜9克,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石菖蒲9克,嫩钩藤12克,全蝎9克,蜈蚣9克,旋复梗12克,制香附12克。

连服4帖,抽搐大定,胃仅隐痛,呕恶全止,心情愉快,胃纳增加,再续服上方4帖以巩固疗效。

以后纵然发作,即以原药方照服3帖,病即霍然。

温通治痢,独其匠心

徐姓,男,50岁。

常居于潮湿之地,因饮食不节,突患痢疾,日夜泻数十次,腹部胀满,里急后重,红白相间,高热不退,迁延十余天之久,形瘦色晦,四肢疲乏,几不能行走矣。

到处求医,皆云暑湿内伏,湿热弥漫,湿为黏腻之邪,非易速痊。

又换一医诊治曰:

“汝之病痢,除赤白之外,还有青黄之色,实为五色痢,而饮食入口即吐,又属禁口痢之类,脾胃已败,将无能为力矣。

”勉处一方,嘱另请高明。

徐君为人拘谨,闻此言语,病更加重,呻吟床褥,苦不堪言。

经其戚友介绍至祝师处求治。

患者呻吟叙述病况。

师曰:

“汝病本不重,因循贻误,致有今日,尚无恐也。

”患者闻言,愁容为之略展,师又曰:

“汝病由于中寒与食滞交阻,郁而成痢,应予温通,中寒得温则化,食滞得通即能下行。

”处方:

附子12克,熟大黄9克,槟榔9克,广木香9克,肉桂3克,甘草6克,桔梗12克,芍药12克。

连服3帖,所下赤白之痢甚多,里急后重大减,精神增加,呕吐亦止,渐能饮食。

师对诸生指示曰:

“导气汤为治痢圣药,再加附子如锦上添花矣,今用之果然。

”再为处方,以桂元肉包7粒鸦胆子吞服。

赤白痢不见,大便转为黄色。

患者徐君颇为欣喜,赋有谢师五言诗:

“若非祝师明,安得起沉病,摆脱危险境,谢君应若何。

慢脾惊,一语定

唐儿年方4岁,身体瘦弱,面目清瞿,见之者皆曰,此儿将无长寿也。

一日气候突变,受寒伤食,发热泄泻,日夜共达十余次之多。

医以消食和中之剂不应,转请儿科名医诊治,泄泻发热,依然不减,四肢清冷,两眼露睛,夜来自汗不止,头额下垂,形神萎顿。

该医告其家属曰:

“此儿根基不固,阳气衰惫,况泄泻经旬,无以维持其正气,正气竭,命亦随之,此病极难医也。

”勉为拟方:

附子6克,炮姜6克,炒白术6克,黄连3克,肉豆蔻6克,五味子6克,炙鸡金9克。

连服2帖,病不少减。

其戚睹其状,介绍祝师为其诊治。

祝师诊之曰:

“阳气衰微,中寒内阻,泄泻不已,两眼露睛,四肢清冷,略有抽搐,系属慢脾惊之重症,病势虽危,当竭力图之。

附子12克,人参9克,炮姜9克,炒白术12克,肉豆蔻9克,五味子6克,煨木香6克,姜半夏12克,连服2帖,泄泻止,头额不下垂,睡不露睛,精神好转。

再服2帖,疾病逐渐向愈。

该患唐君现已50岁,身体健康,尝曰:

“余之二次生命,均为祝医生之所踢也。

辨症阴阳,明若观火

潘君年七十有四,性情急燥,喜食酒肉,体格尚称强健,惟左腿忽然肿胀疼痛。

疡医谓为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况酒肉皆能化热,热聚毒壅成病。

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白芷9克,蒲公英15克,防风9克,野菊花9克,当归9克,赤芍9克,丹皮9克,生甘草6克。

共服3帖,不见起色,患处平塌硬肿,日夜呻吟,莫可名状。

乃辗转至祝门求医,告其情况。

“病虽重,可愈也。

”诊其脉沉缓,视其患处,肤色灰暗,平塌硬肿,肿处有一白头,摸之则痛。

“此病实为阴疽,而非痈也。

属穿骨流注,缩脚阴疼一类之疾,为阴寒凝聚而成。

”治以阳和汤温散之法。

熟地12克,麻黄6克,白芥子6克,炮姜6克,炙甘草6克,附子12克,鹿角胶9克,党参9克,茯苓9克。

炒白术12克,炙甲片6克。

此方仅服2帖,患处转为红肿,疼痛更增。

病人信仰动摇,师嘱照前方续服2帖,患处化脓,脓赤白黏稠,肿痛立止,病人甚喜。

祝师再度诊视之曰:

“脓血已出,体更虚,宜从补字着眼。

人参12克,附子12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丹参9克,鹿角胶9克,桔梗9克,炒白术12克,云苓12克,肉苁蓉12克,陈皮6克,巴戟肉9克,红枣6克。

连服5帖而愈。

用经方愈痼疾,外国人心悦诚服

杜达是伊朗国人,身休虽魁梧,而有哮喘病史,心甚苦之。

一次因气候突变,老病复发,连续咳嗽,气急痰喘,以致不能平卧。

平时由其医药顾问治疗,注射、服药,即可缓解。

但此次却毫无效果,痛苦不堪,乃电招其老友美国医药博士梅卓生医生,清其设法治疗。

梅医生见其状,询问病情后,向杜建议曰:

“余有至友祝味菊医生,学贯中西,善用中国古来经方疗奇疾,远近闻名,可一试之。

”杜低首不答,梅问何故?

杜曰:

“余虽不是中国人,却是一个老上海,从来没有听说西医介绍病人给中医医治的,何况余又是一个外国人,适宜于中国古法医治否?

”梅医生一再推荐,才勉强答应。

由梅医生介绍病情,祝医生按脉察舌,诊断为肺有痰饮,肾阳不足。

梅译告其意,杜同意服药。

乃以张仲景小青龙汤法加参、附为方:

桂枝9克,麻黄6克,白芍9克,炙细辛3克,姜半夏9克,淡干姜6克,五味子6克(二昧同捣),附片12克(先煎),人参9克(先煎),活磁石30克(先煎),白芥子9克,炙紫菀、炙苏子各9克。

服药两帖,杜感觉舒服。

汗多,咳嗽大爽,气急渐平。

隔日即能平卧,便主动约梅至祝医生诊所继续求治。

杜达向祝医生道谢,并赞扬中医是了不起的医学。

祝在原方中将麻黄改为3克,另加黑锡丹9克(分吞),破故纸12克。

嘱服5帖而愈。

为挽危而具结,心热胆坚

名医章次公尝曰:

“危险重疾,在别人摇首却走的时候,祝先生却一力承揽,转危为安。

古之名医,是不是为病家具结,来完成治疗任务,我在文献上,还役有找到,然而这种治疗方式,在祝先生竞是家常便饭。

兹介绍一例:

上海国医学院学生徐某之弟,病伤寒甚剧,诸医束手。

祝师当时在该院执教,徐某信仰其理论,征得父亲同意,邀祝诊治。

徐弟高热两旬不退,神昏谵妄,前医佥谓热入心包,主用清宫。

祝诊之,不能苟同。

附片12克(先煎),活磁石30克(先煎),麻黄6克,桂枝9克,生姜9克,朱获神12克,苏梗6克,郁金9克,姜半夏9克,生龙齿30克(先煎),酸枣仁15克。

服后诸恙依然,翌晨又为处方如前。

徐父慌乱之余,又延名医会诊,皆认为热药之误。

一医且笔之于方案,谓邪入心包,误投温燥,法在不救。

家中人更慌,皆出怨言。

徐乃见祝师,祝问前方服后厥恙好转否?

徐曰未也。

然则能变否?

答曰亦未也。

祝曰:

“不好不变,药力未及也,何用惊为。

”徐以实告:

“名医某某等皆谓服师药已无救矣。

”祝遂与徐同往,其父蹙额相迎。

祝问前方服否?

徐父有难色曰:

“顷间名医会诊,以为非是,未敢服也。

”言下唏嘘不已。

“有斯哉!

病以吾药而剧,吾不得辞其咎,然吾知此病不即死也。

吾使人来侍病者五日,前所服之药过五日其药性当已消矣,其不及五日而亡者,药之过也,可毁我招牌,并鸣之于报端,为庸医杀人之戒。

苟过五口而不死者,非吾之罪也,任令更医诊治。

”徐父闻此而谢曰:

“吾固深信夫子者,医生有割股之心。

先生既知其不死,幸始终拯救之。

”于是出纸笔,促之处方。

“无更只字,连服两帖,不分昼夜续进,明日不需延请,自来诊视。

”次晨祝破扉而入,急问昨宵病人有变否?

徐氏谢曰:

“小子服夫子药,汗出热减,神静而得安寐矣,夫子真神人也。

”复出纸笔请处方。

祝曰无更只字,再服两帖。

次日仍照原方又服两帖,诸恙大愈。

因谓徐父曰:

“向者一纸热药,即被断为杀人,今连服六剂而热退神清,是非明矣。

”徐父谢曰:

“倘非夫子真知灼见,小子其病毙矣,今而后始知名医之所以为名医也。

辨症辨人,论治准确

刘老七十有四,禀赋素强,身体健康。

一日突患伤寒发热,医投辛温之药,病不少减,而反增重。

壮热烦渴,六脉洪实,谵妄无度,不可终日。

举家惊慌,于是再请一医生为其诊治。

医曰:

“此为温病,虑其病入心包,有痉厥之变。

”处方则银翘散之类,自夸轻可去实。

服药2帖,毫无效果。

病者不安,更为狂妄,于是又换一医诊治曰:

“病者年高病重,慎防暴脱之变。

”予潜阳之品,亦无效果。

闻祝师之名,请其出诊。

祝诊之曰:

“病者禀斌素强,服桂枝汤而转入阳明,可用白虎汤法,如体质虚弱者,可加人参,即人参白虎汤。

今迁延日久,所幸正气未虚,可以大剂速抑病邪。

处方,生地30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麦冬12克,犀角粉2克,羚羊角粉2克。

家属睹其方,颇以为异。

认为祝医生以用温药而传远近,今此病用此大凉之药,患者年老,是否有碍?

“余之常用温药者,因近人阳虚者多,刘君禀赋强,热度高,宜及时清热抑邪,可放心服之。

”果然一剂热减,二剂热退神清,三剂能下床行走矣。

肺结核何足优

赵君年届五十,体质素弱,患肺结核后,体重大为减轻,低热不退,形削骨立,不思饮食,四肢无力。

当时无抗结核特效药,经西医诊治,不见起色。

后改请中医诊治,某医诊之,按脉虚细而数,舌光红无苔,颧骨高而发红,两眼目光锐利。

即对赵曰:

“肺虚损之病,肾阴亏竭,肾为生命之源,值此春阳生长,将以何物以助其升发哉,清明一到,甚虞甚虞”。

勉处一方:

南北沙参9克,玄参9克,太子参12克,百部9克,甜杏仁9克,生地9克,石斛9克,阿胶9克,紫菀9克,枇杷叶9克,生谷芽12克,青蒿9克,嫩白薇9克,地骨皮9克,连服5剂不见效果。

驯致精神更加姜顿,纳食更少。

医曰;

“肺结核为顽固之疾,能平安渡过,已非易事,所虑者冬至耳。

冬至一阳生,于你疾病大为不利,现勉力图维,实无把握。

”赵自思生命仅有数月,悲观失望。

亲友来望病,赵以实告。

亲友曰:

余之同事亦患肺病,经祝医生医好,可往诊之。

遂前往求诊。

祝师按脉问症,细为检查。

对赵说,保汝冬至不死,不要听信不负责的无稽之谈,相信对路药物可以起死回生。

处方以大剂温补为主:

附片12克,大熟地18克,桂枝9克,炒白芍12克,当归9克,黄芪18克,党参18克,炒白术12克,仙灵脾9克,紫河车粉3克,炒麦芽15克,淮山药12克,炙紫菀9克,炙百部9克,光杏仁9克。

连服6帖,精神稍振,思食。

续服6帖,病情逐渐好转。

再加鹿角12克,菟丝饼12克,以巩固疗效,连续服20余帖,咳少热退、体重得增,冬至到时,赵君不仅健在,而且已能做日常工作。

嗣后每年冬季服紫河车粉100克。

十余年健康如常人。

治病求本,益阳培阴

蒋氏妇,年三十余岁,结婚十载,从未生育。

月经或数月不转,或一月两次,面黄肌瘦,四肢疲乏。

到处求医诊治,某医生诊为经血不足,冲任不调,始则治以汤剂,继而丸散,一过半年,毫无寸效。

乃更医调治,医生认为干血痨,与养阴补血之药,30剂后,体力更亏,下午潮热,月经不潮,形瘦骨立,不思饮食,心悸汗多,动则气急,遂停药。

后经亲友介绍至祝诊所求诊,按其脉虚细而弱,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