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
《焦山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山导游词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定慧寺最早的名字是普济庵,创于东汉年间,是江南最早的寺庙之一。
元朝的时候改名为焦山寺并在明朝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达到鼎盛时期,与金山齐名。
清朝康熙皇帝以其名太过平庸,将其改名为定慧寺,并亲自题写了匾额。
佛教认为“戒、定、慧”三字为通往解脱的道路,并认为“由戒生定,因定发慧”。
戒为清规戒律;
定就是抛去一切私心杂念,专心致志的
心理状态;
慧即是智慧,有了慧便能看破苦难,永离苦海。
定慧寺之名由此而来。
现在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定慧寺的山门了,这座山门是20XX年从新修建的,由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和现代的花岗岩工艺结合而成,既有明清的风格,又能满足现代旅游的需求。
门楣上镌刻着二龙戏珠、蝙蝠、麒麟等吉祥而又寓意深刻的图案,门楣正中“焦山圣境”四个金字为茗山法师手书。
精美的牌楼与寓意深刻的楹联珠联璧合,颇具特色。
老山门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但由于长江河道变迁,水位升高,原山门常年被水淹莫,即影响美观,又给游人和香客带来不便。
因此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提高防洪能力,而改建了新山门。
走过吉祥如意桥,就到了山门殿。
山门殿为歇山顶仿古建筑,山门两边的的对联写的是“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
此处的圣人指的并不是孔夫子,而是我们焦山的圣人焦光了。
山门殿之中有两个高大魁梧的金刚力士像,就是我们百姓所熟知的“哼哈二将”了,他们是山门的守护神,从他们的表情就可以分辨出谁是哼将谁是哈将了。
山门殿的后面有钟鼓楼,为两层仿古建筑,东侧为钟楼,挂有大钟,并供奉地藏王菩萨;
西侧为鼓楼,悬有大鼓。
佛寺有“晨钟暮鼓”直说,早晨敲钟,晚上敲鼓,用以报时。
定慧寺的占地面积较大,因此除了传统的山门殿及钟鼓楼外,还建有极具特色的亭桥。
中间是定慧桥,两侧为建有精美的四角攒尖顶亭子的亭桥,东侧为焦公亭,西侧为茗公亭,分别为纪念隐士焦光和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
过了亭桥就来到了天王殿。
天王殿的右前方是一座象征佛法僧三宝的三宝塔,左前方是一座上盖琉璃瓦的御碑亭,正背两面分别是乾隆皇帝第一和第三次来焦山时写的诗。
乾隆皇帝在诗中将金山和焦山进行了对比,并认为就山水本色而论,焦山更胜于金山。
天王殿是一处重檐歇山式的古建筑,红柱黄墙,风格古朴。
墙上刻有“横海大航”四个篆体大字,寓意焦山像一艘海中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将广大僧众渡到幸福清平的彼岸。
天王殿正中须弥座上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
弥勒像的背后为韦陀像,是一名身穿铠甲的少年武士,手拿金刚杵守护者大雄宝殿中的佛祖。
东西两侧分别供奉着形象高大,栩栩如生的四大天王,保卫四方风调雨顺。
天王殿后面就是所有佛教寺院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了。
大殿两侧的配殿分别是东部的伽蓝殿,供奉伽蓝神关羽、和西侧的祖堂。
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和祖堂构成了四合院布局。
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气势雄伟,庄重朴实。
大殿两侧的对联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焦山所提。
大殿的屋顶为明朝时建的木结构的藻井顶,整个屋顶全部用榫卯结构建成,不用一根钉子。
藻井的图案以及屋顶的彩绘均为宋朝时期的,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大殿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的是三世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侧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佛祖两侧立着佛祖的两大弟子——迦叶和阿难。
三尊佛像背后的是海岛图,讲述的是佛教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虚心求教并最终修成正果的典故。
大殿两侧供奉有十八罗汉塑像。
焦山的佛教文化到现在就要告一段落了,下面懂书法的游客可要
有福了,因为我们马上要参观的就是我国的第三大碑林——焦山碑林。
焦山碑林在规模上仅次于西安碑林和曲阜的孔庙碑林,早在北宋年间,焦山就建造了宝墨亭,并在后代不断的扩建,收藏的碑刻也越来越多。
但由于屡经战乱,焦山碑刻损毁严重。
后来镇江市市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到处寻找刻石,修复残碑,在宝墨轩的旧址上建立了焦山碑林,并于后来拓为焦山碑刻博物馆。
目前馆内展出历代碑刻四百余方,上自六朝,下讫民国,展馆布局独特,将园林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
集中体现了江南地区书法艺术的精华,记载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变化。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的《魏法师碑》,此碑为唐朝时期作品,记录了魏法师的生平,为国内稀有的唐碑,也是江南现存最完整的初唐碑刻,被誉为“初唐妙品”。
宋代的《禹迹图》石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标有主要山水的位置和州郡的名称,反映了我国宋代的地理面貌,被英国学者称为“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
《禹迹图》石刻存世的仅有二方,一方在此,另一方存于西安。
大家面前这个亭子,名为兰亭,显然里面存放的应该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不过这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而是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临摹的作品,是历代兰亭临本中的佼佼者。
《乾隆御碑》为乾隆皇帝第五次游焦山所做,也是乾隆留下江南所留下的面积最大、雕刻最精、形态最美的碑文。
焦山碑林中最著名的当属《瘗鹤铭碑》,它与陕西的《石门铭》并称为南北二铭,并有大字之始祖之称,是我国书法由隶书向楷书演
变过程的代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瘗鹤铭》原始焦山栈道岩石上的摩崖石刻,后来因山石崩塌坠入江中。
直到北宋初期的一个冬天水落石出,被人发现才得以重见天日。
不过碑的内容已经残缺不全,仅剩残刻五块,现存的残碑由其拼接而成,现存93字,其中11字不全。
《瘗鹤铭》字径大小不等,并且自左向右竖写,一反古碑自右向左写的常例,是其最大特点。
由于碑文残缺不全,因此关于他的作者一直是个迷,有王羲之、陶弘景、顾况、皮日休等五人,不过争议最大的是前两者。
乾隆皇帝曾说此书“非晋人不能为也”是王羲之说最有力的证据,而茗山法师则认为,瘗鹤铭全篇是道教口气,因此确认是茅山道士陶弘景的作品。
在焦山西麓的临江崖壁上还有一处学习与欣赏古代书法艺术的地方,就是与碑林合成一体的摩崖石刻。
石刻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除名震中外的《瘗鹤铭》外,还有六朝至民国的石刻一百多方。
内容既有抒发忧国之愤的,也有怀古颂今,寄托抱负的,既有阐述佛经教义的,也有摘录道家微言的。
其中最著名的有陆游的《踏雪观瘗鹤铭》米芾的《辛末孟夏观山樵书》吴琚的《春游焦山诗》等。
参观完了书法艺术,我们来到了焦山的古炮台。
古炮台位于焦山东侧山脚下,共有八个炮垒,面对长江呈扇形分布。
炮台经当年的炮轰和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坚固如初,是因为其采用了优质木材和方石为基础,以黄土、石灰、细沙配糯米汁捣拌称三合土,分层夯实,表面涂上黑色保护剂,因此十分坚固。
焦山镇守长江,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韩世忠曾率领数千将士驻扎金山堵击金兵,宋元也曾在焦山江
篇二:
镇江焦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
在领略了“金山寺裹山”的风光后,下面我们去欣赏“焦山山裹寺”的美景。
焦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区东北的长江之中,山高71米,占地570亩,为浩瀚长江下游唯独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绿色岛屿,以其“中流砥柱”的雄伟之势而令人神往。
焦山本是长江中一个无名的岛屿,东汉末年焦光曾隐居于此,“焦山”是宋徽宗追赐的名称。
又因当地满山竹林繁茂,古树葱宪,宛如碧玉浮江,故称“浮玉山”。
焦山的寺庙掩映于绿树丛中,若隐若现,与“金山寺裹山”相反,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
焦山不仅以古朴幽静的自然景观见长,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定慧寺:
得名由来—天王殿—御碑亭—大雄宝殿—古银杏—东冷泉】
我们坐船过江来到焦山南麓的码头。
上岸向北步行不到50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庄严典雅、古色古香的大门就是焦山定慧寺山门,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
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门楣上的“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佛师所题。
山门两旁悬挂的“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这副颇具气魄的楹联,为清光绪四川巴州廖给所写。
山门迎面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瓒宗所题“海不扬波”4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人们将它看成。
是这副楹联的横批。
明人的横批,清人的楹联,巧妙搭配,贴切隽永,意趣深浓。
游客们:
定慧寺在佛教寺庙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法宝曾来此创建大雄宝殿。
鉴真大师的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有“十方丛林”之称。
宋代称为普济禅院,元改名焦山寺。
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
“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固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
“定”即去掉一切杂念,思想高度集中;
“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
“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纲领,涵义深刻。
现寺院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前有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还有斋堂、大家念佛堂、方丈室等,是江南佛教胜地之一。
大家随我走进山门。
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座木结构的方形“御碑亭”,亭中石碑上刻着乾修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
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
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
“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
焦山似羲之,僵卧东床袒其腹。
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
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
?
”乾隆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
迎面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风采,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块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藻井彩绘,富丽堂皇,使整个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在高悬的长明灯后,和蔼慈祥的释迹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踞莲花宝座之上,两旁的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
康熙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光香雾之中。
主佛背面的海岛上,观音大土、善财、龙女和诸位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佛教“五十三参”的故事。
走出寺外,这里有六朝柏、宋槐、明银杏等古树。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棵500余年的古银杏,人称活化石,虽饱经风霜,却依然枝繁叶茂。
大殿西院内有一口名叫“东冷泉”的井,相传为焦光取水炼丹之处,为此也称为“炼丹井”。
因为此井是模仿金山中冷泉而开凿的,它的位置又在金山之东,故称“东冷泉”。
【观澜阁(行宫)】
出寺向东走,我们来到了观澜阁——乾隆行宫。
乾隆曾六下江南,三上焦山,这座两层楼阁的行宫建于他第三次下江南的前一年(1761年),是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50多年前阁前还未形成沙滩,阁外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潮声震天,所以称它为“观澜阁”。
楼上东、南、西三面明窗若镜。
在楼上长廊可纵观浩瀚的江景,相传乾隆皇帝曾在阁上检阅水师。
【焦山碑林(宝墨轩):
“焦山四绝”—唐碑—《瘞鹤铭》】
我们从观澜阁向北走,越小桥,过假山,便到了掩映在银杏树林下的焦山碑林(宝墨轩),为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
轩内珍藏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金山以楼阁取胜,焦山因碑林见长。
焦山古碑基本,石刻纷呈,给这座名山佛国增添了不少雅趣,历来有“书法山”之誉。
碑刻按内容分为文苑、艺术、史料三部分陈列。
其中汉代蔡合的《焦君赞》,梁代江淹的《焦山述怀》,唐代王瓒的诗以及晋代王素之的《瘞鹤铭》碑,饮誉古今,被称为“焦山四古”、“焦山回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