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复习提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5980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复习提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复习提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复习提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复习提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复习提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复习提要Word格式.docx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复习提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复习提要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复习提要Word格式.docx

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

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二)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维持因素:

与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

主要由Na+、K+和HCO3-、HPO42-、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三)温度:

1、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左右。

2、体温:

幼年>成年>老年;

女性>男性。

(四)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的参与。

组织细胞既依赖于内环境,又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具体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

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

2、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

不同的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

3、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

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四、血浆中成分的变化与人体的代谢和健康

(一)从水的含量及平衡分析:

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取水,同时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水,当血浆中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含量上升,增加对水的重吸收。

(二)从O2的含量来分析

1、刚进入高原的人,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

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以便于运输更多的O2并排出CO2,以满足新陈代谢所需。

2、短时间的剧烈运动,O2的量暂时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能量主要来自无氧呼吸。

 

(三)从蛋白质、废物的含量来分析

1、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1)营养不良使合成量减少;

(2)肾小球炎,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患者出现水肿现象。

2、当代谢废物含量上升时,说明肾功能衰竭,会患尿毒症。

【思考感悟】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组织液的相对含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血浆的渗透压变小,组织液中的水回渗的速率降低,组织液的量会相对增加,造成组织水肿。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一)变化规律:

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

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二)稳态: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一)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调节。

(二)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三)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四、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

(一)在气体交换中的联系

1、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

首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2、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

(二)在物质交换中的联系

1、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循环系统,然后经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组织液,接着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

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组织液,才能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后,借助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皮肤排出体外。

五、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人体健康:

运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渗透压、pH、温度稳定机制,分析有关人体健康的症状,以便加深理解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渗透压的平衡。

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

(二)血糖的平衡。

当我们长时间没有进食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这是由于葡萄糖供应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引起的。

(三)体温的恒定。

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低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活动紊乱的缘故。

【思考感悟】

(1)直接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哪些?

(2)内环境环境处于稳态的机体是否就一定能够进行一切的生命活动?

(1)有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

(2)不一定,如植物人就无躯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一)反射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类型: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

后天获得

刺激

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不消退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退,需强化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举例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二)结构基础: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一)中枢神经系统

1、脑:

大脑、脑干、小脑。

2、脊髓。

(二)关系

1、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3、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三、人脑的高级功能

(一)人脑除了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二)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划分(如图)

大脑皮层言语区损伤会导致特有的某种言语活动的功能障碍。

中枢名称

别名

受损后的病症

病症的症状

运动性书写中枢

书写中枢(W区)

失写症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

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

写、绘图能力

运动性语言中枢

说话中枢(S区)

运动性失语症

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

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听觉性语言中枢

(H区)

听觉性失语症

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能

听懂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

以模仿别人说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

视觉性语言中枢

阅读中枢(V区)

失读症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

义,即不能阅读

【思考感悟】有了完整的反射弧,就一定能发生反射活动吗?

不一定。

还需要适宜刺激。

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

一、兴奋概念: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二、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由细胞体和突起(轴突:

一条、长、分枝少;

树突:

数条、短、分枝多)构成。

(一)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二)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一)过程(如图所示)。

(二)特点:

1、生理完整性:

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

2、双向传导:

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3、绝缘性:

一条神经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

4、相对不疲劳性:

有人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其传导能力,因此神经纤维是不容易发生疲劳的。

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

(一)突触:

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如图):

(二)过程(如图所示):

1、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

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

2、递质移动方向: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三)特点:

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传给突触后膜。

【思考感悟】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

不能。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一)促胰液素的发现

探究者

沃泰默

斯他林、贝利斯

实验假设

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胰腺分泌胰液受化学物质的调节控制

实验步骤

⑴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腔内

⑵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

⑶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血

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

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

的提取液注入同一条已切去一段小肠

的狗的静脉内

实验现象

⑴胰腺分泌胰液;

⑵胰腺不分泌胰液

⑶胰腺仍分泌胰液

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结论

胰腺分泌胰液确实受化学物质的调节控制

(二)激素调节: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三)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分泌腺

激素名称

化学性质

作用部位

生理作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多肽

肾小管、集合管

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性腺

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睾丸

雄性激素

固醇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

性的第二性征

卵巢

雌性激素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

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性周期

孕激素

卵巢、乳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