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5339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汇总Word格式.docx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汇总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汇总Word格式.docx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讲“全面”、“协调”、“可持续”,本身都不是目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

因此,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邓小平同志反复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要扭住不放。

(5)不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五个统筹”,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我们不能眼里只盯着GDP,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综合链接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党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贯通的。

三、综合实练

1、分析: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不能两眼只盯着GDP,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答:

①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使科学的发展方式具有物质的依托。

2、为什么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①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发展先进文化,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本质要求。

③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他指出,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相关知识***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只有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然也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需;

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实现社会公正与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团结的需要;

是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等等。

4、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①减免农业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

②搞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坚持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⑤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5、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以人为本,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也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历史;

(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为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和前景;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7)、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离开人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要实现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0)、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11)、正确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热点专题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背景材料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

1.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分析我国存在“三农”问题的原因。

2.结合党的性质、党的宗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多角度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

3.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4.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出发,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民群众当家作主。

5.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6.结合改革的实质、目的,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

(1)振兴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地发展农村各项生产;

(2)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3)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建设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4)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5)走科教兴农之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

三、中考预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1)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人民共享工济繁荣成果的重要举措。

(3)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4)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D)

A

(1)

(2)(3)B、

(1)

(2)(4)C、

(2)(3)(4)D

(1)

(2)(3)(4)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绩显著,全国贫困人口已从30%降至4%。

但目前无论相对还是绝对贫困,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绝对贫困方面,全国农村低于国家规定的贫困线(人均年收入667土元人民币)的人口有2600多万,其中温饱问题还未完全解决。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B、全面取消农业税,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

C、加在扶贫力度,建立健全生活困难的救济保障制度。

D、政府增加用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投入。

3.有一位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瑞士驻华大使,回国后有人问其对中国的总体印象,他说,中国有3亿多人口的城市和欧洲差不多,8亿多人口的农村和非洲差不多,欧洲和非洲相加就是中国。

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B)

A、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比比较低。

B、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C、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

D、我国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

2005年12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问题。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解决制约农村地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投入问题,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据此回答4-5题:

4.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

B、免收一切费用。

C、是具有强制性的教育 

D、具有普及性。

5.强调:

“切实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因为(A)

A、义务教育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成长的根基。

B、发展义务教育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C、义务教育是为广大农村劳动者奠定基本素质的关键环节。

D、义务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6.2005年12月19日,财政部长金人庆宣布,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将全面彻底取消农业税。

延续了2600年和农业税宣告终结。

宣布彻底取消农业税

(1)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消除城乡差别。

(2)违反了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平等原则。

(3)势必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不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实现。

(4)符合国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A、

(1)(3)B、

(1)(3)(4)C、

(1)

(2)(4)D、

(1)

(2)(3)(4)

(二)、相关问题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内涵)是什么?

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2、你是如何认识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的呢?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体现了共同富裕的要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农村发展不起来,整个国家都发展不起来,小康社会就不是全面的;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提高。

3、你是如何看待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