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3490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Word文档格式.docx

  首先,在机构和队伍的建设上,截止到1996年,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35个社会学研究所,17个省市、25所大学成立了社会学系或社会学专业。

全国现有从事社会学研究和教学的专业工作者队伍约3000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约160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约500人。

中国社会学会现有会员5000多人。

另一方面,报考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目前全国约有近2000名本科生、300名硕士研究生、50名博士研究生,80年代初期举办的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已先后培养了约4万名学生。

同时,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也在日趋完善。

在恢复重建之初,由于学科发展中断了27年,连一本社会学教材也没有。

为适应教学的需要,1980年由费孝通教授亲自主持,组织力量编写了第一本《社会学概论》。

以后,各校各所又先后编写了《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概论》、《中国社会学史》、《西方社会学史》、《中国农村社会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城乡社区发展》、《社会行政和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社会现代化》、《社会指标体系》及分支社会学等教材,已能初步满足社会学教学的需要。

  在科研方面,广大社会学工作者发挥社会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特长,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了大量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很多好的研究报告、优秀论文和著作,或为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和资料,或是澄清了干部和群众的认识,从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受到了社会的欢迎和重视,社会学也终于在社会上站住了脚跟。

回顾18年来的发展,社会学研究的一些主要课题有:

关于小城镇问题的研究;

关于城市家庭婚姻的大型问卷调查;

关于现代化理论的研究;

关于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

关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研究;

关于社会阶级阶层问题的研究;

关于社会分化和整合的研究;

关于民工潮的调查和研究;

关于乡镇企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研究;

关于发展小城镇和城市化的研究;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研究;

关于单位制的研究;

关于中间组织的研究;

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关于国情的调查与分析(百县市调查和百村调查);

关于社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关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

关于各种社会问题的理论分析;

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关系;

关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关于社会工作;

关于农村扶贫和城镇贫困问题的研究;

关于收入分配和分配不公程度的研究;

关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理论研究;

关于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

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和实践;

关于住宅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这些课题所涉及的都是现代化进程中已经、正在和将要发生的重大问题,社会学家从社会学视角加以研究,开启了公众的视野、思路,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办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如:

  

(1)关于小城镇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80年代初期,社会学刚一恢复,费孝通教授就亲自率领社会学界同仁对农村改革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小城镇大问题的研究报告,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在农业生产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下一步应该重视发展小城镇,并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以推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

这个报告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小城镇问题的研究丰富了社区理论、社会变迁理论和农村发展理论,也为中国社会学立足本土为现实服务的踏实学风树立了榜样,影响是深远的。

  

(2)关于现代化理论的研究

  现代化问题是多种学科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

社会学工作者以社会学的特有视角来研究和阐述现代化问题,首先从翻译开始,然后由描述性的介绍到深入的分析,由研究国外的现代化理论转到研究中国现代化本身,深入研究了现代化的理论、过程和各阶段的特征,研究了中国现代化的特点、环境和机遇,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战略和步骤。

80年代中期以后,参加此项研究的社会学者越来越多,有大量研究论文和专著问世,同时涌现了一批这方面的专家。

  (3)关于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变迁的研究

  现代化过程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变,而且是社会结构的转变,用社会学的视角看即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变。

也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这种转变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8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学家即开始研究社会结构转型的客观必然性,研究中国社会结构转变的特点,这种转变对现代化的巨大意义,转变的量化标准及转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此外,还进行了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欧美国家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

他们提出,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推动力量,二者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很强的推动力,这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是一个较好的范例。

另一方面,社会学家专门研究了社会结构转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凡是现代化国家都经历过由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由于农民大量进城,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会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学者们指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色是,在社会结构转型的同时还要实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由此也产生了除去一般社会转型病如贫富差别、城乡矛盾、家庭破裂、离婚率增加、社会风气不正及社会治安问题以外的诸如价格双轨制、民工潮、买卖户口等特有的社会问题。

  社会学家的这项研究对这些问题作出了理论上的解释,回答了为什么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高速增长了,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了,绝大多数人生活普遍改善了,而干部群众还有很多意见。

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既处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同时又在实行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而两类社会问题重叠在一起,加上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和发展不平衡的国家,群众意见大量增加也就不足为奇了。

  (4)关于农村社会和农村发展的研究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

因此,农村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一直是中国社会学界最关注的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到农村的家庭婚姻、家族和宗族、农民工、农村社会分层、农村的社区、农村基层组织、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及农村的发展道路等等。

研究成果颇具学术价值。

  今后,中国农村研究仍将是社会学研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5)关于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社会指标是研究测度科技、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根据和方法。

在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计划中,“社会指标研究”被列为重点课题。

由社会学家承担的该项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对有关问题作了探讨,而且运用社会统计指标的方法,对100万人口以上的约100多个国家作了社会指标的分析对比,计算出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在其中居第68位。

政府工作报告等国家的几个重要文献都引用了这个成果。

以后,课题组对30个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作了对比研究,引起不少省市领导的重视,把它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6)关于社会调查和国情调查

  中国社会学历来有重视社会调查的传统。

198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牵头主持了大型课题“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

这一课题历经9个年头,先后组织了全国约3000名社会科学工作者,调查了119个县(市)1949年以后的经济、社会、文化变迁的情况,访问了约2万—3万名干部,并对3万多个农户和城镇居民作了问卷调查,然后按照统一的提纲,相继写出105本县(市)情报告(每卷平均40万字,其中包括约25000个数据),现已有90卷定稿(全部书稿1998年出齐),并由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此项成果把中国每个省3—5个县(市)在80—90年代的情况如实地记载下来,成为了解认识国情的重要材料。

目前正在着手组织对全国100个村的调查。

如果说百县(市)情调查是从中观层次上认识国情,那么,百村调查则是从微观层次上更深入、更细致地了解认清国情。

这是又一项大型社会调查工程。

  (7)关于社会形势分析和预测的研究

  从1992年夏天开始,社会学家协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着手研究社会形势,这包括对当年的社会发展、社会改革、社会安定、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社会形势走向进行分析,并对下一年的社会形势进行预测。

1993年出版了第一本社会形势蓝皮书,以后每年出一本,现已出了5本。

现在,社会蓝皮书已成为各界了解全国社会形势的比较权威的读物。

  二、社会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的传播及研究成果的普及,为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社会、认清国情、分析形势增加了一个视角,提高了政府部门对社会发展的重视程度,对全面贯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社会学工作者对现代化理论、社会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表明,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种要素,只有考虑到诸构成要素的全面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种情况,才能持续协调地发展,才能有高效益和高速度的发展,才能避免或尽量避免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

社会学的这些研究成果,在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上产生了积极效果。

1982年,国家在制定六五计划时,明确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从此成为惯例,把原来的经济发展计划变为除经济发展以外还包括了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发展的系统计划。

与此相适应,政府中主管社会发展的部门和机构也相继成立,国家计委成立了社会发展司,国家统计局成立了社会统计司,国家科委成立了社会发展司,民政部成立了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研究所,还成立了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务研究中心,公安部、监察部也都成立了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机构。

此外,各级政府在制订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时亦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过去只注意抓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发展的观念,树立了全面整体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第二,社会学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决策过程,直接为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社会学重建以来,广大社会学工作者对我国在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被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如前述小城镇问题研究,课题组所提出的分析和建议,受到中央领导和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制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计划的重要依据。

又如从1983年开始,天津市政府委托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统计部门,在天津市进行“千户(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是居民对市政府前段工作的评价和对以后工作的期望。

调查成果成为天津市政府改进工作的依据。

这项“千户调查”已坚持多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如对农民的分层研究,提出了农民已分化成8个阶层的结论,此项研究被农业部农研中心采用,他们依照这个分析框架于1994年对全国农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初步弄清了农民分化和流动的现状,为有关农业的决策提供了认识前提。

另一些专项调查和研究,如家庭婚姻、人口控制、扶贫、民工流动、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