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6714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3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2.人体胰岛B细胞中的几种细胞结构如下图所示,正确的叙述是()

A.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B.乙在胰岛细胞内不倍增

C.葡萄糖在丙中分解为丙酮酸D.丁形成囊泡中的蛋白质就是胰岛素

【答案】B

图示分析:

甲是高尔基体;

乙是中心体;

丙是线粒体;

丁是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

【详解】A、甲是高尔基体,其膜上没有附着核糖体,A错误;

B、乙是中心体在人体胰岛细胞内含有,但是不倍增,因为人的胰岛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B正确;

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C错误;

D、丁是内质网,其形成囊泡中的蛋白质是未成熟的胰岛素,D错误。

故选B。

3.如图是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单糖的示意图,其中钠-钾泵、SGLT1、GLUT2、GLUT5代表载体。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钾浓度影响钾离子吸收B.SGLT1运输葡萄糖是协助扩散

C.GLUT5运输果糖属于被动运输D.载体与所运输物质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

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详解】A、细胞中钾离子通过钠-钾泵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说明是主动运输,故钾离子浓度不影响钾离子吸收,A错误;

B、SGLT1运输葡萄糖不消耗能量,依赖于膜内外Na+的浓度差,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

C、GLUT5运输果糖不消耗能量,所以属于被动运输,C错误;

D、载体与所运输物质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D错误。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骨骼肌细胞呼吸的能源物质有肌糖原

B.葡萄糖分解时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产生量相同

C.平滑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为热能

D.成熟的红细胞携带氧气而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无氧呼吸乳酸发酵:

2C3H6O3+能量。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详解】A、骨骼肌细胞中含有肌糖原,骨骼肌细胞细胞呼吸能利用肌糖原,A正确;

B、人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葡萄糖分解时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产生量相同,B正确;

C、平滑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正确;

D、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D。

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合成酶的模板是生物大分子B.有些酶只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高温使酶变性是不可逆的D.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蛋白质类的酶合成直接模板是mRNA是大分子;

RNA类酶合成的模板是DNA,也是生物大分子,A正确;

B、有些酶只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B正确;

C、高温、强酸、强碱使酶变性是不可逆的,C正确;

D、蛋白质类的酶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但是RNA类不可以,D错误。

6.如图是某生物两个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染色体上标注的是相应位置上的基因。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①可知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B.图①细胞中正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C.图②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D.图②所示的细胞中共有8条DNA分子单链

【答案】C

分析题图:

图①细胞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图②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详解】A、由图①无法确定该个体的基因型,A错误;

B、图①细胞中正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离,B错误;

C、图②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C正确;

D、图②所示的细胞中共有8个DNA分子,16条单链DNA,D错误。

故选C。

7.下表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与事实相符的是()

选项

科学家

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A

摩尔根

基因在染色体上

类比推理法

B

艾弗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同位素标记法

C

沃森、克里克

DNA的双螺旋结构

模型建构法

D

达尔文

胚芽鞘尖端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

实验法

 

A.AB.BC.CD.D

本题是对基因在染色体上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胚芽鞘尖端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综合性考查,需逐项分析进行解答。

【详解】A、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艾弗里通过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证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B错误;

C、沃森、克里克通过模型建构法,证明DNA的双螺旋结构,C正确;

D、达尔文通过实验,没有得出胚芽鞘尖端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这样的结论,只是提出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传递到尖端下部,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D错误。

8.染色体桥是由两条染色体分别发生断裂后,具有着丝粒

残臂相接而形成的双着丝粒染色体所特有的结构。

如图示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染色体桥,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染色体桥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

B.形成染色体桥会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增加

C.染色体桥形成是细胞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D.图中形成染色体桥的细胞中着丝粒数目发生改变

两条染色体分别发生断裂后,具有着丝粒的残臂相接而形成的双着丝粒,形成染色体桥。

本题是信息题,通过阅读题干,获取有用信息,分析作答。

【详解】A、染色体桥不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有丝分裂过程也会发生,A错误;

B、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形成染色体桥不会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改变,B错误;

C、染色体桥是两条染色体分别发生断裂后,具有着丝粒

残臂相接而形成的双着丝粒,故染色体桥形成是细胞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C正确;

D、图中形成染色体桥的细胞中着丝粒数目不发生改变,D错误。

9.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小,导致物质交换速率慢

B.细胞分化形成多种细胞,这些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

C.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也存在有DNA的复制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物质交换速率快,A错误;

B、细胞分化形成多种细胞,这些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B正确;

C、高度分化的细胞,通过特殊的培养脱分化后也存在有DNA的复制,C正确;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10.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中的营养物质含有32P,以便噬菌体被32P标记

B.若离心管的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可直接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过程①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D.上清液中有较弱的放射性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

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

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

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直接用营养物质培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A错误;

B、由于缺少对照组,所以本结果尚不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过程①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C正确;

D、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且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主要来自未完成入侵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的DNA或细菌裂解后子代噬菌体的DNA,D错误。

11.下图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呈完全显性,不考虑交叉互换,则甲、乙、丙个体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基因型种类依次分别是()

A.2、2、4;

2、2、4B.2、3、4;

2、2、4

C.3、3、4;

2、3、4D.3、3、4;

2、3、4

甲的基因型是AaBb,AB连锁在一起;

乙的基因型是AaBb,Ab连锁在一起;

丙的基因型是Aa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甲产生AB和ab两种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