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7416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Word下载.docx

《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Word下载.docx

”他还指出: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文中,从哲学的高度,深刻地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这些对我们今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自古以来,我国的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

我国古代对于实践的认识是不统一的。

古人把实践称为“实学”,而有识之士们都非常重视实学。

墨家把“知”分为三种,即亲知、闻知和说知,强调亲身实践、体验和推理演绎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认为把学习仅仅理解为读书是错误的,只有亲自动手,才能获得真知。

他说:

“口头说出,笔下写出,不如身上做出,乃是不自欺,乃为有实得。

”这正如陆游诗中所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陆大庆、施乃昌曾参与了课题的前期工作。

古代有识之士历来主张学与行结合,提出了知行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

行,是指运用知识,是指练习、做事、实践。

学是行的基础;

行不仅是学的目的,也是学的手段和方法。

朱熹强调“行为重”,认为只有行,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

”因此他提出学习要切己体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就是对学与行关系的最好归纳,而徐霞客、李时珍等就是重视实践的最好代表。

以陶行知为代表的近现代中国一个重要的进步教育流派——生活教育派就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们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种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认识论为依据,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

这与古人的“知行结合”主张是一致的。

他们认为,传统教育注重机械灌输,重教轻学,脱离实践;

重知轻行,手脑两分;

层层考试,束缚学生。

教师主宰整个教学过程,采取填鸭式教学法,不顾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毫无任何主动性和积极性。

“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教与学都与“做”脱离。

因此,陶行知指出: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生活教育派的这一主张,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的“做”为中心,行动(劳力)和思想(劳心)结合才能取得“真知”。

这种主张有助于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成为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新人。

这种主张在今天仍有其一定的理论价值,值得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时认真地研究与借鉴。

(三)对初中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话题,党和政府也多次在有关教育的文件中提到,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

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在第三次全教会上作了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指示,强调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实践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提高了,人的综合素质才会提高;

只有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都跟上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使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认识世界,从而培养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

全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造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还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拿到实践中去检验、改造、提高,从而达到先贤所谓的“知行合一”的境界。

在我国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知有余而行不足”的情况下,实践能力培养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四)对初中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是改革开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新的知识、信息涌人我国,国人在惊叹之余,也逐渐清醒地认识到,当代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

在当今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如果我们不能持续地以科技实力赢得优势,就无法在国际社会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要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因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要根据我国未来综合国力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代既有现代化的系统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五)国内外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几年前,有关中日、中美、中俄儿童联合夏令营的报道,曾引起了教育界有识之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

我们的教育再不改革,那么今天在夏令营中“败”给日、美、俄儿童的中国孩子,在明天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仍然会成为手下败将。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推动下,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浪潮正波及世界各国。

许多国家为了面对21世纪的挑战,纷纷制定新的教育发展战略或调整教育改革方案,并采取各种改革措施。

在新科技革命大潮面前,发达国家均瞄准时代的特点与要求,对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和定位。

为了加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各国在教育改革中都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

如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战略方针,强调学校教育不能再培养标准化的人才,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富有个性和创造性。

德国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的教育任务是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设计提供帮助,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指导。

美国教育界在进行个性教育中,十分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力,还开设培养创造力的专门课程,鼓励学生各自动手进行创造性活动。

国外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有系统的理论依据,有教学模式、教学课程、测评方法等。

这为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我们可以根据“洋为中用,人为我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加以借鉴。

近年来,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已在进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上海市南市区《关于在中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辽宁师大傅维利教授等写的《论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特点及发展过程》等等,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选择和组织本项课题研究,旨在在他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浦东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有计划地对初中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为将来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总结、提炼,揭示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他人开展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二、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初中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初中生实践能力形成的途径、形式、过程和基本规律,探索初中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为充实、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做出一点贡献。

(二)研究组织

课题研究由总课题组和五个分课题组组成。

1、总课题组由上南中教学区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和负责上南学区的区教科室科研员组成。

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研究的设计,组织、指导分课题组实施研究。

2、课题研究的实施单位是文建中学、浦东中学、育青中学、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历城中学。

中心组成员分别担任五所学校的分课题组组长,根据课题的方案,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确定分课题题目,设计分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队伍,实施初中生实践能力形成和评价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

1、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问卷,从参与研究的学校中各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初中生对实践能力的认识、实践的状况、实践能力形成的原因、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等,获得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开展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2、行动研究法:

总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

各分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分课题题目,制定研究计划、步骤;

各分课题组按计划有控制地实施研究;

总课题组对研究过程进行监察,搜集有关材料,并及时组织分析研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导分课题组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对研究的效果进行思考、分析,写出研究报告。

(四)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1999年3月——1999年9月)

(1)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整理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任务、方法等,确定研究步骤及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2)收集、学习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掌握国内外有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动态。

(3)课题组成员根据总课题的研究方案,确定各校分课题组的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究队伍。

分课题名称如下:

1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与评价

2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3初中生科技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4开展社区小医生活动,提高初中生社会实践能力

2、实施阶段(1999年9月——2001年6月)

(1)调查研究。

根据研究目标,编制问卷表,实施调查,了解浦东新区初中生实践能力的现状。

(2)实践探索。

在了解掌握初中生实践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课题研究方案,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初中生实践能力形成与评价的实施,提高初中生的实践能力。

实施的内容包括:

1初中生实践能力的界定及分类;

2初中生实践能力形成的过程;

3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4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

5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6初中生实践能力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3)阶段研究总结

1根据调查材料,撰写调查报告;

2各分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总结;

3编制初中生实践能力评价标准

3、总结阶段(2001年6月——2001年10月)

(1)各分课题组撰写分课题专题总结;

(2)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撰写研究终结报告。

三、研究实施

(一)初中生实践能力的界定及分类

1、初中生实践能力的界定

关于实践能力的界定,我们见到的并不多,且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

关于初中生实践能力的界定,我们至今尚未见到。

我们对此做如下的界定:

所谓初中生实践能力,就是指初中生根据一定的目的,用一定的方法,自觉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形成品德、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本领。

这一界定有三个依据: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应该凭借一定的物质手段,应该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初中生的实践活动也不应该是盲目的、无意识的。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开始的,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