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路隧洞收敛监测报告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0956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4#公路隧洞收敛监测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4#公路隧洞收敛监测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4#公路隧洞收敛监测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4#公路隧洞收敛监测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4#公路隧洞收敛监测报告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公路隧洞收敛监测报告1文档格式.docx

《4#公路隧洞收敛监测报告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公路隧洞收敛监测报告1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公路隧洞收敛监测报告1文档格式.docx

邮政编码:

430070

E-mail:

xinpingl@

一、溪洛渡电站4#路隧洞开挖施工期安全监测概况

溪洛渡电站4#路隧洞开挖断面大,岩体多发育短小裂隙没,层间、层内错动带较发育,局部围岩稳定性较差。

基于以上因素,在隧洞施工期,必须加强对围岩变形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

为了全面收集掌握地下洞室施工中围岩及支护的变形和受力情况,根据本项工程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并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在位移安全监测项目中目前进行围岩收敛变形监测,现将所实施的监测过程简要进行介绍:

我武汉理工大学监测人员于4月2日开始对4#路隧洞实施监测。

目前我方已按合同要求,对隧洞进口段布置了2个监测断面、隧洞出口段布置了2个断面。

监测断面布置按照均匀布置原则,对某些断面考虑地质情况及施工影响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

对于埋设于岩体中的仪器,埋设过程一般为钻孔,同时进行仪器检验、率定——组装——钻孔清洗——埋设——钻孔封堵——注浆——24小时后测读初始读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监测过程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仪器在安装埋设的全过程中,协调好与土建施工之间的关系,以免土建施工和仪器设备埋设间的相互干扰,土建施工时将观测仪器设备的埋设计划列入施工总的进度计划中,并及时提供工作面,创造条件,保证仪器设备埋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合多方面的因素保证监测工作能充分反映围岩变形的实际情况,指导施工开挖及支护过程,帮助施工人员了解洞室变形。

围岩收敛变形监测采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生产的WRM-3型丝尺收敛计,仪器设备埋设安装完毕后,即开始进行观测,根据不同测点,所采用监测方法及频次如表1。

特殊情况,如洪水、地震、测值异常等,将加密观测,而且如果发现测值异常的情况,将派专人值班观测,同时将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对异常情况作出分析判断,并尽快提出简单准确的书面报告,报送监理及业主,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表1施工监测方法及频次表

监测项目

监测方法

监测频次

围岩变形收敛监测

采用收敛仪进行测量,每个监测断面均绘制位移一时间曲线,每个监测断面均绘制最终变形曲线图

测点埋设后即进行观测,取得初始值,15天内1-2次/天,15~30天内1次/2天,一个月后1次/周

新奥法施工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在施工中同步的监测工作有效保证此方法应用中的动态、信息化等施工特点。

我方已布设的监测断面如下:

表2监测断面布置表

监测洞室

监测断面桩号

进口

K3+423

出口

K6+423

K3+475

K6+390

二、位移安全监测资料分析与整编

在地下洞室的收敛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中,根据监测获得的位移——时间曲线,即能看出各时刻的总位移量、位移速度以及位移加速度的趋势等。

但要衡量围岩的稳定性,除了监测值外,还必须有判断围岩稳定性的准则,这些准则可以由总位移量、位移速率或位移加速度等表示,其值一般由经验或统计数据给定。

1.围岩壁面位移分析

用总位移量表示的围岩稳定准则通常以围岩表面的收敛值、相对收敛值或位移值等表示。

JTJ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第9.3.4条规定,隧道周边壁任意点的实测相对位移值或用回归分析推算的总相对位移值均应小于表3所列数值。

拱顶下沉值亦即参照应用。

日本新奥法设计施工指南提出,按测得的总位移值或从测得数据预计的最终位移值,确定围岩类别(见表4)。

表3隧道周边相对位移值单位:

%

覆盖层厚度(m)

围岩类别

<

50

50~300

>

300

IV

0.10~0.30

0.20~0.50

0.40~1.20

III

0.15~0.50

0.80~2.00

II

0.20~0.80

0.60~1.60

1.00~3.00

注:

1.相对位移值是指实测位移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位移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

2.脆性围岩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

3.I、V、VI类围岩可按工程类比初步选定允许值范围;

4.本表所列位移值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和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表4净空变化值(mm)

单线隧道

双线隧道

IS—特S

75

150

IN

25~75

50~150

IIN—VN

25

IN—VN为一般围岩;

IS为塑性围岩;

特S为膨胀性围岩。

2.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也是判别围岩稳定性标志。

开挖通过监测断面时位移速度最大,以后降低,一般情况下,初期位移速度约为总位移值的1/4~1/10。

日本新奥法设计施工指南提出,当位移速度大于20mm/d时,就需要特殊支护。

有的则以初期位

移速度,即开挖后3~7于内的平均位移速度来确定允许位移速度,以消除空间作用及开挖方式的影响。

目前,围岩达到稳定的标准通常都采用位移速率。

如我国GBJ86-85《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中以收敛速率为0.1~0.2mm/d,拱顶下沉速率为0.07~0.15mm/d作为围岩稳定的标志之一。

法国新奥法施工标准中规定:

当月累计收敛量小于7mm,即每天平均变形速率小于0.23mm,认为围岩已达基本稳定。

3.相对位移允许值计算

取围岩类别为IV类,覆盖层厚度取为表3中第二种,相对位移值取为拱顶位

移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

设隧道宽度为B=12.50m,顶拱位移值为监测数据中ΔA。

则相对位移值为ΔA/B应小于0.2%,当位移速度大于20mm/d时,就需要

特殊支护。

以收敛速率为0.1~0.2mm/d,拱顶下沉速率为0.07~0.15mm/d作为围

岩稳定的标志之一。

1、监测简况

根据施工进度及施工实际情况,现我监测单位设计的监测断面位置如下:

进口:

K3+423,K3+475

出口:

K6+423,K6+390

主要工作是对开挖断面进行收敛监测。

各收敛测桩及测线布置见监测断面示意图:

K3+423、K3+475监测断面示意图(单位:

m)

K6+423、K6+390监测断面示意图(单位:

2、数据整理

观测洞室

桩号

观测

时段

观测点位移值(mm)

各测线实测收敛值(mm)

备注

A

D

E

AD

AE

DE

BC

1

进口

累计值

1.155

1.526

-1.401

1.880

-0.060

0.125

0.096

2

-0.360

0.420

0.325

0.010

-0.050

0.745

0.085

出口

0.903

-0.698

0.168

0.250

0.795

-0.530

-0.430

0.232

-0.605

-0.600

-0.245

-0.255

-1.205

0.190

表中测点向洞内位移为正,测线收敛为正。

资料统计时间截止于2004年4月17日。

监测数据为截止日相对起始观测日的相对位移值,数据以本报告为准。

3、监测成果分析曲线图(测点向洞内位移为正,测线收敛为正)

3.1.1K3+423各测点位移变化曲线图

3.1.2K3+423各测线位移变化曲线图

3.2.1K6+423各测点位移变化曲线图

3.2.2K6+423各测线位移变化曲线图

3.3.1K6+390各测点位移变化曲线图

3.3.2K6+390各测线位移变化曲线图

4、成果分析及结论

4.1进口

K3+423收敛监测断面:

该断面测点位移曲线及测线收敛曲线分别见图3.1.1、3.1.2。

累计拱顶点A下沉1.155mm,右腰D点向洞内位移为1.526mm,左腰E点向洞外位移为1.401mm;

测线AD缩短1.880mm,AE伸长0.06mm,DE缩短0.125mm,BC缩短0.96mm。

从曲线可知:

各测点位移变化不大,顶点下沉平均速率为0.16mm/d,位移速度均较小。

K3+475收敛监测断面:

该断面刚刚布置,监测数据不够,未作测点位移曲线及测线收敛曲线。

累计拱顶点A上抬0.36mm,右腰D点向洞内位移为0.42mm,左腰E点向洞内位移为0.325mm;

测线AD缩短0.01mm,AE伸长0.05mm,DE缩短0.745mm,BC缩短0.085mm。

各测点位移变化不大。

4.2出口

K6+423收敛监测断面:

该断面测点位移曲线及测线收敛曲线分别见图3.2.1、3.2.2。

累计拱顶点A下沉0.903mm,左腰D点向洞外位移为0.698mm,右腰E点向洞内位移为0.168mm;

测线AD缩短0.25mm,AE缩短0.795mm,DE伸长0.53mm,BC伸长0.43mm。

各测点测线位移变化不大,拱顶下沉平均速率为0.06mm/d,围岩已基本稳定。

K6+390收敛监测断面:

该断面测点位移曲线及测线收敛曲线分别见图3.3.1、3.3.2。

拱顶点A下沉0.232mm,左腰D点向洞外位移为0.605mm,右腰E点向洞外位移为0.60mm;

测线AD伸长0.245mm,AE伸长0.255mm,DE伸长1.205mm,BC缩短0.19mm。

各测点测线位移变化不大,拱顶下沉平均速率为0.01mm/d,围岩已基本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