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李帅.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251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李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李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李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李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李帅.doc

《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李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李帅.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李帅.doc

《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

南曹范小学李帅

一、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以“战争与和平”为目标组织单元。

主要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平的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本文以1941年6月22日,苏联卫国战争为历史背景。

当时,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苏联人民奋起保卫祖国。

本文讲的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男孩用学夜莺叫的方法,传递消息,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

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教学实录

1、咱们同学谁会吹口哨啊?

学生演示。

这位同学的表演还算可以。

口哨又叫口技,如果练习的当,他可以模拟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以假乱真。

它不仅可以模仿表扬,在战争时期甚至可以在敌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来传递消息,取得战争的胜利。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这样的孩子,他叫夜莺。

2、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请大家齐读课题

3、那夜莺到底是怎样“唱歌”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4、通过预习,请问:

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

(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

(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

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一)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歌声有什么作用?

 2、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

读第2、3自然段。

 3、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

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哪儿体会到的?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

”“野兽”实际指什么?

4、再分角色齐读对话。

(二)过渡:

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

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

小组读第二部分。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歌声的作用是什么?

(传递情报)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4、分角色齐读课文,体会歌声的作用。

(适时加入口技鸟叫)

5、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

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

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敌人毫无惧色坦然自若

(四)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执行新的任务)

3、齐读“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

与哪里相照应?

读。

四、巩固,总结

1、找出文中其他相照应的地方。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

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

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

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