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若是;
③像。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①读;
②想到、提到的;
③怀念。
3).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①再;
②打击;
③复习。
4).善:
①善良;
②擅长,长于;
③;
好,表示赞同④;
熟悉;
⑤容易。
伯牙善鼓琴。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来者不善。
()
这位老人看起来很面善。
()王玉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知音:
善哉:
破琴:
绝弦:
4、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
杨柳依依你能照样组吗?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清风明月杨柳芳草云雾
炊烟流水春雨白雪霞光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交流课前先学中的问题)
1、我能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在书上批注)
2、我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3、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三、汇报展示,相机评价点拨。
(展示小组交流中的问题)
四、检测反馈。
1、我是小小翻译家。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5)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我能画出句子停顿,读出感情。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生研
讨区
第二课时
1.我要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2.我能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学习重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1、什么是“知音”?
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2、请找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
3、伯牙为什么“绝弦”?
(用文中原名回答)你体会到什么?
4、伯牙既然“善鼓琴”,那么想一想,除了能弹高山、流水,还能弹出什么?
试着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善哉,徐徐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二、回顾旧知:
1、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四、汇报展示,相机评价点拨。
五、拓展提升。
这是由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
请你写出一些关于友谊的名句名诗或成语吧。
六、检测反馈。
课后反思:
26、月光曲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多芬创作乐曲的经过。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贝多芬创作乐曲的经过。
2、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贝多芬 (1770~1827)德国著名钢琴家,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他从小就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与作曲。
他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贝多芬二十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五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
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
贝多芬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终年57岁。
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
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1、看拼音把词语写正确,相信你是最棒的!
Lá
iyīnhé
là
zhǔ
mò
shēng
má
nggūniá
ng
(
)(
)
(
qí
njià
n
Wēibōlí
lí
n
shà
shí
jì
lù
(
)
)
2、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茵(
激(
)腊(
粼(
)
菌(
缴(
蜡(
鳞(
微(
谱(
盲(
霎(
徽(
普(
育(
霞(
瞎(
恬(
键(
烛(
割(
括(
健(
蚀(
3.根据句子的意思,概括词语,相信你能行!
(1)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2)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3)、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4)、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4、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自己的话概括)
1、品读第2—6自然段。
1)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了什么?
为什么会引起贝多芬的注意?
2)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后做出了什么决定?
他弹得怎么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贝多芬又做出了什么决定?
2、品读第7—10自然段。
1)第7自然段是一个什么段?
起什么作用?
2)找出第8自然段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3)第10自然段中,兄妹俩的神情怎样?
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样?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一自然段与课文开头有什么关系?
三、汇报展示,相机评价点拨。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分辨课文中那些是实在的事物,那些事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相结合的作用。
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
是什么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
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
3、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联想,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4、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5、带着美的感觉诵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情境。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回顾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
四、汇报展示,相机评价点拨。
贝多芬回到客店后,是怎样把《月光曲》写下来的?
发挥你的想象,请把它写出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shà
chà
]时间[洒、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突然],海面上[刮、乱]起了大风,卷[juǎn、juà
n]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
·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地、的]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像],月亮照耀下的(
)的大海。
1、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2、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画上“√”
3、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5、听着贝多芬的乐曲,皮鞋匠联想到了什么?
用“~~”在文中画出来。
课后反思
27*蒙娜丽莎之约
一课时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耐人寻味、转瞬即逝、璀璨”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1、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
2、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
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文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
他在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也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1、我能读熟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将加点的字和它正确的读音用直线连接。
cǔīxià
otiá
nmǐnjīnmù
cà
n
肖像微抿矜持恬静沐浴璀璨
(2)、通过自读全文,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
1、认真研读文中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段落,课文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画像的?
2、读读描写蒙娜丽莎的句子,结合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3、除了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三、汇报展示,相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