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670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8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docx

《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docx

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

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学》(第四版)重点知识整理

作者:

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

只含本书1-13章课程,其中不包含第四章和第九章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管理活动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

源的过程。

进一步解释:

(1)载体:

组织。

(2)本质:

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对象:

相关资源。

(4)职能活动:

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1)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

代表人、联络者、领导者。

2.信息角色:

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角色:

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者的职能

1.技术职能

2.人际职能

3.概念职能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1.孙膑提出运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2.小瓦特:

科学管理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4.欧文:

人事管理。

(因此欧文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5.巴贝奇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1.代表人物:

泰罗、甘特。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二、行为管理理论

(一)梅奥与霍桑试验

1.霍桑试验四个阶段

(1)工作场所照明阶段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3)大规模访谈

(4)接线板工作室试验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企业责任

第一节管理与伦理道德

一、伦理道德的真谛

1.伦理:

为了相互协调,共同生产和生活而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真谛:

“本性上普遍的东西”。

2.道德:

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3.天伦:

家庭血缘关系的共同体。

4.人伦:

社会关系的共同体。

5.意义

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

社会中其体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要遵守法律,同时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表现在四方面:

1.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

2.企业组织;

3.人文力和企业精神;

4.企业和产品的价值观。

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一)功利主义道德观

1.内容: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2.积极意义:

(1)如果该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当然可以认为该行为是善的,必然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3.消极影响:

(1)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可能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

(2)只是规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中分配。

(二)权力至上道德观

1.内容:

(1)能尊重和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2)政府法律和各级管理者应该尊重和保护人权。

2.消极影响:

(1)过高的期望保障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2)组织整体利益的需要和个人的权利不可能完全一致。

(三)公平公正道德观

1.内容:

(1)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

(2)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2.消极影响:

(1)实践中情况复杂很难完全实现。

(四)社会契约道德观

1.内容:

(1)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2.积极意义:

(1)能大幅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3.消极意义:

(1)契约具有很强的情景特征,在很多场合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

(2)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

(3)契约主义的泛滥,会导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五)推己及人道德观

1.内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一、道德管理的特征

(1)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为组织的一项责任。

(2)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

(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6)具有自律的特征。

(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1)追求道德的管理者通常为组织确立起较为崇高的价值观,以此来引导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行为。

2)这种价值观一般能激发起成员去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从而给组织带来生机和活力。

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一)道德发展阶段

道德发展阶段

阶段

层次

曲惯例层决

惯钢层次

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对法律的遵3.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

守,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以及对4.通过観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期望的一般感觉秩序

内涵:

(1)人们一步步依次通过这六个阶段,不能跨越。

(2)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上,也可能倒退和堕落。

(3)多数成年人的到的道德发展处在第四阶段上。

(二)个人特性

1.内容:

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控制力。

2.管理者个人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与管理道德也很有关系。

(三)组织结构

1.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2.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3.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4.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四)组织文化

(五)问题强度

1.内涵:

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3.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1)高层管理人员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

(2)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

(3)高层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

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与现代社会

1.传统经济学观点:

为股东实现组织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是企业,增进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责任。

2.社会经济学观点:

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因此企业的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大致可以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2.企业一切经济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4.社会慈善事业。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第一节全球化内涵

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说全球化是一个事实,是指其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说全球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因素:

交通、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力量。

一、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1.定义:

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表现:

跨国商品贸易增长迅速、国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出国旅游人数快速增加、跨国企业并购加快。

二、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1.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2.关键性指标:

进出口额占GDP勺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口流动额等。

三、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1.定义:

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2.关键性指标:

该产业跨国贸易额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百分比、该产业跨国投资额在该产业实现的投资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等。

四、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1.定义:

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份额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第二节全球化与管理者

1.全球化管理的环境:

一般环境、任务环境。

2.全球化管理需具备的关键能力:

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一)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1.政治与法律环境

(1)国家政治体制;

(2)政治的稳定性;

(3)法律环境。

2.经济和技术环境

(1)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

(3)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

(4)科技发展水平。

3.文化环境

(1)权利距离

(2)不确定性的避免

(3)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

(4)男性化或女性化

(5)长期导向

(2)全球化的任务环境

1.供应商

2.销售商

3.顾客

4.竞争对手

5.劳动力市场及工会二、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1.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

(1)国际商务知识;

(2)文化适应能力;

(3)视角转换能力;

(4)创新能力。

2.如何培养全球化管理的关键能力

(1)从经历中学习;

(2)从工作任务中学习;

(3)从关系中学习。

第三节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一、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决策

(1)出口

1.间接出口

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向海外市场销售产品、服务。

2.直接出口

企业绕开国内中间商直接与海外需求者联系

3.优势:

这种方式不需要企业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资源投入相对较少,风险相对较小。

4.不利因素:

企业往往会遇到东道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还需支付高额的运输和保险费用。

(二)非股权安排

1.特许

例:

肯德基

2.合同制造

例:

富士康

3.管理合同例:

会计

(三)国际直接投资

1.合资进入

(1)特点:

共同投资和共同经营。

2.独资进入

3.新建进入

二、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一)全球化的压力

(二)当地化的压力

(三)全球化组织模式的选择

全球组织模式(global

organizaLionmode]):

将全球视为单一的市场’公司总部统经背

跨国泪织模式(transnationalorganizuIionmode1):

b业化工厂符合本地反应的熨求,通过貝杂的协调机制进行全球一体化

国际织模式(internationalorganizaliunmode1):

申现有陡力向国际市场拓展

寥国俎织模式{nu.ltin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