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1487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六、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七、望岳/杜甫

八、登飞来峰/王安石

九、游山西村/陆游

十、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泊秦淮/杜牧

十二、贾生/李商隐

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十四、约客/赵师秀

 

一、《木兰诗》

【原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惟通:

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

问木兰在惦记什么?

木兰答道:

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

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

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

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

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打开闺房东面的门,坐在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当着窗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作者】

《木兰诗》选自宋朝·

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

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主题思想】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巾帼女英雄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善良质朴的优秀品质。

【习题及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2、《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行军神速两句:

3、《凉州词》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4、《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7、《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

二、选择题:

1、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诗中最能体现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

C.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

能力不逊于男子的句子是:

D.诗中“将军……壮士……”一句,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的描写了战争况日持久,激烈悲壮。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7、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A.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诗歌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期间,战友均不知其为女子,可见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

C.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三、赏析简答题:

1、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2、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4、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6、“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8、分析本诗详略是如何处理的?

【答案】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C)

【解析】C、句子应该是: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解析】A分析:

互文这种修辞,翻译时要相互参照,相互补充,要意译,不能直译。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