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习题部编版八上第21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孟子二章》习题部编版八上第21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二章》习题部编版八上第21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7、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三、课内简答题:
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2、《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编著。
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答: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
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
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B卷:
能力提升
四、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
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的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五、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
女通“汝”,意思:
你。
②丈夫之冠也:
古今异义,古义:
成年男子;
今义:
女子的配偶
③母命之:
教导、训诲;
命令
④以顺为正者:
准则,标准;
正确
⑤富贵不能淫: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
使……迷惑。
⑥贫贱不能移:
使……动摇。
⑦威武不能屈: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
使……屈服
⑧居天下之广居:
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
居所,住宅
2、一词多义:
戒:
①戒之曰:
告诫
②必敬必戒:
谨慎
居:
①居天下之广居:
第一个居住(动词)
②居天下之广居:
第二个居所(名词用作动词)
之:
①丈夫之冠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父命之:
代词,指“男子”
③母命之:
代词,指“女子”
④妾妇之道也: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⑤与民由之:
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
得: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能,能够
②得志:
实现
3、判断文言句式:
省略句,省去主语“母亲”。
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六、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例:
行天下之大道
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
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
【解析】例句是助词,的。
A代词,他。
B助词,的。
C代词,正道。
D动词,到,往。
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
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
【解析】A代词,他;
主谓之间。
B把;
因为。
C表顺承;
表顺承。
表反问语气,怎么,哪里;
句末陈述语气。
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
代词,他。
B给;
比。
表转折。
D助词,的;
代词,曹刿。
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
【解析】例句是被动句。
A被动句。
B判断句。
C省略句。
D倒装句。
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D)
A.劳其筋骨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友人惭
【解析】例句是使动用法:
A使动用法,使……劳累。
B使动用法,使……恼怒。
C使动用法,使……听到。
D无特殊用法。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D
)
A.往之女家
何陋之有
B.一怒而诸侯惧
而形貌昳丽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二石兽并沉焉
D.不得志,独行其道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解析】A动词,到,往;
宾语前置的标志。
B表顺承;
表并列。
C表反问语气,怎么;
D代词,他的;
代词,他的。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
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
C.衡于虑(梗塞,不顺)
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
【解析】B遵循。
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
)
例句: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汝心之固
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
A助词,的。
B主谓之间。
C补足音节。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
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富贵不能淫》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解析】C应该是从侧面论证。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甲)富贵不能淫
得志,与民由之;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
“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
”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
“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
自我总结。
②庶几:
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
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
“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解析】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
B项,“其”是副词。
表示反诘。
译为“岂,难道”。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A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解析】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解析】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
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