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7992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分析角(尺)度

内容

时间尺度

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空间尺度

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生态环境角度

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地;

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陷、海水倒灌;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旱涝灾害

续表

水资源角度

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速度,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

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2.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其循环过程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自然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常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湖泊性质

湖泊根据湖水性质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

从水循环过程看,注入湖泊的河水从陆地上带来盐分,如果没有河水或者地下水的排盐作用,经过强烈的湖水蒸发之后就是咸水湖;

如果有河水或者地下水常年流出,起到排盐作用,就属于淡水湖。

(2)分析水土流失强弱

水土流失强弱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有着直接关系。

受地表植被、地形坡度、降水量的大小等影响,如果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就重,相反就轻。

如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减小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流速,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3)分析沼泽湿地的形成

影响沼泽湿地的环节有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例如高纬地区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包括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河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的汇入,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存在地下冻土不易下渗,蒸发量小等。

3.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建设

1.城市内涝基本分析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1)城市内涝的原因:

①降雨强度大,暴雨持续时间长,范围集中。

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增加城市降水。

②城市盲目扩张,地表径流不断增大:

洼地、水塘、湖泊、水库等被人为地填筑破坏或填为它用,降低了雨水的调蓄分流功能。

③城市排水管网的问题:

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步伐,设计标准偏低。

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

④城市路面硬化面积扩大,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地表水难以下渗,导致路面积水。

(2)防治措施(工程措施):

①整治河道:

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

②改造地下管网:

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

③增加排涝设施:

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

④增加调蓄能力:

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

⑤增加渗透能力:

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2.海绵城市

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减缓城市内涝的压力。

建设方法:

缺水地区将优先利用透水砖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措施,补充地下水,削减地面径流;

其他地区则优先利用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调蓄、净化雨水,削减径流峰值。

[2016·

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

(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1)B 

(2)C (3)D

技法点拨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分析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结果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洪峰值增大,河道淤积,排洪困难,易发生洪涝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地下水资源增多,水土流失减轻。

河道淤积减少,行洪能力增强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城市低洼地带易积水,形成城市内涝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平缓

地表水下渗增多,减轻城市内涝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下游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削峰补枯能力增强,调节径流,减少下游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湖区减小,蓄水量减少,下游地区易发洪涝;

生物多样性减少

考查角度1水循环与城市内涝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下图是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

(1)~(3)题。

(1)下列不适宜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城市(  )

A.敦煌B.成都C.广州D.深圳

(2)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缓解热岛效应B.减轻城市内涝

C.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D.提供工业用水

(3)暴雨过后,公园中的荷花池最主要功能是(  )

A.调节小气候B.保护生物多样性

C.美化城市环境D.增加下渗量

答案 

(1)A 

(2)D (3)D

解析 第

(1)题,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减少地表径流,从而用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敦煌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不易产生内涝。

(2)题,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增加了城市的水面面积,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可以降低城区的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暴雨过后该系统可以储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

可以通过沉淀池、湿地公园等对水体降解污染,起到净化作用;

但是在活水公园中没有水回收利用,故无法为工业提供用水。

第(3)题,注意审题,公园中的荷花池具备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环境和增加下渗量等功能,公园中的荷花池面积大,没有河流与其相连,主要排泄方式靠下渗,这样不仅补给地下水,而且可以起到减缓城市内涝的功能。

考查角度2以湖岸线变化图为背景,考查湖水的补给类型

柴窝堡湖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的天山山谷盆地内,属于山间集水洼地型湖泊。

下图为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柴窝堡湖湖岸线变化图,据此回答

(1)~

(2)题。

(1)柴窝堡湖湖水的主要直接补给源是(  )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

C.各类径流D.冬季积雪

(2)沿西北—东南方向逐渐向湖盆底部地势变化的总体特征是(  )

A.缓—陡—缓B.陡—缓—陡

C.高—低—低D.陡—陡—缓

答案 

(1)C 

(2)B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可知柴窝堡湖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的天山山谷盆地内,属于山间集水洼地型湖泊,由此可推断出其补给有天山的大气降水以及天山冰雪融水,该地还有冬季降雪形成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各类降水和融水形成的径流是该湖泊的主要直接补给源。

(2)题,从图中湖岸线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同等水位下降的情况下,湖泊西北部湖岸线变化较小,中部湖岸线变化最大,东南部湖岸线变化最小,说明该湖泊西北部坡度较陡,中部最缓,东南部最陡。

重要考点2 洋流的分布规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分布规律

(1)洋流的分布

(2)洋流模式图解分析

图示

分布

特征

常规环流模式

中高纬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北纬45°

~70°

)以副极地为中心

①3支洋流构成

②逆时针

③东(侧)暖(流)西(侧)寒(流)

中低纬环流

热带、副热带海区(南北纬5°

~45°

)以副热带为中心

①4支洋流构成

②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③东(侧)寒(流)西(侧)暖(流)

特殊环流模式

西风漂流

南纬40°

~60°

之间

①顺时针环流

②受南极大陆影响性质为寒流

季风洋流

北印度洋

流向受季风影响,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成因对比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

[2017·

郑州质检]读世界某大渔场鱿鱼产量随纬度和经度分布图,回答

(1)~

(2)题。

(1)该渔场为(  )

A.纽芬兰渔场B.北海渔场

C.秘鲁渔场D.北海道渔场

(2)影响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离岸风B.河流

C.洋流D.人类活动

我的解答 

(1)D 

(2)C

渔场形成条件的分析方法

(1)结合成因分析,由结果推理成因。

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

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原因,思维过程:

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营养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

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

例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

热带和副热带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即多位于副热带大陆沿岸的海域,如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考查角度1洋流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山西质检]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①、台湾暖流②、中国沿岸流③以及日本暖流分支④等。

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