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265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42 大小:77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2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

3.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以及画面美,能够借助诗歌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好,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形成诗歌文化积累。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歌的美好意境,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高鼎、贺知章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莺、拂、堤”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村居》。

3.理解诗歌大意,感受春天的景物之美以及孩子们放风筝的有趣画面,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播放一组春天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

我看到地上的小草已经变绿了,看上去就像是铺了一块绿色的大地毯。

生:

小河边柳树开始发芽了,好像是美丽的姑娘在对着河水梳长头发呢!

生:

我还看到燕子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

师:

孩子们,你们不仅看得仔细,还说得生动形象,从你们的描述中,老师感受到了美好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春天的大自然,看看古代诗人们眼中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

2.板书诗题:

古诗二首,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书空课题,注意生字“诗”的正确书写及朗读(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其中右边的三笔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且第二笔横画要长于另外两笔。

同时引导他们在课后田字格内将“诗”字进行描红并临写两遍。

3.过渡引入:

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村居》,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

课件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准诗题中“村”的读音(平舌音“cūn”)。

二、自主探究,感悟诗意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试着读出诗歌的停顿与节奏。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情况:

(1)抽取诗歌中的生字卡片“莺、拂、堤”等,指名学生朗读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进行朗读纠正,注意提醒读准“莺”是后鼻音,“堤”读“dī”。

(2)指名两位学生逐句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诗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读好节奏(课件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学生齐读诗歌,教师重点强调指导读好诗歌的短暂停顿。

3.引导学生再次自主朗读诗歌,边读边借助画面想一想: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这首诗歌是描写乡村的春天的?

画出相关词句。

(1)指名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发现(从“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话看出来的……),课件适时出示诗歌第1、2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引导学生抓住“二月天”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时间是“早春二月”,并借助插图理

解“草长莺飞”所表现出来的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气息。

同时,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春天柳树的特点(柔美,在春风中轻拂堤岸,令人陶醉),随文理解“醉”(沉醉、陶醉)、“春烟”(艳阳高照下的水泽和草木间烟雾弥漫的样子)。

(2)引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2句诗句的大意,教师适时进行归纳(早春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引导学生感受乡村春天的景物美(板书:

景美)。

(3)措导学生感情朗读第1、2句诗歌,注意读出春天大自然的景物美。

4.质疑想象:

在这样美好的春天里,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去踏青、去赏春景、去放风筝……)?

教师适时补充出示后两句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第3、4句诗句,看看乡村的孩子们都在做些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聚焦“放纸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纸鸢”(风筝),同时说说放风筝所需要的条件(有风),引导他们理解“忙趁东风放纸鸢”(赶紧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3)想象体验: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放风筝的经历体会孩子们此时的心情(非常开心),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想象画面中的孩子们在明媚的春光中的无限快乐与勃勃生机(板书:

人欢),同时进行感情朗读,体会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心情。

5.引导学生将诗歌连起来进行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春天的景物美以及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情形。

6.指导学生试着进行诗歌感情背诵,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诗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图文对照学习法,让学生将诗歌与形象的画面紧密结合起来,不仅降低了对诗歌的理解难度,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了涛歌的意境美。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书写的另外两个生字“村、童”,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生字并说说各自的书写要领(“村”左边的“木”最后一笔是点画……),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注意提醒学生“村”左边“木”的捺画变点画,且要写得略短小,不要与“寸”的点画发生触碰;“童”是上下结构.上面“立”略扁,且最后一笔横画要写得稍长,下面“里”要注意横画之间紧凑、等距,最后一笔横画不要长于“立”的最后一笔横画。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课后田字格的两个生字“村、童”,教师巡视检查指导,重点强调“童”字要写得紧凑。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范写指导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汉字笔画、结构等书写要领,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四、课堂小结

1.质疑交流:

看到这样美好的乡村“春景图”,你有什么感受呢(觉得很美、让人陶醉……)?

能说说自己都被哪些景物陶醉了吗(被满地的小草陶醉了;被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感染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的内心感受(喜爱乡村的春天)。

(板书:

喜爱、赞美)

2.教师小结:

是啊,如此美好的乡村春天怎能不令人陶醉呢?

所以诗人用一个“醉”字将自己对乡村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相信你们也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

来,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诵读诗歌《村居》。

(学生感情齐诵诗歌)

板书设计:

1.古诗二首

景美

村居(喜爱、赞美)

人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咏、妆、丝”等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咏柳》。

3.理解诗歌的意思,能够凭借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对于春天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揭示诗题

1.教师清唱歌蓝《柳树姑娘》,学生认真聆听歌曲,并说说自己的听歌感受(春天来了,柳树姑娘好美,她在小河边梳辫子……),教师适时播放柳枝飘飘的图片,引导学生再次观图,感受春天柳枝柔美如姑娘秀发的特点。

2.过渡引入:

看到柳树这么好看,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诗情大发,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咏柳》。

(课件出示诗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运用歌曲、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创设趣味学习情境,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并激发了探究理解诗歌内容的积极性。

二、品读感悟,体会诗情

1.教师感情范读诗歌,注意引导学生聆听朗读节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圈画出诗歌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将生字带进诗歌中,将诗句读通、读顺。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朗读指导。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出示易错生字卡片,重点指导读准“绦”(tāo)、“裁”(cái)两个字的读音,同时再次指导读好朗读停顿与节奏。

4.课件出示柳树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

生:

我感觉柳树的枝条就像小姑娘美丽的长头发在风中飘呀飘的。

师:

你想象出了春天柳枝柔顺秀美的感觉,真不错!

生:

从远处看去,柳枝就像是绿色的绸带一样。

师:

你跟诗人想象得差不多(课件出示“绿丝绦”,引导学生理解“绿丝绦”:

绿色的丝带),看来你也具有诗人的才思!

生:

我还觉得它像是绿色的窗帘,好美啊!

师:

你善于联想,从远处看去,飘动的柳枝确实有些像宽大的窗帘呢!

孩子们,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柳树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1)出示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引导学生随文理解“碧玉”(碧绿色的玉,指春天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万条(很多条)。

(2)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归纳补充(离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同时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感受诗人对柳树的喜爱之情(板书:

喜爱柳树)。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1、2句诗歌。

5.过渡引入:

面对这么美丽而又惹人喜爱的柳树,诗人突然产生了怎样奇妙的想法呢?

(1)出示诗歌第3、4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看看在这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比喻)。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看看诗人是如何进行比喻的(将“二月春风”比作了“剪刀”),同时体会如此美丽的柳树原来是春风的杰作,并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板书:

赞美春天)。

(2)师生共同描述这两句诗句的大意。

(3)质疑思考:

这两句诗该用怎样的语气进行朗读?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两句诗中蕴含的问与答的形式,同时指导他们感情朗读,注意读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一句的疑问语气。

6.指导学生将整首诗歌连起来感情朗读,并试着进行背诵,指名进行背诵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中想象、读中感悟的方式,让学生与诗人巧妙达成了情感上的共鸣,使其真正体会到了诗歌所传达出的对予柳树以及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指导书写

1.抽取本课生字卡片,指名学生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再次进行生字的朗读纠正指导,特别强调“绦”字的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碧、妆、绿、丝、剪”,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说说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别人注意些什么。

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其中“碧”上半部分的“王”和“白”要写得略小而紧凑,下

面“石”的撇画略长,“口”要写得扁而宽;“妆”左边的笔顺是点、提、竖,右边“女”的横画居横中线上;“绿”左窄右宽,右半部分下面不要写成了“水”;“丝”上半部分要写得紧凑,最后一笔横画稍长且略有弧度;“剪”上紧下松,下面的“刀”不要写大了且撇画要写得舒展。

3.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描红、临写,完成田字格的写字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同时进行部分笔画、结构的书写强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与范写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宁汉字书写与审美能力。

四、课堂小结

正是因为春天的柳树样子美好,所以还有很多诗人也忍不住将它们写进了自己的诗句中。

孩子们,课下大家再找一找有关描写柳树的诗歌读一读,相信你们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1.古诗二首

碧玉/妆成/一树高,

咏柳万条/垂下/绿丝绦。

(喜爱柳树)

不知/细叶/谁裁出,(赞美春天)

二月春风/似/剪刀。

2.找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脱、袄、寻”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姑”等9个生字,理解“害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对春天景物特点的描写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