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第九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
(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
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
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
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
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
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
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
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作业布置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7、板书设计
1、窃读记
心理活动入微传神
窃读的滋味
动作描写准确精妙
第二课时(做阅读记录卡)总第
(2)课时电
(2)课时
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读懂作者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
“窃读”算“偷”吗?
(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
作者酷爱读书。
)
三、写阅读记录卡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
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
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
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
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如:
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
“大些!
再大些!
”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一种惧怕。
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
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对书的酷爱。
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
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4、作业布置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读书记录卡(摘抄精彩句子,说明理由)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课时
一课时总第(3)课时电(3)课时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
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四、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
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
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五、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得到启发。
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六、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七、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八、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
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9、作业布置: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10、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多看
偏科三贯通
学习外语积累古诗词
补充材料:
我的童年(节选)
季羡林
我虽然对正课不感兴趣,但是也有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
那就是看小说。
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说叫做“闲书”,闲书是不许我看的。
在家里的时候,我书桌下面有一口盛白面的大缸,上面盖着一个用高粱秆编成的“盖垫”(济南话)。
我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四书》,我看的却是《彭公案》、《济公传》、《三国志演义》等等旧小说,《红楼梦》大概太深,我看不懂其中的奥妙,黛玉整天价哭哭啼啼,为我所不喜,因此看不下去。
其余的书都是看得津津有味。
冷不防叔父走了进来,我就连忙掀起盖垫,把闲书往里一丢,嘴巴里念起“子曰”、“诗云”来。
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
我往往躲到假山背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的大看起来。
常常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有时候到了天黑,才摸回家去。
我对小说中的绿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数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
自己当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英雄。
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手指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几百次,上千次。
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可以练成铁砂,五指一戳,能够戳断树木。
我颇想有一个铁砂掌,信以为真,猛练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直流。
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