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墓英文导游词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南越王墓英文导游词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越王墓英文导游词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二、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
“镇墓之宝”——“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
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皇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
但是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
而南越国赵昧这枚帝印却是金质印、蟠龙钮印,印文是“文帝行玺”。
这是金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
南越王墓除了“文帝行玺”金印外,还有“泰子”(泰同太)金印和“右夫人玺”金印,但不是龙钮,而是龟钮。
“泰子”金印也是首次发现,在传世印玺中未曾见过。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还有金带钩、金花泡和杏形金叶,均为饰物。
而金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入的“洋货”.
三、银盒、银洗与银带钩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白色的银盒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呈扁球形银盒在出土时在主棺室,盒内有十盒药丸。
从造型、纹饰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艺特点看,与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经分析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里面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
因此,银盒并非南越国制造,而是海外舶来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除银盒外,还有银洗、银卮和银带钩,都是越王室的专用器具。
这些银器纹饰复杂,通体鎏金,镶嵌的宝石闪闪发光,显得高贵华丽,是很好的工艺精品,反映了主人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审美观点,从中我们也可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风尚。
四、铜鼎、铜壶与铜提筒
铜器在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占有重要地泣,共有青铜器500多件,不但品种数量多,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
这批铜器中有厨具、饮食用具、酒器、乐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及各种日用器具,等等。
铜鼎。
共36件,有汉式鼎、楚式鼎和越式鼎,其中有9件刻有“蕃禺”铭文,都是由南越国的都城工匠所造,是广州建城历史的重要物证。
铜壶。
共9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鎏金铜壶,通体鎏金,光亮华丽,是一件艺术精品。
铜提简。
铜提筒是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器物之一。
特别是一个船纹铜提筒。
除器身有几组几何饰纹带外,最为突出的是4只首尾相连的羽人船,每船有羽人5名,各饰羽冠,赤脚。
船首倒挂一具人头。
船首尾各竖两根羽旌。
5人形态各异,有的划桨,有的击鼓,有的持兵器,有的在杀人。
船与船之间还有海龟、水鸟、海鱼等作装饰,有人分析,广州临海,多海患,画面表现的应是杀俘虏祭海神的场面。
五、铜镜、铜鉴与铜熏炉
出土的39件铜镜大部分是精品,其中绘画镜是彩绘人物大画镜,为国内考古发掘出土最大的西汉绘画圆镜,是汉代铜镜中的珍品。
铜鉴出于后藏宝,是深鼓腹大盆,可用来盛水或食物,出土时盆内有猪、牛、羊、鸡骨和鱼、龟等海产,说明这是当时的主要食品。
铜熏炉。
共有11件,有单件和四连体的,炉腹和顶盖均镂孔透气,是用来焚香料的,香料被认为是舶来品,这是最能反映南越国地方特色的典型铜器,其复杂的工艺反映了当时的铸造技术水平。
六、钮钟、甬钟与铜句鑃(dià
o)
钮钟、甬钟、铜句鑃(dià
o)都是乐器。
宴乐之器是古代统治者炫耀其奢华生活和身份地位的标志。
墓内东耳室出土的一批乐器,旁边还有一名殉葬的乐师。
其中一句鑃上阴刻篆文“文帝九年乐府工造”,并刻有“第一”至“第八”的编码,是迄今我国惟一发现具有绝对年代,而又有序号的句鑃(dià
o)。
“文帝九年”是公元前129年,由乐府工匠制造,赵昧自称文帝,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符。
经测定,句鑃音质还好,仍可演奏,弥足珍贵。
七、铜戈、铜剑与铜虎节
墓中出土的兵器种类多,数量大,除15把剑为铁质外,其余皆为铜造。
最为难得的是一把“张仪”铜戈,铭文“王四年相邦张义(仪)”等字,“王四年”应为秦惠王时。
由张仪监造,说明是由秦带入南越的。
铜虎节。
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是国内仅存的一件错金虎节,属于孤品。
节是外交和军事上的信符,有虎节、龙节、人节之分.可以用来证调战车和士兵
八、铁剑、铠甲与错金银铜间铁矛
南越王墓出土的铁器有700多件,有农具、工具、兵器和日用器具等。
铠甲。
这种轻型铁甲适合于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使用,代表了西汉时期南方铠甲的基本形制,与北方中原地区出土的铁铠甲形制有较大差别。
铁剑。
共15件,其中一件出自墓主腰间左侧
错金银铜间铁矛。
这个铁矛间铜质、鎏金,错间金银的三角图纹和流云纹,如此华丽的铁矛应为南越王自用,或用于仪仗。
九、玉蟹、玉盒与丝缕玉衣
南越王墓出土各种玉璧56件,仅主棺室就有47件,说明墓主对玉壁的喜爱。
其中主棺室中出土的一件大玉壁,直径33.4厘米,是我国已知考古发掘出土玉璧中体形最大、龙纹饰最多的一块。
玉盒。
主棺室出土,为青玉,呈青黄色,盒身鼓圆,高77厘米。
玉盒刻有两凤鸟,饰以美丽浮雕纹,结构严谨,雕工精细,光洁夺目,被称为“玉器绝品”。
丝缕玉衣。
玉衣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东汉灭亡以后,未发现有玉衣。
玉衣是有等级规定的,有金缕、银缕、铜缕玉衣,诸侯王多用金缕,也有用银缕的。
南越王墓出土的丝缕玉衣为首次发现,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件。
整件玉衣全长1.73米,共用玉片2291块。
用朱红色丝带粘贴,构成多重几何形纹样,色彩鲜艳夺目。
十、玉印、玉佩与玉角杯
玉印。
共9枚,其中3枚有文字的玉印(有6枚无文字)都是出在主棺室墓主身上,分别是“赵昧”、“泰子”、“帝印”的方形玉印。
“赵昧”印和“帝印”都是墓主身()份的物证。
“帝印”是“皇帝之印”的意思,是赵昧生前僭越称帝的物证。
玉佩。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饰品有130余件。
墓主赵昧的组玉佩是最大、最豪华的一套。
玉角杯。
出目主棺室“头箱”,为主人自用的酒具。
十一、陶鼎、陶瓮与长安宫器
南越王墓共出土陶器371件,众多的陶器说明其在王宫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打上“长乐宫器”戳印的四件陶鼎、陶瓮。
因为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南越国宫殿中是否有长乐宫?
我们知道,长乐宫是汉代首都长安最重要的皇宫,是皇帝和太后居住的宫殿。
最后,考古工作者在儿童公园东边试掘出约500平方米的宫殿遗址,是不是长乐宫的遗址?
因为按照长安的宫殿位置,长乐宫在东南边,未央宫在西边,正好位置相符,而这个试掘宫殿遗址的东边又是宫署御花苑,是南越王及王室休闲和游乐的地方。
据推测这四件长乐宫器应是南越国长乐宫的产特,以其随葬,是祈求死后仍会长生长乐。
十二、主人殉葬与奴隶制残余
南越王墓共发现15具人殉。
前空1具,身份是”景巷令”;
东耳室1具与乐器同出,可能是乐伎;
东侧室有4具“夫人”;
西侧室有7具与厨房用具同出,可能是厨师或杂役奴仆;
墓道中有2具,其中1具置于斜坡尽头处,可能是卫兵,另1具在外藏椁(guǒ)中,可能是车夫。
经专家鉴定,殉人多是被击砸后脑致死的可见人殉是十分残酷的。
我国发掘的11座西汉陵墓中,除南越王墓外,都没有发现有活人殉葬的现象。
篇二:
南越王墓导游词
导游词
墓室部分:
你好!
欢迎来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我就是今天带你们游览这个迄今为止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随葬品最多的汉代彩绘石室墓的志愿者。
现在就先让我为你介绍一下这个埋葬着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的墓的象岗山吧。
象岗山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它的海拔是49.71米。
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的墓就在此凿山为藏,深埋于20多米的山腹深处。
1983年广州市政府基建处在削低17.7米的象岗顶部开挖公寓楼的墙基时发现了这座南越王墓。
1989年的时候维护和复原工作竣工,同年10月1日便正式对外开放。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这个墓室里参观一下吧。
现在你所看到的就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的墓了。
先请看一下在这里的缩略图,这个墓室的建筑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坐北朝南,共有7个室,分前后两部分,象征前朝后寝,各室的功能不同。
墓内有15个殉人。
现在就让我们进去墓室看一下吧。
现在我们正走在南越王墓的墓道上,这个墓道位于墓室的南边,现存长10.46米。
发掘的时候上面都是分层填塞的泥土和大石,用以防盗。
在墓道斜坡尽头发现有陶鼎、陶罐、铜镜、铜带钩和牌饰等器物,可以看这里的出土时的图片。
而且从器物的性质及安放位置来看,这里应埋有一个殉人。
还有在墓门前有一个长4.12米,竖约2米的竖坑,坑中有长方形木椁室,叫外藏椁。
因为椁木历经多年已经朽烂,所以只留下了板灰的痕迹,椁内也发现了一名殉人。
好了,接下来就到象征着墓主生前的朝堂的前室拉。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在门后面并排着的的这五块石板吧。
这个是顶门器,是古人发明出来的用以防盗的工具。
首先在左右两边的石板都是固定不动的,而在中间的那三块石板是可以围着中间的轴转动的,三块石板都前轻后重,因此平时石板是会向前翘起来的,而当门顺着木石板关上之后,石板会再次翘起来,这时就会把门给顶住了,大门就不能再打开了,这就有效地阻止了盗墓者的侵扰。
不过这个顶门器只能用一次,因为关上了之后就不能打开了。
如果不太明白的话,就请看一下这个缩小的模型吧。
(演示一次)可是由于墓道土石的压力,石门在发掘的时候就已经是被挤开了的,门轴也是断裂的了。
前室的顶部用一整块大石覆盖,四壁及顶部绘有朱、墨两色相间的云纹图案作装饰,寓意着魂气升天,请看,这里便是残留下来的卷云纹的图案。
在前室发现有一殉人,从出土的“景巷令印”铜印来看,殉人身份应是南越王执掌太子、皇后家事的宦官。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东耳室。
东耳室是放置宴乐用品的藏所。
里面随葬品的数量很多,除了有钮钟、甬钟、勾耀、石编磬等乐器外,还有一些大型酒器及其他的一些物品。
在石编磬旁边还发现有一具殉人残骨,经鉴定很可能是一位乐师。
在东耳室西边的就是西耳室了。
西耳室是储放各种用器、药品与珍玩的库房,随葬品多层叠放,请看在墙上的这个洞,这说明原来可能这个地方可能是设有木架,但因为是木制的,所以现在是全都已经朽坏的了,因此架上的器物也随之倾倒,所以出土器物显得相互错乱和杂乱无章。
室内出土有“帝印”和“眜”字封泥,由此可见,有些器物是南越王生前自己缄封后放入墓中的。
看完了整个墓室的前室部分,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墓室后寝的部分吧。
接下来我们进入的是主棺室。
主棺室是安放墓主棺椁的寝宫,在中间的大约这个位置放置有一棺一椁,但现已朽掉。
墓主头北脚南地躺在棺椁之中,身穿着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棺椁内外还放置了墓主人的大量心爱之物。
在墓主的身上共发现有“文帝行玺”金印,“赵眜”玉印,“泰子”金印,“帝印”玉印等九枚印章。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埋藏在象岗山腹心深处的这座大墓的主人就是史书记载的南越国第二代王,自称“文帝”的赵眜之墓。
东侧室是南越王4位姬妾的葬所,她们都有印玺随葬,身份清楚,她们分别是右夫人、
泰夫人、左夫人和部夫人等印章。
4位夫人的木棺已全部朽烂,只有左夫人尚存部分残骨。
在东侧室对面的西侧室是仆役之所,有7个人殉葬,没有发现棺木,其中北部有2个殉人的骨殖与猪、牛、羊的骨殖混在一起,由此可见他们地位的低下。
但是奇怪的是,在这里还出土了精致的“六山纹”铜镜,因为仆人是不可能有这么精致的东西的,所以我们猜测这可能是南越王赏赐给他们的。
在主棺室后面的后藏室是储放炊具、容器的库房,室内共重叠堆放有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