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概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6383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概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概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概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概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概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概述Word下载.docx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概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概述Word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概述Word下载.docx

单位

数据

备注

水文气象

 

1

坝址控制集雨面积

km2

5.5

2

干流长度

km

4.67

3

干流平均坡降

%

7.3

4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1761.5

5

多年平均气温

17.3℃

6

P=0.50%洪峰流量

m3/s

50.96

7

P=5%洪峰流量

39.21

8

P=10%洪峰流量

32.05

水库特性

水库

死水位

m

512.7

相对高程(下同)

正常蓄水位

536.8

设计洪水位

537.86

(P=5.0%)

校核洪水位

537.93

(P=0.50%)

死库容

0.14

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

万m3

57.13

有效库容

60.47

总库容

62.61

大坝

大坝型式

重力坝

最大坝高

25.8

坝顶高程

537.4

包括防浪墙

坝顶宽

4.6

坝顶轴线长

80.8

泄水建筑物

型式

宽顶堰

堰顶高程

溢流堰宽度

8.1

消能方式

设计泄洪流量

37.94

P=5.0%

校核泄洪流量

47.41

P=0.5%

放水涵洞

压力管道

进口底板高程

出口底板高程

512.64

输水道尺寸

Ф0.60

灌区工程

设计灌溉面积

万亩

0.07

实际灌溉面积

工程效益

灌溉面积

多年平均发电

万Kw·

h

298.9

综合说明

工程概况

棚下水库位于xxx县县水口镇盐池村,坝址地理坐标东经113°

43′7.9″,北纬26°

16′5″,距xxx县县县城50km。

本工程所在流域为湘江支流洣水,坝址控制集雨面积5.5km2,干流长度4.67km,干流平均坡降7.3%。

水库正常蓄水位536.8m,正常库容57.13万m3,总库容总库容62.61万m3,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小

(二)型水库。

枢纽工程由大坝(包括溢流段和非溢流段)、引水隧洞、放水涵洞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非溢流段坝顶高程536.8m,溢流段堰顶高程536.8m,坝顶有0.6m高防浪墙,宽度为1m;

坝顶轴线长80.8m,坝顶宽4.6m,最大坝底宽37.4m,最大坝高为25.8m,大坝上游近于垂直,下游坡比为1:

0.62、1:

0.68。

工程质量评价

由于大坝施工前未做地质勘探,施工时未严格按规范操作,坝体清基不彻底,坝基未做防渗处理,坝体砌筑材料不合规范,砌筑质量较差。

工程投入运行后长期存在坝基漏水等问题据现场查看及资料分析,工程质量存在如下问题:

坝高不能满足防洪要求,浆砌石坝体存在孔隙且漏水;

坝体单薄,不能满足稳定要求,下游没有踏步,无法到达坝脚;

大坝坝基、坝肩渗漏;

溢洪道结构基本完整,但泄流能力不足,未建消能设施;

上坝公路路况较差,无管理用房;

大坝未设监测站,没有安全监测设施没有必要的水情报系统,无特大洪水保障系统。

由于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给水库的安全运行带来了较严重的威胁。

除险加固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工程建筑质量评价为不合格。

大坝运行管理评价。

水库目前由棚下水电站管理,基本上能按控制水位调度运用,但水库调度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无特大洪水应急保障系统方案,水库无任何观测设施,无安全监测系统和水情测报系统,无上坝公路。

目前,水库处于病险状态,一直控制蓄水。

棚下水库大坝运行管理综合评定为差。

洪水标准复核

棚下水库位于丘陵区,浆砌石重力坝,总库容62.61万m³

,按20年一遇的洪水设计,200年一遇的洪水校核,符合现行国家规范要求。

按照《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的有关规定,对棚下水库挡洪建筑物的顶部高程进行复核,经计算,要求的坝顶高程为538.96,而目前的坝顶高程有537.4m(包括防浪墙0.6m高),故现有大坝的坝顶高程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加高大坝坝顶高程或加宽溢流堰宽度。

综合以上结论,防洪标准复核为C级。

大坝结构安全评价

1)坝内砌体孔隙较多,石料之间胶结不好,变形后裂缝未做灌浆加固处理。

按现大坝断面尺寸与基础条件计算,坝体抗滑安全系数偏小,不满足规范要求;

抗倾稳定、应力符合规范要求。

2)溢流段结构完整,无消能设施,泄流能力不足。

3)输水建筑物结构完整,出口闸阀有漏水现象。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大坝的结构安全评价为C级。

大坝渗流安全评价

根据本次实际走访,并结合地质勘探与土工实验、大坝建设等资料,我们认为,目前棚下水库大坝存在以下几个渗流问题:

(1)根据现有地勘资料,大坝存在坝体渗漏、坝基及坝肩渗漏;

坝体浆砌石填充密度不够。

(2)据调查,库水对砼无腐蚀性,地下水对砼具弱酸性和重碳酸型中等腐蚀性。

抗震安全评价

根据GB18306版《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6度。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第7.1.3款第1条的规定,可不进行抗震复核。

考虑到该工程主要建筑物等级为Ⅳ等5级,大坝为浆砌石坝,与其他坝型比较,抗震性能相对较好。

而进行抗震安全分析所需必要的勘测、试验资料缺乏,因此,未进行复核计算。

根据类似工程计算成果,判定该工程大坝抗震稳定性等级为A级。

结论及意见

大坝安全评价结论

通过本次安全评价论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工程质量评价为不合格;

(2)大坝运行管理评价为差;

(3)大坝防洪标准复核为C级;

(4)结构稳定评价为C级;

(5)渗流安全评价为C级。

(6)抗震稳定复核评价为A级。

综合评价棚下水库大坝为三类坝,需进行除险加固。

对大坝维修加固意见和建议

针对棚下水库大坝工程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处理措施和建议:

(1)建议对坝基、坝肩进行帷幕灌浆,以减小坝基渗漏和坝底扬压力,增加大坝抗滑能力,使大坝抗滑系数达到规范要求;

(2)水库运行后在坝体产生了一条沿坝轴线方向的裂缝,且坝体在水位较高时存在渗漏问题,建议对坝体进行防渗处理。

坝高达不到防洪要求,建议适当加高。

(3)加宽溢流段,设消能设施;

(4)新建上坝公路;

(5)新建管理用房;

(6)大坝设必要的观测设施。

大坝综合评价结果见表1-1

棚下水库大坝综合评价表

评价项目

分析评价结论

评定级别

工程质量

大坝坝基地质存在强分化带,处理不彻底;

施工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不合格

运行管理

无上坝公路,无管理用房,水库运行缺乏必要的运行管理维修资金;

大坝缺乏必要的水情测报系统,缺乏必需的安全监测设施。

防洪标准

水库采用20年一遇的洪水设计复核,200年一遇的洪水校核复核,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大坝坝顶复核高程538.96m,现坝顶高程537.4(包括防浪墙0.6m),不满足抗洪要求。

C

结构安全

坝内砌体孔隙较多,石料之间胶结不好,变形后裂缝未做灌浆加固处理。

按现大坝断面尺寸与基础条件计算,坝体抗滑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

渗流安全

存在坝体、坝基、坝肩、渗漏。

抗震安全

所处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六度。

A

根据以上结论,综合评定大坝为三类坝。

评价依据

文件依据

(1)《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

(2)《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1996);

(3)《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

(4)《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003〕271号);

(5)《小型水库注册资料》。

运行现状及问题

由于原大坝施工前未做地质勘探,施工时未严格按规范操作,坝体清基不彻底,坝基未做防渗处理,坝体砌筑材料不合规范,砌筑质量较差。

从建成以来运行期间到目前为止,有不少问题未彻底根除,仍存多处渗漏及险情,影响工程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正常发挥。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表2-1。

工程运行问题汇总表

主要问题

险情

坝体、坝基渗漏

坝体存在渗漏,且渗漏较为严重,有明显渗漏痕迹。

溢流坝段

溢流堰不满足泄流要求,坝体抗倾、应力满足规范要求,但抗滑系数偏小。

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水库位于xx东部的罗霄山脉南段,地貌形态以低中山、丘岗地貌为主,间夹河流冲积地貌,工程区山顶高程一般为700~900m,阶地高程一般520~540m。

地层岩性

工程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

奥陶系上-中统桥亭子组(O1-2q)、第四系残坡积堆积(Qed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Q4al)、第四系人工堆积(Qs)等。

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上-中统桥亭子组(O1-2q):

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褐黄色泥质板岩、绢云母板岩、条带状板岩,夹条带状砂质板岩,下部夹少量灰绿色中-厚层状浅变质凝灰质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中上部夹较多的炭质板岩,中部夹少量硅质板岩,厚度500-1500m。

工程区山头及山坡开挖处多见出露。

(2)第四系残坡积堆积(Qedl):

为褐红色粉质粘土夹碎石,多呈硬塑状,主要分布于工程区两侧的山坡上,厚度一般1.0~2.0m。

(3)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Q4al):

为砂壤土,分布于坝区下游Ⅰ级阶地、库内及冲沟内,厚度一般1.0~1.5m。

(4)第四系人工堆积(Qs):

主要分布于大坝的坝体及附属建筑物区,坝体砌筑材料为浆砌石,厚度1.0~25.8m。

地质构造及地震

工程区位于xx东部,罗霄山脉南段,属华南褶皱系中的“湘东新华夏构造体系”中的第二沉降带中的湘东褶皱带,构造运动频繁,褶皱断裂普遍。

早古生代为地槽区,接受海相沉积,后受加里东及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影响,地层全面褶皱、断裂,岩浆沿断裂带溢出,形成复合岩体,并随古陆抬升。

至中生代,山体轮廓基本塑定成型。

再经新生代以来的地貌回春期,遂成今日地势高亢磅礴,峰壑交错起伏的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