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240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

《最新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峦庄小学霍波2018年5月24日

第一单元

一、字

1.注音,是多音字请再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荡涤  哺育 逊色 飞溅 收敛  玫瑰  一盏 石凳 

锲而不舍 惬意树冠  悄然无声

2.区别组词。

涤 溉 蔚 嘻 峻 恬 湛  鹃 臀

绦 慨 慰 嬉 俊 甜 勘  娟 殿

二、词

1.理解下列词语,解释红色字的意思,并能说说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荡涤   洋溢    悄然无声 摇曳 玉屑银末 呢喃细语   突兀森郁

2.填字成词,并能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 (蔚)为壮观  硕大无(朋)

美妙(绝伦)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身(临)其境

3.按要求写词语:

(1)仿写:

赤朱丹彤(四个字并列关系):

手舞足蹈:

(含有人体两个器官);

水平如镜:

(**如*)

如痴如醉:

(如*如*)

气势汹汹:

前赴后继:

(含有一对反义词)

(2)请描写几个表现坚持不懈的成语:

    描写北国风光的成语:

三、填空

1.从本册《培养良好的习惯》中我懂得了()和()。

在生活中学语的途径有()、()、()等。

2.《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歌歌词。

诗歌从()、()、()、()等方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作者采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抒情的对象,这样写的好处是()。

文中两次出现“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其深刻含义是(   )。

长江发源于(),流经青海、西藏、四川等到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全长()。

我还知道()、()、()也是长江途经之地,我们家乡泰州处于长江()。

请你写两句与长江有关的诗句:

(       ,   )、(    ,     )。

3.《三亚落日》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三亚的热带风情,旨在(     )。

第三、四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落日美景,第三自然段侧重写落日的(光亮)和(色彩),第四自然段侧重写(落日变化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文章结构是(),首尾呼应,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采用()()的手法生动再现了三亚落日的美景,请分别摘录一句:

比喻:

拟人:

   你能从“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体会到时作者对三亚落日()和()的情感。

你从第二自然段中“担心”一词体会到(   )。

4.课文按照()()()()的顺序描写了烟台的海的()、()、()、(),作者将冬日的海放在第一个写原因是(      )。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冬日烟台的海的壮观,请写下来:

(                          )。

你从其中一个“扑”感受到(      )。

春天烟台的海像个(  ),一个“扑”字写出了(    )。

夏日烟台的海宛如(  ),有这种感觉是因为(   )。

作者每写一个季节的海,都要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写的作用是(   )。

   “烟台的海,是(),是(),是()。

”这句话你的理解是(     )。

关于海洋,有许多与之有关的成语,请你写几个:

()()()。

请你写一句与大海有关的诗句:

()。

5.《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顺序依次写了()、()、()、()的所同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写了路上()的景色、()的溪流,外洞的()、孔隙的()、内洞的(、、)。

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一条是(),可见作者构思的严谨与巧妙。

孔隙的特点作者是通过()、()、()、()几方面的描写来表现的,文中“挤压”、“稍微”、“准会”等到词让你感受到(  )。

关于石钟乳和石笋的描写中“再加上”、“即使”、“也”这些词的表达效果是(  )。

你还能想象出石钟乳会有哪些形状:

()()()。

请将双龙洞的浏览示意图画下来:

 

6.仿写拟人句:

  寒风呼呼地刮着,树上的叶子都落光了。

7.请以导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家乡的一个风景名胜或风味小吃:

四、背诵、默写任务。

1.《长江之歌》全文。

2.《三亚落日》第3、4两个自然段。

3.《记金华的又龙洞》第5自然段。

 

第二单元

一、掌握红色字的读音

挑衅猝不及防 号召凌晨 歼灭承诺 

 

二、字形

烽 妄 呐 衅 歼 诺 芯

锋 忘 纳 畔 纤 佑 蕊

三、先解释红色字的意思,后理解词义

   蓄谋 挑衅 恼羞成怒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抱头鼠窜 如火如荼 序幕 摇曳 厄运 至仁至义 无辜

四、按要求写词语

1.仿写

结构如“蚕食”:

用人体器官引申出另一层意思,如“咽喉”形容地理位置重要:

写出词性相对的几组词,如“偷偷”-“悄悄”:

“如火如荼”:

含一对反义词,如“众寡悬殊”:

含有两种动物,如“狼狈而逃”

2.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语:

刀光闪闪

3.形容没有一点声音的:

万籁俱寂、

4.形容声音非常响的成语:

震耳欲聋、惊天动地、响彻天宇、山崩地裂、石破天惊、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5.描写打了败仗的军队:

6.表现聂荣臻特点的四字词语:

四、理解填空

1.“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年()月()日,又称“  ”,题目中“烽火”意思是(),课文按()顺序记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讴歌了()。

置身于枪林弹雨中的爱国志士可能会用文天祥的诗句(  )来勉励自己。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化危急!

”从这一组排比句中你体会到(),这三个顺序不能颠倒,因为()。

   体会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偷偷地”“摸”和“悄悄地”“进发”。

2.《半截蜡烛》讲述的是第()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战场上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为()与德国军官(    )最终()的事,赞扬了()。

请你想象杰克决定借搬柴端走蜡烛之前的心理活动:

(),再想象杰奎琳借上楼睡觉成功端走了蜡烛,化险为夷后的表现:

()。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与“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两处的“似乎”有什么作用,请写下来()。

3.《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主要写了(),反映了()。

理解文中“杀害”“受害”“伤害”三个词语表达的感情。

从聂将军写给日本军官的信中你感受到了(),日本人民称聂将军为“活菩萨”和“中国友谊的使者”是因为()。

这两个词加上双引号,作用是()。

你觉得聂将军善待日本人民的现实意义在()。

聂荣臻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家,

想象美穗子谢恩的场面。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补授予()军衔。

4.下列诗句中红色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请写下来。

昼出耘田夜绩麻。

()

童孙未解供耕织。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5.《夏日绝句》的作者是()代的女诗人(),诗中的讲述的与项羽有关的故事是(),你还知道与之有关的故事有()、()等,与之有关的成语有()、()等。

李清照怀念项羽的真正目的是()。

诗中表述诗人人生观的诗句是(   ,  )。

我们还学过她写的词《  》,词中描写了(),表现了()。

词中中心词是(),词人误入藕花深处的原因是()。

她还写过一首同词牌的词,我知道其中最后一句是()。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是“  ”,这副对联出自()朝()之口,告诉我们(  )。

我了解到最近国际上的新闻有(  )。

1、本册课文中要求我们养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的学习习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从课本中获得,还可在社会上获得,在大自然中获得。

2、“读万卷书行万卷路”的过程,也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磨练意志,陶冶情操的过程。

3、与“读万卷书行万卷路”意思相同的名人名言:

①、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多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

②、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书。

——鲁迅

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相当古诗句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你们曾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

读报剪报、制作《我的成长册》、写春联、参加演讲比赛,制作手抄报、出黑板报、布置中队角等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做的?

如在春游中,我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

6、看到故宫,你想到的成语有:

金碧辉煌气势恢宏

第一单元:

壮丽山川

1、长江之歌

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的大河。

2、“我们赞美长江,              ;              ,你有母亲的情怀。

”这句话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反复,这样写的好处是强化语言的节奏感,增强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的情感。

3、《长江之歌》文中的"你"指长江,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

让人读起来更亲切,更直接地抒发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面对这样的长江,我们可以用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等成语来形容。

4、《长江之歌》从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多姿多彩、贡献巨大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5、请写出4条有关长江的古诗句(见《课课通》5页)

①                                                                  

②                                                                  

③                                                                  

④                                                                  

6、长江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请写出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①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⑤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

(见《课课通》5页)

2、三亚落日

1、《三亚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孩童 、大红灯笼、跳水员 。

2、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从“感染”一词可以体会到 落日色彩之绚烂夺目以及海天一色的壮观奇景。

同时这奇异景象也被感染了作者,使得其浑身充满了力量 。

3、最后那落日像_________________那样,以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弹跳,再以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再见”。

“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

”“它”指的是落日 。

“硕大无朋的床面”指的是大海。

  

4、写出与“赤朱丹彤”结构相同的词语

琴棋书画 笔墨纸砚 鸟兽鱼虫 江河湖海 东西南北 喜怒哀乐 梅兰竹菊 风雨雷电

5、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

从“担心”一词可以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