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考研真题大题汇总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发展心理学考研真题大题汇总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考研真题大题汇总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后,经历了形成、演变和发展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从1882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在这个时期的欧洲和美国出现了一批心理学家用实验的方法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
代表人物除普莱尔以外,还有霍尔、杜威、比纳等人。
第二时期: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演变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使得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和理论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有了大量不同观点的儿童心理学著作的出现,并且专门的儿童心理学刊物大量发行,成立了许多儿童心理学研究机构。
一些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也出现了,如皮亚杰、格塞尔、彪勒夫妇、瓦龙等人,通过该阶段的发展,儿童心理学逐渐走向成熟。
第三时期: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为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该时期特点是:
理论观点不断演变和发展。
具体研究工作上也发生了变化。
研究更为细致,范围扩大到人的整个一生。
(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既不仅局限于研究儿童的心理,也扩大到研究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
具体演变过程是: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精神分析学派率先提出了要将人的一生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荣格是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
在荣格研究的基础上,埃里克森提出了人的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
(4)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和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提出要研究人的一生心理发展。
1930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1935年,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古迪伊纳夫出版了科学性、系统性更高的著作《发展心理学》。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开始用“发展心理学”为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生发展心理学的著作有四种命名方式:
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
人类发展。
生命全程人类发展。
毕生发展心理学。
2、简述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北师大2001,北师大2006)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儿童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是从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算起。
因为这在心理学史上是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著作。
但是近代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并不直接源导于心理科学的建立,而是有其自身的独特的历史背景的。
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如下:
(1)近代社会的发展。
在西方,中古时代的封建社会,也和其他各国的封建社会一样,妇女和儿童是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的,并且甚至是受迫害的。
因此,不可能产生关于儿童心理的研究。
约从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起,新兴资产阶级从经济上、政治上以至意识形态上进行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开始提出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的口号。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近代科学的三大发明:
细胞、能量转化和进化论,推翻了形而上学的科学观,促进了辩证的自然观,要求科学要从发展变化上来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心理学受到这一影响,从而也先后开展了动物心理发展、民族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
(3)近代教育的要求。
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了解儿童、尊重儿童。
除了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中有一种所谓的“心理学化的教育”观点,主张教育应以心理学的规律作为依据。
从而有大量的心理学家推动了相关的研究。
由于他们的推动,到了19世纪后期,研究儿童的著作和组织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3、从目标价值、内容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谈谈你对发展心理学的认识。
(北京大学2004,北师大2004)
(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简言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解释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景中的反应作出推断,而控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
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一变量的决定条件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者发展。
(2)发展心理学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有关心理发展原理和规律的一类理论问题;
一个是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在人类发展基本原理或规律问题上,各种心理学派别之间的争论可以归为四点:
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第四,发展的终点时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发展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或者基本规律,而且更要研究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具体原理或规律。
这些原理或规律体现在生命全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即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上面。
(3)可以采用的研究涉及包括横向、纵向和聚合交叉。
基本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问卷、测验和实验法。
4、心理学中双生子研究的推论逻辑。
(华中师大2003)
遗传的相似性主要反映在基因的相似性上,通过基因相似或相近的个体与基因相差较大的个体之间的对比研究,可一定程度上分析出遗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双生子研究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
高特斯曼提出了研究双生子的原则:
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
异卵双生子的基因虽然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如出生顺序、母亲年龄等,因此也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
完整研究这两种双生子,就可以看出不同环境对相同基因的影响,或者是相同环境下不同基因的表现。
5、举例说明什么是横断研究纵向研究?
(北师大2001)
(1)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横断研究的方法是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适合于发展心理学各年龄儿童的研究,取样大,材料获取迅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及时获得较广泛的资料。
缺点是资料的取得是从几个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儿童中来的,很难如实反映心理发展连续性转变的关键期,有时在比较各年龄组的代表值时忽视个体差异等。
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
发展心理学运用纵向研究,即追踪方法,是其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特色。
它的优点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
纵向研究的局限性在于:
第一,样本的减少。
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部分被试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失掉;
第二,反复测量。
这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
第三,时间较长。
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多。
(2)例如,研究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场所转变的心理过程,在找工作的时候施测一次,马上毕业的时候再次施测,工作初期再次施测。
这样对同一批被试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研究的方法就是纵向研究。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皮亚杰和信息加工理论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并比较异同。
(北师大,2003;
华中师大,2001;
华中师大2000)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主要集中在儿童智力发展方面: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辨正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
描述了个体从出生道高中生智力发展的路线;
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
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
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
(2)信息加工理论的主要特点:
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不是专注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二是专注于儿童是如何表征、加工及转换信息的;
强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精细分析;
强调儿童认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主体不断的自我调节过程实现的;
强调精细的任务分析是了解儿童认知活动的关键。
(3)两者的比较。
相同:
都注重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在主动性。
不同:
前者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后者注重儿童如何表征、加工信息,对个体认知发展机制的分析更多的是集中在微观的层面上;
前者强调主体对客体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是一种交互性的,后者对儿童发展的内在过程有深入的认识。
2.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华南师大,2004;
华中师大,2004)
维果斯基在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上都作了研究。
(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哪些高级的心理机能。
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
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象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
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2)探讨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实质。
认为人类心理发展是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和教育作用下,从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机能发展的过程。
(3)研究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以下三个重要思想: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
“学习的最佳期限”的思想。
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
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这样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由于教学,而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
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为了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维果斯基强调了“学习的最佳期限”。
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看来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
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4.弗洛伊德强调童年早期经验对毕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他的依据是什么?
你的看法如何?
(中科院,2003)
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对毕生人格发展的影响的依据是其精神分析理论。
(1)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他提出了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别、压抑和抵抗以及泛性论,并对梦进行了解析。
在他的后期理论中,他又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概念以及伊底、自我和超我概念。
对人的意识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2)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