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410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doc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奥数兴趣小组教案.doc

小学三年级数学高级班

活动记录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组名称:

三年级奥数

指导教师:

XX小学三年级数学特训小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02017年9月29日早读、早操

地点

一年科艺楼二层教室

应参加人数

1435

缺勤缺勤人数

0

活动主题

国练自然数的计数法

活动目标

知道什么是自然数,学会有序思考。

 

容活动内容:

观看图片

一、定义:

我们学过的0、1、2、3、、、、,统称为自然数。

自然数是由数字和数位结合起来表示数值的。

自然数的计数法也就是十进制计数法。

例题精讲:

例1用三个数字1、2、3组成三位数,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分析与解答:

可以考虑1在百位,2在百位,3在百位的情况。

3+2+1=6(种)

例2有4张数字卡片1、2、0、5,从中选出三张组成一个三位数,那么三位数最大可以是多少,最小可以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

要得到尽可能大的三位数,首先要选择较大的数字,将较大的数字放在高位上,反之要得到尽可能小的数字,就应该挑较小的数字放在高位上,0不能放在最高位上。

活动评价

通过情境的设计,环节的设计,语言的激励引导,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教材式题动态化,教学过程活动化,练习巩固游戏化,使学生时刻充满愉悦的心情,积极地去探索、发现,逐步地去感知新知,领悟新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目的。

XX小学三年级数学特训小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02017年10月13日早读、早操

地点

 乒科艺楼二层教室

应参加人数

1435

缺勤缺勤人数

0

活动主题

国行程加减法的速算和巧算

活动目标

掌握加减法速算的几种常见模式,体验巧算的简便,提高计算能力。

 

容活动内容:

观看图片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 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

1+9=10,3+7=10, 2+8=10,4+6=10,5+5=10。

 又如:

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 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

一 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

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 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

 87655→12345, 46802→53198,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 巧算下面各题:

 36+87+64 ① ②99+136+101 ③ 1361+972+639+28 解:

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 3① 300-73-27 ② 1000-90-80-20-10 解:

①式= 300-(73+ 27) =300-100=200 

②式=1000-(90+80+20+10) =1000-200=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① 4723-(723+189) ② 2356-159-256 解:

①式=4723-723-189 =4000-189=3811 ②式=2356-256-159 =2100-159 =1941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 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 5 ①506-397 ②323-189 ③467+997 ④987-178-222-390 

三、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 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 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 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

 a+(b+c+d)=a+b+c+d a-(b+a+d)=a-b-c-d a-(b-c)=a-b+c 

2.带符号“搬家” 

计算 325+46-125+54 解:

原式=325-125+46+54 =(325-125)+(46+54) =200+100=300 

注意:

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6,-125, +54.而32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325。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 例9 计算9+2-9+3 

活动评价

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规律,灵活地进行计算。

课外xx小学三年级数学特训小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02017年10月20日早读早操

地点

科艺楼二层教室

应参加人数

1435

缺勤缺勤人数

0

活动主题

图形找规律

活动目标

 通过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容活动内容:

观看图片

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时,应抓住一下几点来考虑问题:

 ⑴图形数量的变化;⑵图形形状的变化;⑶图形大小的变化; ⑷图形颜色的变化;⑸图形位置的变化;⑹图形繁简的变化. 

对于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为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解决问题.  

板块一  数量规律

板块二  旋转、轮换型规律

板块三  其他 

活动评价

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规律,灵活地解决问题。

xx小学三年级数学特训小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02017年10月27日早读、早操

地点

 乒科艺楼二层教室

应参加人数

143

缺勤缺勤人数

0

活动主题

国数列找规律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列,会按规律填数。

2、通过综合观察、分析,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容活动内容:

观看图片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其中第1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个数称为第2项,…,第n个数就称为第n项.

根据数列中项的个数分类,我们把项数有限的数列(即有有穷多个项的数列)称为有穷数列,把项数无限的数列(即有无穷多个项的数列)称为无穷数列。

例1 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①2,5,8,11,(),17,20。

   ②19,17,15,13,(),9,7。

   ③1,3,9,27,(),243。

   ④64,32,16,8,(),2。

   ⑤1,1,2,3,5,8,(),21,34…   ⑥1,3,4,7,11,18,(),47…   ⑦1,3,6,10,(),21,28,36,().   ⑧1,2,6,24,120,(),5040。

   ⑨1,1,3,7,13,(),31。

   ⑩1,3,7,15,31,(),127,255。

分析与解答 

  ①不难发现,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减去它前面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3.因此,括号中应填的数是14,即:

11+3=14。

 

  ② 同①考虑,可以看出,每相邻两项的差是一定值2.所以,括号中应填11,即:

13—2=11。

 

不妨把①与②联系起来继续观察,容易看出:

数列①中,随项数的增大,每一项的数值也相应增大,即数列①是递增的;数列②中,随项数的增大,每一项的值却依次减小,即数列②是递减的.但是除了上述的不同点之外,这两个数列却有一个共同的性质:

即相邻两项的差都是一个定值.我们把类似①②这样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③1,3,9,27,(),243。

 

 此数列中,从相邻两项的差是看不出规律的,但是,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其前面一项的3倍.即:

3=1×3,9= 3×3, 27=9×3.因此,括号中应填 81,即 81= 27×3,代入后, 243也符合规律,即 243=81×3。

 

④64,32,16,8,(),2 

与③类似,本题中,从第1项开始,每一项是其后面一项的2倍,即:

 

  因此,括号中填4,代入后符合规律。

 

 综合③④考虑,数列③是递增的数列,数列④是递减的数列,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每列数中,相邻两项的商都相等.像③④这样的数列,我们把它称为等比数列。

各项都等于其前两项之和的无穷数列,就是数学上有名的斐波那契数列

每一项等于它的项数与其前一项的和

除第1项以外的每一项都等于其项数与其前一项的乘积.

每一项都等于从1开始,以其项数为最大数的n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活动评价

寻找数列的规律,通常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①寻找各项与项数间的关系;②考虑相邻项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归纳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时间

20102017年11月3日早读、早操

地点

 乒科艺楼二层教室

应参加人数

143

缺勤缺勤人数

0

活动主题

国加减算式中的数字谜

活动目标

通过综合观察、分析,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题目不同,分析的方法不同,其“突破口”也就不同。

通过不断的“学”和“练”,逐步积累知识和经验,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容活动内容:

观看图片

例1 在右边的竖式中,A,B,C,D各代表什么数字?

 解:

显然,C=5,D=1(因两个数   字之和只能进一位)。

 

  由于A+4+1即A+5的个位数为3,且必进一位(因为4>3),所以A+5=13,从而A=13-5=8。

 

  同理,由7+B+1=12,即B+8=12,得到B= 

  12-8=4。

 

  故所求的A=8,B=4,C=5,D=1。

 

例2 求下面各竖式中两个加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分析与解:

(1)由于和的个位数字是9,两个加数的个位数字之和不大于9+9=18,所以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两个方框里的数字之和只能是9。

(这是“突破口”) 

  再由两个加数的个位数之和未进位,因而两个加数的十位数字之和就是14。

 

  故这两个加数的四个数字之和是9+14=23。

 

(2)由于和的最高两位数是19,而任何两个一位数相加的和都不超过18,因此,两个加数的个位数相加后必进一位。

(这是“突破口”,与

(1)不同)   这样,两个加数的个位数字相加之和是15,十位数字相加之和是18。

   所求的两个加数的四个数字之和是15+18=33注意:

(1)

(2)两题虽然题型相同,但两题的“突破口”不同。

(1)是从和的个位着手分析,

(2)是从和的最高两位着手分析。

 例3 在下面的竖式中,A,B,C,D,E各代表什么数?

 

分析与解:

解减法竖式数字谜,与解加法竖式数字谜的分析方法一样,所不同的是“减法”。

 

  首先,从个位减起(因已知差的个位是5)。

4<5,要使差的个位为5,必须退位,于是,由14-D=5知,D=14-5=9。

(这是“突破口”)   再考察十位数字相减:

由B-1-0<9知,也要在百位上退位,于是有10+B-1-0=9,从而B=0。

   百位减法中,显然E=9。

 

  千位减法中,由10+A-1-3=7知,A=1。

   万位减法中,由9-1-C=0知,C=8。

   所以,A=1,B=0,C=8,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