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情境教学下的创新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423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情境教学下的创新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氨》情境教学下的创新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氨》情境教学下的创新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氨》情境教学下的创新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氨》情境教学下的创新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氨》情境教学下的创新设计.doc

《《氨》情境教学下的创新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情境教学下的创新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氨》情境教学下的创新设计.doc

《氨》情境教学下的创新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如:

氨水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并介绍氨气的用途。

荀子曰: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想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知识点,就必须充分地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氨气的发现历史入手,打破常规教学思路,在介绍新知识之前便让学生对其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同时利用微型化学实验装置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借助外界条件,如幻灯片展示、板书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正确认识氨水与液氨之间的区别,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规范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检验氨根离子,学会学以致用。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中通过化学史实的引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总结物质的特有性质,提高学生观察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精神。

3、透过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其对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氨气的发现历史,认识化学史实对后人研究化学的巨大贡献,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体会科学家为推动科学事业的进步所作的贡献;

2、利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努力探索的良好的化学学习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氨气的化学性质;

2、从氨气的分子式,氮的化合价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氨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利用化学实验来验证这些猜想。

(二)难点

1、对氨气性质的微型实验的理解;

2、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

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方法

(一)史料导入法:

通过化学史料的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氨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探究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体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并理解氨的性质。

(三)讨论归纳法: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氨的物理、化学性质。

(四)化学三重表征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引导学生从三重表征的角度理解氨及其性质。

通过直接呈现氨气,学生通过观察氨气的颜色、状态、闻其气味而形成宏观表征;

通过语言讲授、板书教学,学生知道氨气的分子式为NH3,从而形成关于氨气的符号表征;

通过实验、多媒体的应用,在实验中接触到氨气,并通过多媒体呈现氨气的微观结构,从而形成微观表征。

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化学三重表征思想的基础上,用化学史实为主线索,以实验法、讨论法组织整个学习过程,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的融洽氛围。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史料导入→自主探究→归纳小结→反馈评讲”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板书,微型化学实验装置。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

回眸历史

引入新课

环节1

回眸历史

引入新课

【史料介绍】

自1909年德国化学家在合成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后,一种新的物质——氨,开始进入化学家们的视野内。

1727年英国的牧师、化学家哈尔斯(Hales,S.1677-1761),用氯化铵与石灰的混合物在以水封闭的曲颈瓶中加热,只见水被吸入瓶中而不见气体放出。

1774年化学家普利斯德里重作这个实验,采用汞代替水来密闭曲颈瓶,制得了碱空气——即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氨气。

【引导】通过两个化学家所作的实验的现象,我们能得到哪些有用的信息?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在实验室制备气体可以有哪些气体发生装置呢?

如果此时我们追随先人探索的脚步,在实验室中利用氯化铵和石灰混和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氨气,应采用哪些仪器、装置?

从史料中我们又可得知氨气易溶于水。

又氨气的化学式NH3。

相对分子质量为17。

相对空气而言,密度较小。

故可采取什么方法集气?

搭建装置,制备一瓶氨气,备用。

(有验满和尾气吸收的操作)

倾听史料,感受化学发展的历史。

提取有用信息。

首先可知,氨气最初被称作碱空气。

在实验室中可采用氯化铵和石灰混和加热的方法制得氨气。

另外,氨气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汞。

固体+固体→气体

液体+液体→气体

固体+液体→气体

采用固—固加热的发生装置。

会用到药匙、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集气瓶等。

向下排空气法。

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

通过氨气发现和化学史料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强烈的兴趣。

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围绕氨气发现的化学史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温故知新。

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

环节2

氨气的物理性质

学习化学要有一个良好的习惯。

接触到一种新的物质,我们首先应从它的性质上对它进行分析。

向学生展示刚刚实验中集得的装满氨气的集气瓶。

引导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方面总结其物理性质并给予适时的反馈。

【总结】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小,约为0.771g/cm3,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倾听。

归纳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轻轻扇闻有刺激性气味。

倾听,并记笔记。

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学生亲身体会,直观得出其颜色、状态及气味等物理性质。

理解化学的宏观表征方法。

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

同时培养其综合表述能力。

师生共同探讨,最后由教师完善。

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环节3

氨气的化学性质

环节3

氨气的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

环节3

氨气的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

顺着思路,知道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之后,紧接着必然要探究其化学性质。

【引导】

氨气与水700:

1的溶解性仅仅只是个物理过程吗?

会不会也发生了化学发应呢?

另外从史料中得知氨气最初被称作碱空气。

说明氨气应该具有碱性,是碱性气体。

氨气真的是碱性气体吗?

具有碱性气体的通性吗?

引导学生对氨气化学性质的进行探究并设计实验验证。

介绍微型实验装置:

【讲解】1、介绍“三分子三离子”

氨气溶于水后的溶液称作氨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NH3·H2O。

NH3·H2O是弱碱,可部分电离成NH4+、OH-,使溶液显碱性。

因此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NH3·H2O不稳定,加热会重新分解为氨和水。

2、知道氨气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

在此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类比氨与盐酸的反应来完成氨与硫酸、氨与硝酸、氨与碳酸的反应方程式,并介绍其离子方程式。

从上述探究实验中已知氨气可与水,酸反应。

氨气是否还有其他的化学性质?

【引导】从氮的化合价的角度分析。

氮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

具有怎样的化学价?

NH3中的氮元素呢?

具有怎样的性质?

【ppt展示】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

并合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鼓励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导学生从氨气的性质推测NH3可能具有什么用途

回忆旧知识,联系新知识。

思考并确定性质探究实验的方案。

思考后得出:

【探究1】氨气易溶于水,仅仅是个物理过程吗?

会有化学反应发生吗?

【探究2】史料中谈到氨气最初被称为碱空气,它是碱性气体吗?

能与酸反应吗?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准备】干燥的微型具支试管内装入少量固体NaOH(约0.3g),针筒内为少量浓氨水(约1mL)。

W筒的a点处放入一小团湿润的脱脂棉,事先滴加1滴的无色酚酞试液。

W筒右侧管口用橡胶塞塞住,保证气密性。

【实验】轻轻推下针筒,少量浓氨水与固体NaOH接触,反应,放出氨气。

【现象】片刻后看到a点处脱脂棉变红。

立即拔掉右侧的橡胶塞,向W筒b点处塞入一团大小适中的浸有浓盐酸的脱脂棉,再塞上橡胶塞。

片刻后会看到在a、b点中间,即W型玻璃管中间最高点,且略靠近b点处有白烟出现。

观察实验现象并忠实记录。

倾听并记笔记。

名称

氨水

氯水

主要成分

NH3·H2O

HClO

粒子种类

NH4+、OH-、

H+、H2O、NH3、NH3·H2O

OH-、H+

ClO-、H2O、Cl2、HClO

思考。

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A族,最高化合价为+5价,最低化合价为-3价。

NH3中N的化合价为-3价,处于最低价态,应具有还原性。

【探究3】氨气的还原性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4NH3+5O24NO+6H2O

倾听。

【学生的可能回答】

1、易液化,可作制冷剂;

2、易溶于水,可以制工业上大量需要的氨水;

3、与酸反应可以生成铵盐,制在农业生产上大量需要的氮肥;

具有还原性,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原料。

NO→NO2→HNO3

同时HNO3→铵盐即农业生产所需的含氮肥料。

敢于质疑,勇于思考。

鉴于教材中喷泉实验中氨气用量太大,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在此采用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此法不仅避免了常规实验中操作步骤过于繁琐导致学生手忙脚乱现象的出现,还因微型实验仪器简单,便于搭建。

另外,本实验最大的优点便是可同时进行[探究1]和[探究2]。

现象明显。

促使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实现知识结构的螺旋式上升。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和掌握氨气的还原性。

对氨的分子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认识,体现化学学科独有的三重表征,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为下节课铵盐性质和硝酸性质的学习埋下

伏笔。

环节4

总结知识

学以致用

本节课首先从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入手,制得氨气后研究其物理性质,并在探究实验中掌握其化学性质。

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