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宝鸡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鸡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指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即明前茶。
不同于雨前茶,清明与谷雨之间采摘的茶,称作雨前茶,比明前茶稍晚,算不上新茶了。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首句以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
春已暮而未尽。
B.词人由近及远登临远眺,借“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将满城风光,尽收眼底,这一切令词人心旷神怡。
C.词人眼中的色彩是多样的:
碧绿的春水和垂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色彩对比、明暗相衬、浓淡相宜,画面丰富。
D.下阕紧承上阕所写之景,触景生情,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E.全词情景交融,语言虽质朴无华,但写出了词人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
其词风是豪迈与婉约相兼。
2.如何理解“诗酒趁年华”?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1.AB
2.“诗酒趁年华”的意思是词人欲趁着年华未老来抓紧时机以诗酒自娱,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词人登上超然台所见台下春未老之景引起了词人对故国故人的思念感伤之情,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之情。
“诗酒趁年华”作为全词的词眼,表现了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自我心理调适,借酒茶吟诗暂作解脱的超然达观心态。
超然物外,忘却一切,这是超然的最高境界,也暗合了题目“超然台作”之意。
【解析】
1.A错误,上阕首句以拟人、通感修辞手法。
B错误,应是由远及近。
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诗酒趁年华”“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
诗人发出了诗酒趁年华的呼声,认为还是抓紧时间,借诗酒来自娱,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作者政治上屡不得志,性格上又桀骜不驯,于是用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一切,珍惜年华,借诗酒来自娱,以摆脱苦闷的心情。
暗合了题目“超然台作”之意。
2.古诗词阅读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1.
(1)一首36字
(2)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3)一韵到底,有叠韵。
(4)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
(1)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2)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1.分析词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从字数。
上下阕的格式,押韵好和韵脚等方面分析。
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
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
都押韵。
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
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3.奏免衢婺丁钱①
(北宋)胡则②
六十年来见弊由,仰蒙龙勅降南州。
丁钱永免无拘束,苗米常宜有限收。
青嶂瀑泉呼万岁,碧天星月照千秋。
臣今未恨③生身晚,长喜王民绍见休④。
(注释)①丁钱:
即人口税。
②胡则(963-1039):
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曾在方岩僧舍读书,举进士后历任三朝,官至兵部侍郎。
明道元年(1032)八月江淮大旱,民多饿死,胡则上疏,奏请免衢婺两州身丁钱,百姓感德,故立庙纪念,香火日盛。
③恨:
遗憾、不满。
④绍见休:
永远享受安乐。
休,休养生息。
1.请赏析本诗颈联的表达效果。
2.本诗末句中的一“恨”一“喜”表现出胡则怎样的为官情怀?
1.颈联用对偶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朝廷免去了百姓丁钱后百姓对朝廷的感恩和拥戴。
2.表现出胡则在奏免衢婺丁钱被批准后由衷的欢喜,表现出胡则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尽力为百姓解除困苦(以民为本)的为官情怀。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
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青嶂瀑泉呼万岁,碧天星月照千秋”此句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呼万岁”和“照千秋”写出了百姓对朝廷的感恩和拥戴。
据此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的感情的理解和性格的把握。
末句中“长喜王民绍见休”可以看出诗人因为奏免人头税被批准后的欣喜,表现了作者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的高尚情怀。
据此作答。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唐·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
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
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
阴虫:
秋季鸣虫,指蟋蟀。
毗(pí
)陵:
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1.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两句诗的画面。
(不少于50字)
2.全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示例:
四野茫茫,夜色深深,令人黯然神伤。
我坐在船头,送君归去,心中颇多不舍。
此刻,两岸草丛中的蟋蟀那如泣如诉的悲鸣声,声声入耳,真令人肝肠欲断。
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抒发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秋夜”“阴虫”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
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⑤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⑥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
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
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筼筜(yú
n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
杜鹃花科。
④恩波:
皇帝的恩泽。
⑤炎瘴:
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⑥斗:
通“陡”。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绘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之景。
B.颔联“筼筜竞长”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筼筜”人格化,写活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
C.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抒发了诗人自知生命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以致无法报答皇恩的痛苦。
D.尾联含蓄委婉,看罢友人的书信顿觉白发增加一半,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哀伤,以及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
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E.本诗是赠答诗,张十一客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愈也用此“闲”字回答了他此时自在悠闲、无所事事的状况。
2.诗歌前两联在景物描写上有“远近结合”和“以声衬静”的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BD
2.
(1)远近结合,点面结合。
第一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并且第一句为远景;
第二联则是两组近景特写。
(2)动静结合,以声衬静。
山村是宁静的,但是猿的哀蹄打破了宁静,反而更突出此处环境的幽静。
1.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A项,诗歌的首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属于白描勾勒,并非浓墨重彩。
故A项理解有误。
B项,正确。
C项,诗句“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
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
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
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所以C项中“抒发了诗人自知生命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以致无法报答皇恩的痛苦”的说法不准确。
D项,正确。
E项,这首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被贬无奈、愤慨之情。
并非自在悠闲、无所事事。
所以,E项中的“自在悠闲、无所事事的状况”理解是错误的。
据此,答案为BD。
2.试题分析:
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写法分析作答。
诗的前两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的意思是: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
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从描写的顺序看,“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是远景的描写;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是近景的描绘。
从描写的角度看,是从视觉和听觉来描绘的,“山净江空水见沙”描绘了山村的宁静,“哀猿啼处两三家”则写猿啼,采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更突出山村的静寂。
据此理解,依据题目要求分析作答。
6.诗歌赏析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诗中“山泉”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品格特征?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1.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2.语言角度:
(1)“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消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写法角度:
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
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
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