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3036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文档格式.docx

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具有四川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实践正由内至外地改写着蜀中大地,并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

1.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

一是城镇化率逐年上升。

改革开放初期,四川城镇化水平大约为11%。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来,四川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2014年,四川城镇化率达到46.3%,居全国第24位,居西部地区第6位。

二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1978~2000年,四川的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约0.7个百分点;

[2]2005年比2000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6个百分点;

2010年比2005年提高了7.1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44个百分点;

2014年比2010年提高6.1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2个百分点。

可见,自2000年以来,四川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2~1.5个百分点的速度在逐步提高。

三是城镇化增幅明显。

2014年末,四川常住人口814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68.9万人,城镇化率为46.3%,较2013年提高1.4个百分点。

2.新型城镇体系建设加快

经过“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四大城市群发展实力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四川城镇体系逐步优化和完善。

2013年,泸州、绵阳、南充3个城市人口突破100万大关,四川超过100万人的城市增至4个。

尤其是2013年以来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四川城镇体系和城镇功能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城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四川的城镇化布局和形态趋于完善,“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3.城乡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014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381元,比2013年增长9.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03元,比2013年增长11.5%。

[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3年的2.83∶1缩小为2014年的2.77∶1(见表1)。

2015年上半年,四川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6元,同比名义增长8.1%;

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5319元,同比名义增长10.3%,高于全国平均增幅0.8个百分点;

城乡收入比为2.48∶1,较上年同期的2.59∶1缩减0.11(见表1)。

表1部分年份四川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4.“两化”互动融合成效突出

近年来,四川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同步建设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聚,实行功能分区,有效发挥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使产业和城镇发展互为依托、互相促进。

产业集聚和人口聚集同步实现,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

目前,四川的产城融合之路成效显现,依托产业发展城市,发展产业促进就业。

2013年,是四川城镇化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城镇化率首次超越工业化率(见表2),[4]城镇化率长期落后于工业化率的历史被改写了。

2014年,四川城镇化率高于工业化率2.9个百分点(见图1)。

表2四川部分年份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情况比较

图12000年以来四川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比较

5.科学规划的引领作用不断凸显

按照多点多级支撑发展战略部署,四川结合四大城市群的特点和发展实际,分别对四大城市群进行定位,做出了成都平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川南城市群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川东北城市群、积极培育攀西城市群的整体安排,出台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并通过各个增长极之间的互相支持和配合,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也在修编中,规划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先进理念引导城乡规划转型升级,对省域空间的布局实现了三大改变:

一是根据区位和自然条件,确定各个城市的定位和主要功能;

二是按照国家和省域主体功能区划,依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确定开发边界,预设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三是规划中充分体现“生态优先”原则,严格设定生态红线、制定管控政策措施,维护自然生态系统。

此外,规划还强调维护历史文化的“原真性”。

[5]

6.多项措施助城镇化质量不断提升

以人为本,城镇化全部围绕“人”展开,把人能否成为最大受益者作为衡量新型城镇化推进成果价值高低的核心指标。

一是以做强产业促进就业。

积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让农民“就得了业”。

2014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90万人。

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将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以统筹解决;

健全了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2015年竣工公共租赁住房的30%将定向供应农民工,让农民“安得了家”。

三是加快“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

2014年,共建成52万套保障性住房,超额完成旧城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目标,推动了城镇转型升级。

棚改省级统贷融资“四川模式”受到中央领导肯定。

2015年,加快了70万套续建项目建设;

积极推行棚改货币安置;

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公租房。

四是启动省级“百镇建设试点行动”,以县为基本单元、“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全域规划开始全面推开。

[6]2013年在100个小城镇投资了近100亿元,2014年启动了第二批“百镇建设试点行动”,使试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和优化,为农民工就地城镇化创造了条件。

五是城市新区建设有序推进。

支持一批有条件的城市高水平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新区建设把“宜居”放在首位,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六是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向社区和基层延伸,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

目前,四川城镇公共服务能力以及要素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宜业宜居”新格局成为城镇常态。

7.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单位,成都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样本。

四川省域范围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梯级试点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户籍制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管理和投融资体制等系列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促进了人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

如,全面放开成都之外城镇落户限制,教育、卫生、社保、就业同权,基本实现了“全开放”和“零门槛,[7]让农民“进得了城”。

又如,土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成都市率先全面推行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土地等产权进行了确权、登记和颁证,建立了包括农村土地在内的产权交易服务体系。

目前,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正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进行融资的新途径、新模式。

再如,以下放财权、事权为主要内容的“扩权强镇”试点取得了重大进展。

此外,适合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的投融资机制和金融服务模式在不断探索和完善。

(二)横向比较——新型城镇化建设任重道远

虽然,四川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仍较低,“两化”互动融合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农民工市民化困难重重,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综合承载力不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功能还不能满足需要,城镇人居环境亟待改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尚部健全,等等。

[8]

1.城镇化水平偏低,差距较大

一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大。

1978年,四川城镇化率为11%,与全国的差距为6.92个百分点。

2000年,四川城镇化率为26.69%,与全国的差距扩大为9.53个百分点。

2007年城镇化率为35.6%,与全国的差距稍有下降,为9.34个百分点。

2010年城镇化率为40.18%,与全国的差距为9.5个百分点,差距又扩大了。

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4.77%,四川的城镇化率为46.30%(见图2),与全国的差距为8.47个百分点(见表3),差距有所缩小。

表3部分年份四川与全国城镇化率比较

续表

图2四川与全国部分年份城镇化发展比较

二是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差距明显。

2014年,全国有8个省份的城镇化率超过60%,有19个省份城镇化率超过50%,四川在全国排名靠后,居第24位,其城镇化率分别低于上海、北京、天津、广东、辽宁、浙江、江苏、福建42.70个、40.1个、36.7个、21.7个、20.75个、18.57个、18.9个、15.5个百分点(见表4)。

三是在西部地区处于中下位置。

2014年,西部有4个省市区城镇化率超过50%,四川在西部12省市区中居第6(见图3),城镇化率比排名前五的内蒙古、重庆、宁夏、陕西、青海分别低13.20个、13.30个、7.31个、6.27个、3.48个百分点,处于中下水平,比西部的平均水平(46.88%)低0.58个百分点。

图32014年西部12省市区城镇化率

2.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

受多种因素影响,四川城镇化进程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978年比全国低6.92个百分点,1990年有所缩小,为5.12个百分点,[9]但到2000年,差距竟然拉大到9.5个百分点。

2000~2014年,与全国的差距由9.53个百分点缩小到8.47个百分点,但差距依然很大,要赶上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任务还十分艰巨。

近10多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不少省份的城镇化率都超过50%,有的甚至超过60%。

如,2000~2014年,江苏的城镇化率由41.49%提高到65.20%。

截止到2014年底,四川的城镇化率还不到50%,与江苏省的差距由2000年的14.80个百分点拉大到2014年的18.90个百分点。

此外,从四川在全国城镇化的位次来看,2000年居第25位,2014年为第24位,10多年来基本没改变(见表4)。

表4全国各省市区2000年与2014年城镇化对比

3.城镇化区域差异明显

(1)21个市州城镇化差距明显

2014年,在四川21个市州中,成都的城镇化水平最高,达到70.30%,甘孜最低,仅26.87%,两者相差43.43个百分点(见图4);

市州之间城镇化差距较大,分为3个梯队(见表5)。

第一梯队:

城镇化水平超过60%的市州,有成都和攀枝花,分别为70.30%和64.03%,成都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攀枝花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73个百分点,且两个城市的城镇化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梯队:

城镇化率在40%~50%的城市,有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雅安11个城市。

其中,德阳、绵阳超过了四川的平均水平,率先实现了次级突破。

11个城市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为接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