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总复习之第三单元复习.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225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总复习之第三单元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总复习之第三单元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总复习之第三单元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总复习之第三单元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总复习之第三单元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总复习之第三单元复习.doc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总复习之第三单元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总复习之第三单元复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总复习之第三单元复习.doc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点姓名:

一、易错读音、多音字:

玫瑰(gui)吮吸(shǔn)泯灭(mǐn)萦绕(yíng)势不可当(dāng)

魁梧(kuí)桅杆(wéigān)鬓发(bìn)梗概(gěng)

二、理解词语

1.夜以继日:

形容日夜不停。

2.不屈不挠:

形容十分顽强。

屈、挠,屈服。

3.如饥似渴:

形容要求或愿望非常强烈。

4.静影沉璧:

静静的月影倒映在湖中,像碧玉沉在水底。

5.饱经风霜:

饱,充分。

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6.浩浩荡荡:

形容水势大或声势大。

7.严阵以待:

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8.化险为夷:

夷,平坦、平安。

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9.扶老携幼:

携,拉着。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10.惊叹不已:

已:

停止。

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

11.飞来横祸:

突如其来的、意外的灾难。

12.悲愤交加:

形容悲痛和愤怒交叉在一起.

13.一目十行:

形容看书极快。

14.走马观花:

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9海伦·凯勒

一、多音字

扎:

zhā(扎实)(扎根)zā(包扎)(扎裤脚)zhá(挣扎)   

刹:

shā(刹车,刹住)chà(古刹)(一刹那)

散:

sǎn(散文)(松散)sàn(散步) (散会)

兴:

xīnɡ(兴奋)(兴旺)xìnɡ(高兴)(兴趣)

二、课文中心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海伦·凯勒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盲文、说话、写作等本领,表现了她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

三、词句分析(课后练习题2)。

1、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答:

“倾诉”指完全说出(心里的话)。

这里指海伦不能说话,她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的情感。

2、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答:

“倾注”指(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这里指海伦一心扑在残疾人事业上。

3、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答:

从“如饥似渴”一词体会出海伦对知识的渴望。

4、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

答:

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出海伦强烈的上进心和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四、引号的主要用法: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部分;②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③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④表示否定和讽刺。

⑤表示特定的称谓。

(1)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引号表示强调

(2)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3)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五、名著便览——《假如我有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的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

她一生写了14部巨著,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像这海伦这样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人还有很多,如阿炳、张海迪、霍金、贝多芬等,我也会常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等名言警句来激励自己与困难作斗争。

六、表示勤奋学习的成语:

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孜孜不倦夜以继日专心致志

形容人坚强、勇于面对困难的词语:

不屈不挠坚定不移顽强不屈坚韧不拔

“如()似()”成语:

如胶似漆、如花似玉、如狼似虎、如花似锦

海伦•凯勒的名言: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10二泉映月

一、多音字

强:

qiánɡ(强大)qiǎnɡ(勉强)jiànɡ(倔强)

二、填空

1、课文浓缩了民间艺人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2、阿炳,本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

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

三、背默课文第4、5自然段。

11郑和远航

一、多音字

载:

zài(满载)(运载)(载歌载舞)

zǎi(记载)(下载)(一年半载)表示记录和年时读第三声

二、填空

1、课文重点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2、本文是按“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来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本课是从“与各国君臣的交往”和“与百姓的交往”来写“友好交往”的。

4、本课是从“险恶的风浪”和“海盗的袭击”来说明当时的“凶险”的,写“凶险”,是为了突出郑和的镇定、英勇和智慧。

5、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

最后一次远航,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6、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直到现在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三、重点句子分析

(1)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

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答:

这句话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郑和远航期间充满艰险和未知的困难,反映出郑和出色的指挥才能和临危不惧的精神,因为他把这些困难都已扫除。

(2)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答:

这句话体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意义,也表现了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扬。

四、人物形象:

(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郑和

五、世界航海家:

麦哲伦(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一、多音字

横:

hènɡ(横暴)(飞来横祸)hénɡ(横竖)(横冲直闯)

血:

xuè(血溅墙头)(血液)xiě(血淋淋)(血糊糊)

二、填空

1、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2、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发愤”指振作起来,努力完成。

课文中从“52万字”“13年”反映了《史记》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

从“几乎耗尽”“用生命写成”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献身事业的伟大精神。

3、司马迁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固”意思是本来。

“或”意思是有的。

“重于泰山”意思是意义重大,这样的历史人物有岳飞、文天祥等。

“轻于鸿毛”意思是毫无意义,这样的历史人物有秦桧、汪精卫等。

4、人物形象:

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司马迁。

三、拓展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著作是由西汉时期司马迁写的。

2、《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你还知道《史记》中的哪些故事?

①课文:

《卧薪尝胆》(勾践)、《三顾茅庐》(刘备)

②课外:

《纸上谈兵》(赵括)《负荆请罪》《四面楚歌》《指鹿为马》《背水一战》

4、出自《史记》的名言、警句:

项公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3精读与略读

一、填空

1、这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课文。

课文介绍了精读与略读两种读书方法。

2、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略读可以增加阅读量。

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

3、略读是精读的基础。

略读的方法:

①读提要、前言、章节目录;几段几段地粗读,几页几页地翻阅;②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4、精读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

5、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与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6、为了提高读书速度,略读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

我读书我快乐——阅读《上下五千年》

1、我们课文中所记载的许多历史故事都出自于《上下五千年》,如:

大禹治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李广射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刘备三顾茅庐、郑和七下西洋、林则徐虎门销烟。

(背默)

2、《上下五千年》是现代著名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林汉达等编著。

拓展: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五千年”也就指整个中国历史。

练习三

1、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有:

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怀素、苏轼、黄庭坚、米芾、董其昌、柳公权

2、诵读与积累

令出如山:

出来的命令是不可以更改的。

形容法令严明。

振臂一呼:

挥动手臂,一声号召。

浩浩荡荡;比喻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络绎于途:

形容沿途过往的人马车船接连不断。

惊涛骇浪: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水土不服:

不适应异地的生活环境。

讲和通好:

指互相和解,并建立友好关系。

观风问俗:

指观察了解风俗之情。

奇珍异宝:

奇异罕见的珍宝。

互通有无:

用自己有的去交换自己没有的。

五洲四海:

指世界各地或全国各地。

心悦诚服:

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