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完整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238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完整版).doc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完整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完整版).doc

四(上)苏教版语文复习知识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

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2.学写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有:

—— · ○ ?

△。

1.《老师,您好!

1.《老师,您好!

》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诗中“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和“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这两句诗最能体现老师工作的崇高。

诗歌把老师比作春蚕,我想把老师比作园丁、蜡烛、铺路石。

2.“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中“浸透”“蕴含”两词充分说明了教师工作的伟大意义:

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古今中外”“地北天南”从时间和地域两方面突出强调了教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社会、人类作贡献。

“心血”“辛劳”两个词也可以体会到教师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辛勤工作,表现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3.《老师,您好!

》中,老师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读了这首诗,我想对老师说:

“老师,你真伟大!

4.全诗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描写、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教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福。

5.“昨天”“今天”“理想”这是两个比喻句中的词语,诗句中“昨天”指过去的历史。

“今天”指现在;“理想”指未来。

诗人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历史,现状和未来,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走向幸福的明天。

6.“春晖”:

比喻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朝霞”:

比喻教师的教学像早晨的霞光,给学生带来光明、美好的一天;“春蚕”:

比喻教师;“理想的丝线”:

比喻教师辛勤劳动的教学成果;“甘露”:

比喻教师付出的心血;“茁壮的新苗”“幸福开放的鲜花”:

比喻幸福成长的学生。

字词:

编织闪耀 创造 智慧 浸透波涛 朝霞 崇高 地北天南 祝愿 塑造 项目辛劳 涌起 衷心 茁壮成长 古今中外

2.《但愿人长久》

1.本文是首文包诗,讲述了宋代文学家苏轼词中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

《但愿人长久》的题目中:

“但”的意思是只。

“愿”是希望、祝愿的意思。

“长久”的意思是长久地活着,心怀美好的情感。

题目的意思是:

但愿大家都能健康生活,美好的情感常留心间。

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手足情深,分别七年)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

课文中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是先“心绪不宁”,接着“埋怨”,后来“宽慰”。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可以用课文中的“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来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可以用课文中的“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来解释。

词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婵娟”原指美好的样子,词中指美好的月色。

这些词句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积极奋发的宽大胸怀。

3.“皓月当空”“皓”的意思是洁白,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洁白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上。

“心绪不宁”“宁”的意思是安静。

“手足情深”“手足”的意思原指手和脚现指兄弟,文中指苏轼和苏辙。

4.描写月亮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婵娟”指月亮。

描写怀乡、思亲、送别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苏轼的诗: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字词:

埋怨但愿 品尝 观赏 屈指可数 形影不离 阴晴圆缺 十全十美 缺少 虽然 

心绪不宁 情不自禁 宽慰 皓月当空 时隐时现 做官 眼睁睁 悲欢离合

3.《古诗两首》

1.《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诗的前两句(写景)是: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镜”:

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未”:

没有、未经。

“镜未磨”:

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这两句的意思是: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可以用成语水平如镜来形容此时的洞庭湖。

后两句(想象)是: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望。

“青螺”:

君山。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

在明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诗中描写了白、银、青三种颜色,将洞庭湖的秀丽娴静刻画得恰到好处。

这首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洞庭湖水面比作未磨的铜镜;后两句把洞庭湖比作了白银盘,把君山比作了青螺。

2.《峨嵋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写的。

诗人在(秋天的晚上)乘船远行,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最后到达(渝州)。

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读了古诗,我的眼前出现了(峨眉山、月亮、平羌江、清溪驿、三峡、渝州)等景物。

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诗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前两句(写景)是: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

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

月影。

“流”:

流动。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

秋高气爽,峨嵋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后两句(抒情)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发”:

出发。

“夜发”:

连夜出发。

“向”:

驶向。

“思”:

思念。

“君”:

友人。

“下”:

顺流而下。

这两句的意思是: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

渐渐地,那半轮明月也看不到了,而船已经顺将而下驶向渝州了。

途中见到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思想感情。

字词:

秋月 青螺 湖光 白银 峨嵋山 清溪 山峡 思君

4.《秋天》

1.《秋天》课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全诗压的是ao韵,课文中表现拟人的词语有很多,如: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等。

这首诗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他想让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

3.本文第一段抓住了秋天的太阳和空气的特点来写。

第二段抓住了秋风的顽皮、可爱的特点来写。

最后一段起到了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的作用。

字词:

明丽 珍藏 烦恼 照耀 井井有条 酿造 酒歌 梳子 梳理 羊肠小路 想念 柔韧 桂花 苹果 紫袍

练习1

1.成语: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继承)有人 

十年树(种植)木 百年树(培养)人

2.唐代李峤的《风》解落(吹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中,(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使人感受到风很大。

我能默写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单元练习

一、照样子写词。

1.ABCC式:

白发苍苍、凉风习习、笑语盈盈、生机勃勃、书声琅琅、喜气洋洋、小心翼翼

2.四字并列:

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笔墨纸砚、衣食住行、亭台楼阁

3.赞美老师的成语:

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夜以继日、谆谆教诲、孜孜不倦

4.描写秋天的成语: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天高云淡、瓜果飘香

5.带有“人”字的成语:

一鸣惊人、后继有人、聪明过人、百年树人

6.形容关系好、情意深的词语:

亲密无间、情深义重、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7.描写夜空晴朗的词语:

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月明星稀、群星闪耀

二、选词填空。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一鸣惊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1.王小芳是个(聪明过人)的孩子。

2.他平时不声不响的,可在这次联欢会上的表现真是(一鸣惊人)。

3.班会课上,班主任徐老师自豪地说:

“我们班人才济济,竞争激烈。

(文思敏捷)的小作家张雨晴下笔如有神,(聪明过人)的速算能手刘泉敢跟计算机较量……我看到这(桃李争妍)的班集体,为建设北上海(后继有人)而感到高兴。

但愿那些默默无闻的同学能(一鸣惊人),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听了老师的话,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二单元

5.《我给江主席献花》

1.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香港回归前一天,张咪咪同学作为少年儿童代表给江泽民主席献花的经历。

 课文紧紧围绕课题中“献花”一词,按照“献花前→献花→献花后”的事情发展顺序把献花过程写得具体生动,表达了“我”当时激动兴奋的心情。

2.1997年7月1日香港胜利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

 

3.从江主席的动作“望、俯、拥、抱”等词中体会到江主席的和蔼可亲;从我的动作“走上前、献、踮起脚、吻、依偎”等词中体会到我对江主席的爱戴之情。

4.描写喜庆场面的词:

普天同庆、张灯结彩、载歌载舞、纵情歌唱    

描写激动心情的词:

热泪盈眶、热泪直流、喜极而泣 

字词:

队伍地毯耻辱步伐洗刷爱抚秩序井然满面春风

6、《天安门广场》

1.《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

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

课文二、三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

广场北端是天安门,天安门前是金水河,河上是金水桥,广场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西侧是人民大会堂。

由于天安门广场举行过开国大典,所以它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2.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

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祖国妈妈今年迎来了她67岁生日,我国的开国领袖是毛泽东,现任主席是习近平。

3.课文第五六两段描述了清晨时的天安门广场和节日时的天安门广场两个典型场面。

文中用到了比喻的手法,把天安门广场比作大花园,让我们感受到了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丽。

通过对鲜花、彩灯、礼花和歌声的描写,突出了节日天安门广场的热闹特点。

4.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富丽堂皇、金碧辉煌、雄伟壮丽、雕梁画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描写人高兴的词:

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喜气洋洋、欣喜若狂、眉飞色舞

描写花多的词:

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五颜六色

描写欢庆场面的词:

欢天喜地、热火朝天

字词:

庄严宣告 栋梁 政府仪式毛泽东 红墙黄瓦 雕梁画栋 中央雄伟壮丽 格外挺拔 

遥遥相对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翩翩起舞 五彩缤纷 华灯齐放 纵情歌唱 辉煌

7、《徐悲鸿励志学画》

1.《徐悲鸿励志学画》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拜达仰为师,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

赞扬了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课文紧扣课题,围绕“励志学画”这个重点来逐层叙述。

2.“功夫不负有心人”指做事只要舍得下功夫,最终会取得成功的。

“功夫”指时间、精力。

“有心人”文中指徐悲鸿。

“有眼不识泰山”指长着眼睛辨不出泰山,比喻无知。

徐悲鸿省吃俭用,潜心学画,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画家,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那位嘲笑过他的外国学生承认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3.真正的中国人指有骨气的中国人。

文中4-5段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把“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写得十分具体。

第一方面是学习上刻苦努力学画;第二方面是生活上过得十分清苦为了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写生活上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徐悲鸿画画的艰难与决心坚定。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