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矿探放水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0593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矿探放水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01矿探放水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01矿探放水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01矿探放水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01矿探放水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1矿探放水设计Word格式.docx

《101矿探放水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矿探放水设计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1矿探放水设计Word格式.docx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1-1

矿界

拐点号

坐标

X

Y

S1

4851320.00

15540275.00

S2

4851775.00

15540112.50

S3

4852140.00

15541257.50

S4

4851745.00

15541385.00

井田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西起1勘探线以西800米,东至矿界;

南至西山断层,北以B33号煤层+600米水平与地面垂直投影线为界,东西长1.20公里,南北宽约0.46公里,面积为0.5367平方公里,开采深度:

由标高+920至+600m。

地理坐标为:

东经:

87°

29′54″~87°

30′51″

北纬:

43°

47′44″~43°

48′11″

井田地形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低山丘陵区。

海拔在+896—+1073米之间,高差约177米,南部主要煤层赋存地带地势平坦,一般高程在900米左右,地面高差不大。

井田内无地表水系,仅在暴雨时有短暂洪水沿南部沟谷排泄,井田所在区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性气候,据乌鲁木齐气象局1987—1991年气象资料,最大年降水量363.4毫米,而蒸发量为1757.2毫米。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历年最高气温40.5°

C,最低气温-41.5°

C。

昼夜温差10°

C左右。

初霜一般在9月底,10月下旬开始结冻,翌年3月中旬开始解冻。

最大冻土深度1.39米,最大积雪厚度0.48米。

区内多西北和东南风,最大风速30.7米/秒,

根据国标GB18306-2001,区内地震烈度属7度烈度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005S。

井田构造属西山背斜北翼,为一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近70°

,倾角平均74°

总趋势由西向东逐渐变陡,倾角变化不大。

井田内发现有断层两条:

西山断层(F2),小断层(f1),现分述如下:

1)、西山断层(F2):

位于井田南缘,根据钻探资料及地层缺失情况确定为一向北倾斜,走向NEE向,倾角在60°

—70°

之间的仰冲逆断层。

断距约在150—200米之间。

走向上横贯于全区并延伸于区外。

此断层导致西山背斜北翼抬起,南翼下降,隐伏于第四系巨厚的砾石层下。

切割的含煤地层主要是西山窑组下段,其中B1—B5号煤层深部皆被切割。

本断层在1千米线距上有4个钻孔控制,其中1线3个钻孔,2线1个钻孔,其性质已基本查明。

2)、f1小断层(f1):

是由4号井3水平巷道开拓时发现的,走向为北偏东55°

,倾角为82°

,地层断距为13米左右,为逆断层。

切割地层为西山窑组下段,其中B6、B5号煤层皆被切割。

井田内在1千米线距上共施工了12个钻孔,结合山地工程、地表地质填图和巷道素描,基本上查明了井田内的构造情况。

构造属中等,除西山断层规模较大,导致西山窑组下段深部煤层被破坏,对矿山开采有一定的影响外,区内未发现断距大于30米以上的断层。

(二)、井田地层

井田内出露的地层有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J2X);

第四系中更新统乌苏群(Q2)、全新统(Q4)。

现分述如下:

1)、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J2X)

主要出露于井田北部,东南角、西南角也有零星出露。

为一套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灰白色粗砂岩及泥岩、煤层的含煤建造。

岩性特征为西部粒度较粗,厚度较大;

向东逐渐变细、变薄。

上部岩性较粗,下部较细,相变较显著。

共含煤29层(组),主要分布于下部。

根据岩性特征与乌鲁木齐河~白杨河详查区地层对比分析,确定本区地层应属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厚814.19米。

根据沉积旋回、沉积环境、岩性以及煤层的赋存情况,可将本组划分为三段,详述如下:

西山窑组下段(J2X/)

其下界被西山断层所切割,地层不全,上界到B6号煤层顶板,地层厚度126.35米,含煤6层。

本段为井田内主要的特厚煤层赋存段。

岩性由老至新描述如下

a、灰色粉砂岩夹灰色薄层状细砂岩及泥岩。

b、B1-B6号煤层夹灰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及炭质泥岩。

其中泥岩在浅部较稳定,深部则变为粉砂岩。

煤层有西厚东薄、下厚上薄的特征。

为一套湖泊相与泥炭沼泽相的交替沉积。

西山窑组中段(J2X2)

B6号煤层顶板至B18号煤层顶板。

地层厚度254.76米,含煤10层,也是井田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段。

岩性描述如下:

a、灰色厚层状粉砂岩,具块状构造,钙质胶结,较硬,X型节理发育。

b、深灰色薄层状粉砂岩与灰色细砂岩互层、夹有煤线及泥岩。

其中粉砂岩具水平层理及波纹层理,棱角状断口,X型节理发育。

细砂岩含暗色矿物,夹有煤屑包裹体及中砂岩条带,具水平层理和斜层理,坚硬。

此层在走向上变化不大,较稳定。

c、B7—B12号煤层夹灰色粉砂岩、中砂岩和泥岩,含煤共4层(组),煤层较稳定。

中砂岩具斜层理,粉砂岩为块状构造,砂岩粒度由东向西逐渐变粗,为一套泥炭沼泽相和湖泊相交替沉积。

d、灰白色厚层状粗砂岩、中砂岩及细砂岩,含铁质,具大型斜层理、平行层理,裂隙发育,钙质充填。

X型节理发育,局部含粉砂岩带条。

此层由西向东逐渐变薄,粒度由粗变细为一套河流相沉积。

f、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夹薄层状煤层、炭质泥岩、中砂岩和细砂岩,含煤6层,多为临近可采。

粉砂岩中含云母碎片和植物化石,具波状层理。

中、细粒砂岩多为石英质,具斜层理,裂隙发育,钙质充填。

此层厚度较稳定,粒度由东向西逐渐变粗。

西山窑组上段(J2X3)

B18号煤层顶板至西山窑组顶界,地层厚度433.08米,含煤13层,岩性描述如下:

a、灰白色厚层状中砂岩、粗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坚硬,夹有薄层状灰色粉砂岩。

b、以灰色厚层状的粉砂岩为主,含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砂岩、粗砂岩及薄层状的煤。

粗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的铁鲕及暗色矿物,具大型斜层理及剪节理,坚硬,含煤共8层,多为不可采。

c、灰色厚层状的粉砂岩夹二层中厚层状的粗砂岩及煤线,为一套湖泊相沉积。

d、灰白色巨厚层粗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的暗色矿物及细砾石,钙质胶结,坚硬,地貌上多为陡立的岩层,具风蚀洞。

发育大型的斜层理及剪节理,此层稳定,为一套河流相沉积,是区别头屯河组地层的标志层,二者呈整合接触。

2)、第四系

中更新统乌苏群(Q2):

分布于井田北部山顶及东南角,为一套杂色的砾石,砾石圆状,分选差,呈半胶结状态,砂泥质充填,富含铁质,厚约5米。

全新统(Q4):

主要由洪积砂砾石及坡积亚砂土组成。

砂砾石呈条带状展布于井田中部,西部分选中等,磨圆度好,多为圆状,具有下粗上细的韵律结构。

向东细粒碎屑显著增多,大小混杂,分选差,厚约23米。

亚砂土分布于中部,厚0.50--4.80米。

二、煤层

含煤性:

井田内含煤地层属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J2X),地层总厚度814.19米,含煤29层(组),煤层总厚98.91米,含煤系数12.15%。

可采煤层16层,总厚88.15米,可采煤层总厚占煤层总厚的89.12%。

根据岩性、聚煤特征、煤层厚度、结构及间距等特点,将本组分为三段。

自上而下为:

1、下段(J2X1)

B6号煤层顶板以下,本段为井田内特厚煤层段。

地层总厚126.35米,含煤6层,总厚52.87米,含煤系数41.84%。

所含煤层编号为:

B1、B2、B3、B4、B5、B6,可采煤层4层,分别为:

B1、B2、B5、B6,B6煤层沿走向、倾向变化为:

西厚东薄,浅部薄、深部厚之特点。

2、中段(J2X2)

B6号煤层顶板至B18号煤层顶板,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段,地层总厚254.76米,含煤10层,煤层总厚29.99米,含煤系数11.77%。

B7、B8、B9、B11-12、B13、B14、B15、B16、B17,可采煤层7层。

各煤层层位稳定,走向上由东往西有变薄之趋势。

3、上段(J2X3)

B18号煤层顶板以上,地层厚433.08米,井田内仅在北部出露。

三、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一)、区域水文概况

农六师一0一团煤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在乌鲁木齐矿区西部,东南有博格达山,西南有依连哈比尔尕山,源自依连哈比尔尕山天格尔峰的乌鲁木齐河、头屯河为区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天山北麓融雪水补给河水及地下水,河水亦沿途补给地下水。

乌鲁木齐河源头距乌鲁木齐市120公里,河水流向为北北东,至乌鲁木齐转向北,注入猛进水库。

全长150公里,年平均流量7.38m3/S,月平均最小流量3.5m3/S(2—3月),1953年3月洪水流量361m3/S,年径流量2.3274亿立方米。

头屯河流向北北东,全长150公里,年平均流量8.72m3/S,最小流量0.68m3/S(1—3月),最大流量113m3/S(1981年1月),年径流量2.6616--3.1441亿立方米。

(二)、区域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

分山间平原砾石含水层和山前平原砾石含水层。

山间平原砾石含水层分布在乌鲁木齐河流域中段,南至中高山脚下的水西沟、板房沟、白杨河一带,北至雅玛里克山山脚,以上更新统(Q3pl)洪积砾石层为主,一般厚度2.56—116.06米,平均27米,埋藏南深北浅,一般埋深30—100余米。

乌拉泊附近有小范围承压区,且有泉水出露,富水性100—1000m3/d.m,水质子为重碳酸钠型和硫酸镁型,矿化度0.2—0.5g/L。

山前平原砾石含水层分布在老满城至西山窑低山丘陵带以北,下缘与古尔帮通古特沙漠相接,埋藏深度30—100余米,南深北浅,富水性100—1000m3/d.m。

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

a、第三系、白垩第、侏罗系、三叠系的砂岩、砾岩含水层,一般为弱含水,单位涌水量小于0.1L/S.m,大者达0.257L/S.m,水质较差。

浅部裂隙较发育,含水性稍强。

b、二叠系上芨芨槽群砂岩、砾岩含水层,区域性大断裂较发育,断层裂隙带往往储藏有较丰富的地下水,雅玛里克山北坡的水井之水量达4000m3/d。

水质较好。

(三)、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降水量极少而蒸发强烈,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甚微,高山区降水量较大。

因此,高山区雨水、洪水及融雪水为区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一部分在林带和草原地带直接渗入地下转为地下水,另一部分则汇成河流,径流过程中补给地下水。

地层走向与水系展布方向垂直相交,煤系地层远离高山区,因此,河流的侧向补给为主要补给途径。

河水在径流过程中一部分耗于蒸发及草木、农作物等植被的蒸腾,一部分至准噶尔盆地边缘泄入盆地。

(四)、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井田位于雅玛里克山北,七玛子山南坡。

井田南部靠近雅玛里克山洪积扇下缘,井田内除低小的剥蚀残山外,大部分为坡积碎石砂土(Q4dl)覆盖,地形较平缓。

北部侏罗系西山窑组岩层有部分裸露,南部只有很少的零星的小块西山窑组岩层出露。

总观全区西北高东南低,井田内海拔896—1073米,比高177米,属低山丘陵地带。

井田内无地表水体,距井田东边界650—1250米有雅玛里克沟,洪水季节有暂时性表流;

距井田西边界西400—560米有沙河子自南向北流。

属季节性小溪,流量很小,断流时期较长。

但河床砾石层中储存有地下水,对井田含水层有侧向补给。

1、井田内现有生产矿井的充水特征及排水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零一团4号井,主井深138.07米,最低开采水平(三水平)+793.66—796.45米,运输石门B5至B12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