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国语课本》对语文教育发展核心素养的启示Word文档格式.docx
《《开明国语课本》对语文教育发展核心素养的启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明国语课本》对语文教育发展核心素养的启示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时应该解放对教师的束缚,为教师的自主发展留出空间,促进教师自主性的发挥;
最终释放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具备生存与快乐的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育核心素养《开明国语课本》
在全球化、信息化与知识社会发展的大势之下,教育面临着时代所带来的众多挑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各国教育的共识。
尤其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的内在属性要求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民国时期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在70多年之后再次焕发生机活力。
正是由于在不同的时期人们都能够从中挖掘到经过时间检验的思想与经验,该课本在新时期的核心素养主题课程改革中同样值得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予以关注,从中获得启发。
一、语文教育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时代与社会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1]其中包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个人终身可持续发展必备的多方面素质要求。
对于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及具体目标的划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然而,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发布的数据表明一些素养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提倡。
其中包括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自我认同与自我调控、创造性与问题解决、沟通与合作素养等六项通用素养和信息素养一项领域素养。
[2]这些普遍提倡的素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既充分表现出在知识经济极速变化的时代对创新、沟通和批判思维等能力素质的强烈要求,又反映出教育在促使学生自我实现的同时,也应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些素养正是各个国家对于学生未来必备能力的预判。
(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了核心素养体系的基础地位,将其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第一步的“关键”因素。
《意见》提出了改革的主要环节,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3]这从政策上规定了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些内容也成为我国未来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参照目标,主要引导学校在实践层面把握培养学生的整体方向,使学校教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能够谋得发展的平衡点。
因此,学校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一大主力,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最直接、最基础的途径,其理想的状态便是各学科通力配合、持续作用,使学生各阶段的整体发展不断地螺旋上升。
(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是语文教育的内核
在学校教育中,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语文学科的作用与地位都是基础性的。
因此,可以说语文学科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培养学生的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是由语文在日常生活与交流中的角色决定的,阅读、表达、写作等实践性能力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语文正是通过对音、字、词、句、文等的教授使学生不断巩固和发展各种能力素养。
生活的主体性要求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要与个人、群体、社会交流互动,由此导致人文性内在要求学生应当有能力进行主体自我的体验建构、感悟文化、深化思想、升华情感。
二者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都非常重要,所以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教育实践中不应该有所偏废。
但是在学校的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语文过于强调对工具性知识的传递,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性的考量,使得在格局上本应目光高远、内涵宏大的语文教育局限于眼前的知识传授与硬性的指标达成上。
当然,并不否认工具性的掌握也是必要的,但更应看到在此基础上的提高与延伸。
因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对于语文学科的变革既是挑战又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首先,挑战在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九个方面,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4]这些均旨在更好地关注“人”的社会性、个体性和终身发展,客观上要求?
Z文进行重心转移,更多地关注人文性,对语文教学的现实实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即教师在注重引领学生整体的认知理解、价值取向、艺术体验、人文情怀、实践创新的同时,还应该着重关照认识自我、健全人格、规划人生、行为态度等涉及学生个体发展的因素。
其次,机遇意味着在其中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谋求创新,促进与其他学科的联动发展,例如重新规划语文教学目标、调整语文教材内容、转变语文教学方法等。
总之,在各种素养的提升过程中,语文能为学生提供必须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逻辑能力、情感沟通能力,将其视为关联各个素养的基本点,为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提供积淀,同时为创合其他学科发挥重要作用并构建关键平台。
语文恰似一张网的底面,基本能力是面上的关键点,几个点之间相互联系,内在包含一个核心素养,在交叉关联中衔接各个素养,使得学生以此为中心辐散,完善其在个性、知识、能力、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二、《开明国语课本》对推动核心素养发展的现实生命力
教材作为开展学校教育的载体,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
如果教材脱离了生活实际,教材便是“一潭死水”甚至成为产生反作用的“沼泽”;
反之,优秀的教材不仅仅能有效引导学生,满足教师教学任务的需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引起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延伸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未来生活必备的品格与关键的能力。
“语文教材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材料,不仅要传达出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而且要通过基本的识字教育过渡到美德教育和修辞教育。
”[5]而《开明国语课本》传达出的思想恰恰展示了语文教育所追求的更高理念,同时在表达的过程中考虑到了教材所对应学生的特点,将观念恰如其分地传递出来。
这本书的难得之处在于从理念到内容再到形式上都以儿童为中心,真正地做到了教材为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
(一)理念丰富多样,综合性水平高
《开明国语课本》不论是从其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融合了多方面的教育理念:
公民教育、审美教育、游戏教育、生态教育、情感教育,等等。
这些正与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内容相吻合,但是在当今语文教育生态中却是可望而不可得的“奢侈品”。
书中传递的种种教育理念作为一个综合体,归根结底是对学生儿童主体性的重视,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首先,重视学生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来源于在学校中接触到的一切。
1.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要来自教材与教师。
《开明国语课本》选取儿童化视角,贴近儿童生活,给学生展示有趣的文字和形象的图画,在生活化场景创设中为儿童营造生活的熟悉感;
而教师在利用这些简明的语言和感性化的形象时,更容易联系儿童熟悉的生活并从中选取素材,使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契合。
2.在学生的课外活动过程中,感受主要源于游戏。
《开明国语课本》也认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性的活动。
叶圣陶编写的课文中同样描述了一些游戏,例如“三人赛跑”“摇摇船”等游戏,平衡了娱乐性与教育性之间的关系,使每个游戏既为学生喜闻乐见,又都具有教育价值。
[6]在这些游戏中,儿童能够感受到乐趣,在玩乐之余逐渐形成交流沟通、合作、互助、分享等良好品质,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陶冶个性品格和处事心态。
一个良好的品性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基础,是核心素养中内在的一部分。
其次,重视学生的生存。
学生的生存并非仅仅表现在有一定的生活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发展生活自理的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核心素养中要求的让学生能够有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技能和良好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心态,同时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公民。
[7]《开明国语课本》也注意到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重视向学生传递劳动与职业教育的思想,比如“农人种田”“我能劳动”“筑路工人筑路”“木工做木活”等。
在“先生早”“可爱的小同学”“客人和主人”“规律的生活”等课文中暗示培养待人接物的重要性与方法。
总之,在教科书内容的取舍与编排表达上,应该重点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它包括社会的知识与技能,自立、自尊、自重、民主和平等的精神品质以及仁慈、互助、博爱的情怀等。
[8]教材中可迁移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有巨大的意义。
再次,重视学生的发展。
这一发展重在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永久滋养,真正成为一个“人”,一个具有现代文明社会的精神独立而有益于人类社会的“人”。
儿童的发展内涵广泛,涉及身体健康、心理积极、道德高尚、心态平和、人格独立等各方面。
促进儿童发展,必须拥有对儿童的热爱,热爱儿童,才能做到尊重其人格、保护其精神价值、关怀其命运,才能在语文教育中把儿童与亲切的自然、文明的社会游刃有余地融合为一体,尽力呵护儿童不断长远发展。
[9]这种饱含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是语文较之于其他学科教育更具魅力之处,它关乎能否真正地培养一个思想独立、人格健全的拥有发展能力的人。
(二)内容包罗万象、生活气息浓厚
好的教材应该着重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而非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影响着教材编写体系,同时也决定着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应该来源于生活,最终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真正与学生的现实联系。
《开明国语课本》的内容包罗万象。
首先,取材于儿童的周围生活,并伴随着儿童生活范围与深度的不断推进,逐渐拓展到社会。
简单而言就是从儿童自身开始,逐渐向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延伸,是一个儿童接触生活的自然过程。
其中涉及到古今中外名人、名著、祖国自然景色、动物植物、生活经历、日常活动等广泛的题材。
同时,以自然社会生活中动植物的原形为依据,联系各自相应的人物形态、语言特点,运用童话、寓言、故事等多种文体形式组合编为课文。
书中的内容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与人类生活相吻合,生活化气息浓厚。
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另外,在课本中生活化地传达了中华传统美德,并非空泛乏味的说教,而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历史深处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将历久弥新的道德用美好的修辞表达出来。
总之,《开明国语课本》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在价值观与行为处事态度规范方面的引导十分全面:
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勤劳勇敢、勤奋好学、诚实谦虚、自尊自强、爱家爱国、无私奉献等全都容纳其中。
(三)形式生动活泼、特点鲜明突出
语言的艺术性。
《开明国语课本》的编辑要旨第四条中提到:
“词、句、语调力求与儿童接近。
”叶圣陶深谙教材所服务的小学生是儿童,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以生动活泼的语言,神奇瑰丽的想象创意,启发引导儿童来认识世界,即以儿童视角表现童心、童真、童趣。
对于保护学生的天真、好奇的想象力以及初级创造性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语言取代语文教材一贯古板教条的气息,增强艺术感染力的同?
r,渗透平等、自由、民主、科学的思想。
另外,利用朗朗上口的语音特点,使学生在韵律和谐的语音中增加体验内容的美感,体会学习的快乐,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10]
图画的趣味性。
图画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内容的补充说明,而且是整体思想的阐释与修饰,能够引导学生乐于阅读、涵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自由想象等多方面的潜能。
由著名画家丰子恺为这部教材配图,所配的图画丰富多样,人物、花草、动物等都以儿童的视角表达,线条柔和、生动活泼、充满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