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六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5860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六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六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六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六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六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六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六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六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六文档格式.docx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5.奥苏贝尔认为,适用于年幼的儿童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的早期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6.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

这种学习是()。

A.派生归属学习

B.相关归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7.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B.言语直观

D.实物直观

8.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

9.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0.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11.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

A.无适当提取线索

B.信息相互干扰

C.痕迹消退

D.压抑

12.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13.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4.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15.关于程序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不发出行为指令

B.通过观察行为测量

C.激活速度较慢

D.提取需有意识搜寻

16.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也非总结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20.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21.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D.归属学习

21.A.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因为学生是通过对“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

二、填空题

1.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____及其.

2.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知识可分为____和____。

3.理性知识是对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其形式包括____和____。

4.著名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于1976年把知识分为____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

5.一般而言,知识需要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

6.依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____、概念学习和____.

7.依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____、____和并列结合学习。

8.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和____两个亚类。

9.知识学习过程一般包括____、知识保持和____三个阶段。

10.知识的理解主要是通过____和____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1.直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____、模象直观、____。

12.依据学生对知识概括的抽象程度,知识概括可分为____和____。

1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体系分为____、短时记忆和____三个子系统。

14.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规律为:

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15.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包括____和____两种成分。

16.包含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称为____。

17.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的教学形式称为____。

18.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称为____。

19.根据干扰理论,产生遗忘的干扰主要有____和____。

20.依据反映活动的形式,知识可以分为____和____。

21.比较的形式主要有____和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简述遗忘规律。

3.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如何利用感知的基本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5.简述合理进行复习的要求。

四、论述题

1.论述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2.试述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记忆规律,谈谈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4.联系实际,谈谈三种直观教学形式的优缺点。

答案

1.C.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概念。

2.C.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命题学习。

3.B.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属于陈述性知识。

4.c.这种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模象直观。

5.B.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适用于年幼的儿童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的早期的学习。

6.B.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

这种学习属于相关归属学习。

7.D.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实物直观。

8.B.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概念学习。

9.B.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主要突出与黑板颜色的差异,方便学生识别,因此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差异律。

11.B.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下位学习,见下位学习的定义和特征。

14.A.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无适当提取线索。

12.C.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13.A.消退说是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

14.c.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活动律。

15.B.程序性知识,需要发出行为指令,激活速度较快,,提取不需有意识搜寻,因此,只有通过观察行为测量才是正确的。

16.D.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也非总结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17.D.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

18.c.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下位学习。

19.B.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上位学习。

20.A.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1.信息组织

2.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3.感念命题

4.陈述性

5.程序性

6.符号学习命题学习

7.上位学习下位学习

8.心智技能认知策略

9.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应用

10.直观概括

11.实物直观言语直观

12.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13.瞬时记忆长时记忆

14.先快后慢

15.直接记忆工作记忆

16.正例或肯定例证

17.变式

18.组块

19.前摄抑制后摄抑制

20.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21.同类比较异类比较

【参考答案】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②作好观察的充分准备,制定观察计划,这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

③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养成做观察记录或报告的习惯。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2.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著名的遗忘规律一一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先快后慢)。

3.【参考答案】

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

(1)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的程度。

知识学习的各个过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知识理解得越深,知识巩固得越牢固,则知识的应用就越迅速和正确。

(2)课题的性质。

知识应用的难易与所解决课题的性质有关。

一般说来,以抽象形式提出的课题比带有具体情境的课题容易;

单一的计算题比综合应用题容易;

单纯的文字题比需要实际操作的课题容易。

(3)智力活动方式。

学生解题时的智力活动方式对知识的应用有重要影响。

例如,有的学生解题时缺乏目的性,盲目尝试,有的却能有目的、按步骤进行;

有的缺乏思维灵活性,时常套用老方法,有的却能随机应变、灵活应用等。

(4)解题时的心理状态。

学生在应用知识解题时,如果缺乏动机或动机过于强烈,情绪过分紧张或满不在乎,注意不集中等,都会妨碍知识的应用。

4.【参考答案】

可以利用感知的基本规律,采用如下途径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但是,这一结论只限于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

在具体的教学中,先进行模象直观,在获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后再进行实物直观,比一开始就进行实物直观的学习效果要好。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

在形象直观过程中,首先要加强言语的指导,明确观察目标,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

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语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

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语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有时,先言语后直观,前者起指导作用;

有时先直观后言语,后者起总结和概括作用;

有时也可边言语边直观。

采用何种方式应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而定。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

而要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

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5.【参考答案】

合理进行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