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docxWord下载.docx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docx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docx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理解这话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教师而言,如果学生没有任何过失,教师的能力便不能够增长。
二层是对学生而言,没有犯过错误的学生,亦得不到真正的成长。
到今天,教育中安全问题早就压倒了一切,这一点导致了强调对学生严加控制,使之按照老师的要求顺利成长,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被取消了。
我们一直没有看到错误的正面意义,更不愿意给学生设置相关的情景来让学生自己选择,结果是学生逐渐丧失了思考力以及真正的行动能力。
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总视为坏事并采取严厉的手段加以惩罚,而没有把错误当成学生成长的契机。
在这一点上,李老师培养“优秀生”、改造“后进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如何让学生接受教育而不伤害到当事人,有着丰富的教育技巧,而这些技巧的核心依然是尊重。
在李老师看来,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民主,民主的核心则是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我和许多同仁一样,常常拖着疲惫的身子忙得焦头烂额。
而李老师和学生在一块却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是一种享受。
不但如此,他还经常在体锻课上和学生一块儿跳绳,打羽毛球,真是其乐融融。
或许与许多人相比,李老师是一个真正地享受教育的人。
之所以能够享受教育,跟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分不开,更与他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研究意识分不开。
作为一个研究型教师,李老师对教育中的许许多多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有些超乎常人的敏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双巧手,才与学生合奏出了最美的交响乐。
我在工作中好好向李老师学习,彻底改变观念,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2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
书中的观点深深吸引了我,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三心”,即童心、爱心和责任心。
这对低年级的班主任尤为重要。
一、童心
工作中常觉得自己的思想和言语和学生有一道无形的隔阂,总是不能学生和很好的沟通,换来的是自己感叹这是一种代沟。
李镇西老师在关于童心的论述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
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
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
我们便够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
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
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我想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
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当是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亲近,具有亲和力。
童心决定着童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二、爱心
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
常听到现在的一些班主任抱怨说:
我付出那么多,我把心都掏给了学生,可我的学生为什么不领我的情,难道我还不具有爱心吗?
其实他们片面理解了爱心的涵义。
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态的条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
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
那些常抱怨的班主任说这样的话的原因或许是他并不懂得“爱心”的内涵,他们把爱心建立在成绩的高低的基础上来,“爱心”化作了分数,不会去考虑学生是是否承受的了这种爱之重。
。
其实质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
“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
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
”李老师的话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
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
爱每一个学生。
李老师书中有一个例子最能说明我们怎样付出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曾深情地描述“水上旅行”的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孩子出去的快乐,自己攒钱买船带孩子去旅行,他说“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想就就是“爱心”。
三、责任心
常认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陪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
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的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未来社会需要有责任心的人。
为国家培养现代人才,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神圣的使命,更应该是班主任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误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学生,今天作学生怎样的榜样,明天的学生就怎样对待他人,我们手中诞生的是未来的人才,我们的责任重大。
责任心的背后是我们的班主任是否具有教育现想。
现今社会越来越功利化、技术化、庸俗化,我们的理想正在渐渐失落,更多的人把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这些人把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尺,自然谈不上什么教育理想,也就不会所谓存在教育理想即责任心。
而我们需要的班主任,是应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有超越苦难的精神,有披荆斩棘的双手,有遥望未来的眼睛,在他们的心中应有永远燃烧着教育现想(责任心)的火距。
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责任心,我们才无愧于教师的历史使命。
我想当我们真正懂得了“三心”含义,明白班主任是“心”的事业时,我们跟优秀班主任的距离就在咫尺之间了。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3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
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
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
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
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
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
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
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
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
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
“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
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
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
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
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
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
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范文4
暑假期间,再次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书中内容清新隽永,语言质朴生动,犹如夏日里的阵阵清风,汩汩甘泉,沁人心脾,滋润荡涤着我的灵魂。
字里行间,细细品味,禁不住总是被李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继而为之深深折服。
书中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犹如一盏明灯,不仅给了我很大启示,更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所谓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反省,不断超越,而并非与他人比较。
万千世界,人各不同,受自身条件、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我们的修为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可以成为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
可更多的人却最终沦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
即便如此,我们也无需抱怨,更无需沮丧,虽然我们也许成为不了“家”,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正如李老师所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
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却是婆娑的杨柳。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会不断反思,更应该学会自己和自己比,拿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而不是拿我们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唯有如此,方能迅速成长。
古语云:
“吾日三省吾身”,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回想近20年来教学生涯,我也曾一度抱怨过中国式教育体制的种种不和谐;
亦曾对“后进生”发出过“孺子不可教”的感慨;
为人处事虽笃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却总不乏被人误解亦或埋怨。
反思自己,讲的、信的尽是世间大道理,却从未想过如何从源头、细微处入手,从日常生活、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入手,从知己知彼、推己及人的关心理解入手。
相反,总是在固有经验及学识水平的支撑下偏执、坚韧,故而往往弄得自己身心疲倦,却收效甚微。
此次读了李老师的书,让我深刻意识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每天学会从以下这些方面不断反省自己:
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
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
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我今天面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
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也许每天都不是最好的,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只要我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学会反思,坚持自省,我就能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细细品味,觉得李老师的话语实在是精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所面对的孩子小的6岁,大的11—12岁,他们纯朴、稚嫩,天真无邪。
他们的话语或许天真,没有太多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