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075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doc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doc

听、说、读、写的定义:

语文学习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概括的说:

听:

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孩子具备辨别语音,理解语意,评品话语,即用听觉去辨别世界。

说:

能正确使用语言,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同时能运用姿势、表情、手势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读:

能正确完成阅读活动,包括认读、理解和一定的速读能力。

写:

能用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

具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听:

关键是听得好。

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

学会别人发言的要点,考虑哪些跟自己的想法差不多,哪些是自己不知道的,或没有想到的。

尤其要听好老师释疑解惑和带有结论性、启发性的话。

说:

说的关键是说得清楚、说得完整、说得具体。

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得当、逻辑性强。

读:

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形式。

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

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

写:

注重围绕一个意思写完整、写具体。

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

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

这是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方法: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说起,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大类:

1、叙事类。

这类文章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

人物、时间、地点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

2、写景状物的文章。

这类文章主要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是文章语言生动、具体。

比如:

三年级上册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石榴》等文章就采用这种修辞手法。

高年级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

(1)分类描写法

  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

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

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

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

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2)围绕中心法

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

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

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

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

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

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

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

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

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

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3)移步换景法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4)季节特征法

  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

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

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

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

(5)随时变化法

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

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

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

(6)借物喻人法借某种植物的品质来比喻任务的品质。

比如: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就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人

3、童话和寓言、神话故事。

这类文章主要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品质。

比如:

三年级上册的《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咤闹海》等文章。

寓言:

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其主要艺术手法拟人的修辞方法——大都是将动物、植物等当主人公,往往带有夸张浪漫的色彩。

多采用拟人、夸张、对比、反复等手法。

4、写人的文章。

这类文章主要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通过典型的事例突出人物的品质。

其中也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景描写等。

比如三年级上册《军神》这一课,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作者却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沃克医生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等,就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刘伯承“了不起!

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一位军神!

的这种精神。

5、科普类文章和说明文。

这类文章主要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最常用有:

用例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列子等方法。

科普类文章:

最常用的是:

想象(想象合理、思维有逻辑性)。

当然也包括前面提到的一些写作手法。

6、诗歌。

诗歌主要讲究:

对仗、对偶、押韵、语言精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