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课程标准构建以读为本语文阅读教学模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重温课程标准构建以读为本语文阅读教学模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温课程标准构建以读为本语文阅读教学模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可见语文课程是为生命发展奠基的课程。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打好三个基础。
首先,是做人的基础,要让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中国人。
阅读教学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通过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其次,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知识、能力基础。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情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其三,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今后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语文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
2、以读为本的原则
阅读教学离不开熟读精思。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潜心读书。
学习有理解地读,边读书边思考。
要摈弃“讲读分析式”、“问题讨论式”的阅读教学。
中央教科所的张田若先生提出的阅读教学著名的四三二一的评价标准,给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
他把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作为第一条标准,占40;
把字词句是否落实作为第二条标准,占30;
把难点是否解决作为第三条标准,占20;
把课文是否理解作为第四条标准,占10。
他说:
语文课讲得多、分析得多是国际通病。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少提问题,甚至对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一个不提,只提读好书的要求。
不仅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而要读出兴趣来,读出感情来,读出神韵来,读得融会贯通。
课文中的语言脱口而出,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理解也就在其中了。
课文是规范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范文,我们理应让学生品尝到课文的原汁原味,吸取自身所需要的养分,没有必要插入第三者过多地解说。
正如语言大师刘国正所言:
“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靠语言实践,对理性知识的依赖是较少的。
”学生读课文是最基本的语言实践,很多精彩的课文,学生理解尽管尚未达到透彻的程度,还没有能力去欣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
但达到熟读成诵并不困难。
熟读成诵后变成了自己的语言,一旦用时自然涌上笔端口头,大大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读写结合的原则
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应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
读和写像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眼下许多语文教师把读和写分离开来,甚至课复一课不让学生动笔写写,怎么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呢?
其实,读和写是一个互逆的过程,读是吸收,写是表达。
有理解性的吸收才有理解性的表达,表达能力提高了,又促进吸收能力的提高,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试验”明确主张:
“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为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叶圣陶先生讲:
“课文是个例子。
”课文是学习阅读的例子,是学习写作的例子,同时也是学做人的例子。
4、师生平等交往互动的原则
新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我们应该把阅读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平等的交往互动昭示着阅读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
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由教学中的主宰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5、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则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合作学习,让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合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独立地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自主发展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但是,自主不是放任自流,合作不是作戏,探究要有探究的价值。
有的教师让学生想学那段学哪段,想怎样学就怎样学,想找谁学就找谁学,能行吗?
教师独霸课堂效率低,失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效率更低。
眼下合作学习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合作教学不是拉郎配,要有合作的必要,合作的效果。
探究要有探究的价值,而不是作秀。
还有的语文课不能整合的强整合,语文课成了不伦不类的大拼盘。
6、科学高效,便于操作的原则
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要坚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以读为本、求真务实。
转变以往那种以“理解分析”、以“问题讨论”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为宗旨,实现四个转变。
即:
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变为学习课文语言,从理解分析转变为运用表达。
从学习语文知识转变为掌握语文工具,从师生的讲解分析、问题讨论转变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当前阅读教学改革从理论上阐述的多,提供给广大教师简便易行,实用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少,许多课改展示课、公开课,都是把自己最精彩的东西展示给广大教师,广大教师只能望洋兴叹,老虎吃天,摸不着边。
还有许多教师认为:
数学教学一条线,清清楚楚,语文教学一大片,模模糊糊。
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就是要给教师提供一个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简便易行、科学高效的模式。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引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具有迫不及待地阅读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欲望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引发学生读书欲望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
记得我在教学《太阳》一课时,是这样创设阅读情境的:
“同学们,六十年代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进入二十一世纪我要乘坐宇宙飞船登上太阳,去探索太阳的奥秘。
”话音未落,学生就议论纷纷:
“老师,老师,人不能到太阳上去!
”我问“为什么不能去?
”有的学生说:
“地球离太阳太远。
”有的说:
“太阳太热”……我接着板书课题《太阳》,让学生认真读课文,看一看人类能不能登上太阳?
有的课文中也可直接从指导理解课题入手,如我教《丰碑》这课时,开始我就让学生谈谈对丰碑的理解。
有的学生说:
又高又大的碑,有的说:
是记载丰功伟绩的碑。
接着我就让学生读书丰碑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再如《鸟的天堂》可让学生理解“天堂”的意思。
幸福、自由、快乐——,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
《再见了,亲人》我指导学生三读课题,握手言别读课题,登上列车挥手告别读课题,列车开动远望亲人读课题,读出不同的感受。
再让学生理解“亲人”的含意。
亲属关系、血缘关系。
课文中“亲人”是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2、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学习一篇课文要从整体入手,要让学生通读整篇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初步了解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
还以《太阳》一课为例,学生通读全文以后,教师问学生:
“同学们,读完课文后,你们说一说人能不能到太阳上去?
”学生一致回答:
“不能去!
”我又问:
“为什么不能去?
”学生用课文上的内容说明人类不能到太阳上去的原因。
我继续设问:
“课文还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读书后一定知道文章后半部分告诉了我们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再如,〈再见了,亲人〉学生初读后就会了解课文中亲人的关系是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
读课文后学生基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大体结构,为进一步阅读学习打下了基础。
3、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①、学生认真仔细阅读课文,用笔圈画出生字新词,遇到不理解的问题用笔标出,并画上小问号。
学生可以采用问同学、问老师、查阅工具书等方式解决生字新词及有困难的问题。
(2)让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句子、段落多读几遍,为指导朗读作准备。
③、可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④、教师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当时解答,不能解答的典型问题放到指导朗读中解决。
4、指导朗读,感悟品评
指导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味来,读出景来,读出情来,读出神来,读出个性来。
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代问。
抓住重点段指导朗读,抓住重点句子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抓住有疑难问题的地方指导朗读。
如:
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
“我的小葫芦,快长呀,快长呀,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要引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的急切期盼的感情。
《小马过河》一课,小松鼠看到小马要过河:
“小马!
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
”要指导学生读出朋友之间关切着急之情。
在〈教第一场雪〉时,其中,“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
推开门一看,嗬!
好大的雪啊!
山川、树木、房屋,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我指导学生抓住“整整”、“万里江山”等词语,指导学生读到位。
教〈再见了,亲人〉时,我注重了段的指导。
阿妈妮为了给志愿军送饭,累昏在路上;
小金花和妈妈为救志愿军,妈妈和敌人同归于尽,小金花泪往心里流,化作复仇的怒火,“这个仇一定要报!
”大嫂为志愿军终生残废——。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
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丰碑”含意的。
“军需处长永远离开了我们,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指导学生饱含悲痛之情读13段: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同学们含着泪花,读出对军需处长的悼念之情后,我又启发学生:
“军需处长走了,他化作了一座丰碑,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同学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军需处长虽然死了,但他那舍已为人的精神,像一座丰碑,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又启发学生:
“这座丰碑还没有碑文呢,我们给它写上碑文如何?
”学生写碑文的过程也是深化理解“丰碑”含意的过程。
学生写出了感人的碑文。
通过读、说、写,真正理解了“丰碑”的内涵。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只提读好书的要求,教给读书方法,而不进行繁锁的分析。
让学生用心去读,有感悟去读,文章读好了,理解自然也在其中了。
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
5、赏读课文,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尊重学生选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