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69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1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湖北省宜昌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湖北省宜昌市届高三模拟文综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

湖北省宜昌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

文综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1月24日,湖北遭遇了第二轮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

下图为此次雨雪天气结束后湖北某高中的校园景观图,图中河流一侧积雪较多,但对岸却不见积雪。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道路上无积冰,但桥面有大量积冰的原因是

A.桥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B.桥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C.路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D.路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2.据图推测图中道路的走向最可能为

A.东北一西南B.东南一西北C.东一西D.南一北

3.图中桥梁两侧扶手用青石(又名石灰石)制作的主要原因是

A.青石质地坚硬,能长时间保存B.青石内部结品完整,纹理美观

C.青石更易雕琢,美观大方D.青石地壳中储量少,名贵高雅

【答案】1.B2.D3.C

【解析】

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由材料桥面结冰而路面没有结冰说明路面温度比桥面的温度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或桥面的热量来自于太阳辐射,而不是大气,故A、D错误;地面或桥面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释放热量从而温度降低,路面温度高,所以路面释放的地面辐射比桥面要少,故C错误,B正确,所以该题正确答案为B。

2.根据材料河流一侧结冰另一侧没有结冰,根据所学知识,河流的阳面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所以没有结冰;背阳面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所以有冰雪覆盖;该河流位于湖南所以可以判断阳面为河流北岸,阴面为河流南岸,因此可以判断河流为东西走向,根据图示道路和河流垂直,所以河流走向为南一北,故D正确。

3.根据所学知识石灰岩为沉积岩,是其他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经固结成岩而形成的,具有层理构造,岩性较软。

青石主要成分为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的,岩性较软,易遭受外力的侵蚀,故A错误;石灰岩内部结晶破碎,变质岩内部结晶完整,故B错误;石灰岩是地壳中分布广泛的岩石之一,故D错误;因为石灰岩岩性较软,所以容易雕琢,美观大方,故C正确。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为“太阳暖大地”,即地面的热量来自于太阳辐射;“大地暖大气”,即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于地面;“大气还大地”,即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减少地面能量的散失。

城市内工业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

根据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可将其归纳为以下3种空间分布模式:

交错分布模式、零散分布模式、集中分布模式。

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4.下列关于三种空间分布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距离城市中心最远的是模式I

B.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模式Ⅱ

C.地租水平最高的是模式Ⅱ

D.工业生产规模最大的是模式Ⅲ

5.最适合在模式I区域布局的工业企业类型是

A.服装制造厂B.飞机制造厂C.炼铝厂D.物流仓储厂

6.模式Ⅲ布局的优势有

①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②有利于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③有利于共用基础设施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4.D5.A6.A

【解析】

4.读图Ⅰ交错分布模式工业、生活和生态距离市中心都较近,图Ⅲ集中分布模式距离市中心最远,故A错误;图Ⅲ的工业生产空间占地范围最大,所以其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故B错误,D正确;地租水平主要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最大,模式Ⅰ离市中心最近,所以Ⅰ地租水平最高,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6.模式Ⅲ工业集中分布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故①②③正确,对于产业结构没有影响,故④错误,所以该题选A。

火地岛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岛屿,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

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和火山灰砾,多湖泊和沼泽湿地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图示为火地岛及其周边区域图。

回答下列各题。

7.关于图示岛屿叙述正确的是

①西部沿岸暖流增湿,东部沿岸寒流减湿②山脉大致呈南北向,山脉阻挡,形成西部多雨区和东部雨影区

③岛上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④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多火山地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8.火地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海拔C.海陆位置D.地形

9.据图推测“醉汉树”的树冠朝向

A.西北B.西南C.东南D.东北

【答案】7.B8.A9.C

【解析】

7.根据火地岛的位置,其西岸受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东岸有暖流流经,故①错;由材料可知火地岛西部南部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其走向为南北走向;其纬度在53°S附近,地处西风带,所以西部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东部为雨影区,降水较少,故②正确;结合材料该岛屿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且海岸线曲折,所以该岛冰川作用多,故③正确;根据板块分布,火地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故④错误,所以该题选B。

8.根据所学知识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降水和气温,气温越低,降水越多,雪线越低。

影响一个地区整体雪线高度的因素是气温。

从图中可知,火地岛位于52°S到56°S之间,纬度高,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导致其雪线整体较低,答案选A;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某一地区整体雪线高度影响较小,故BCD错误;所以该题选A。

9.由材料可知该岛地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且风力强劲,迎风面树枝易受损伤,背风面树枝正常生长,所以其树冠朝向背风面东南方向,故该题选C。

【点睛】影响雪线的因素:

温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降水因素:

降水越多,雪线越低,降水越少,雪线越高;地貌因素:

从坡度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和田玉是一种深埋在地下的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再经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

当岩石露出地表,经风化、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石与玉则分离,这便形成鹅卵石状的籽料。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籽料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A.岩浆侵入一变质作用一外力作用一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一岩浆侵入一地壳运动一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一地壳运动一岩浆侵入一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一变质作用一岩浆侵入一地壳运动

11.根据材料和图片信息,图中寻找籽料的最佳地段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0.B11.C

【解析】

10.由材料可知和田玉籽料的形成过程为:

白云岩变质形成大理岩(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在地壳内部应为侵入岩)----露出地表(地壳运动)---风化、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外力作用),故本题选B。

11.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能力。

根据等高线弯曲与河流的关系,可判断河流的流向为由①流向④,①②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方向,侵蚀作用强,③④位于河流下游方向,沉积作用强,③河段位于山麓附近,沉积物颗粒较大,④位于下游,流速慢,沉积颗粒物较小;根据题干中和田玉的籽料颗粒较大,故该题应选C。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其中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因地形地质,冰川、冻土等原因,而形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湖盆群。

尤其是阿里和那曲是湖泊的主要分布区由于在藏语中湖泊称之为“错”,因而有人将穿越青藏高原西北部的路称为“一错再错”,班公错是阿里地区个性最为鲜明的湖泊,湖面细如线,长宽比例悬殊,且湖水东淡西威。

材料二日土县是藏西北白绒山羊基地之一,日土县的白绒山羊是中国最优秀的山羊品种資源,具有品种纯度高、絨细度高、单产高、绒质优良等特点,历来在国际国内久负盛名,曾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金质奖,被称为“金色的头羊”。

材料三下图为阿里地区简图。

(1)根据材料及所学,简述青藏西北部“一错再铅”的原因。

(2)试分析班公错东淡西咸的原因。

(3)简述日土县白绒山羊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答案】

(1)青藏高原地壳活动强烈,造成地表断层形成沟谷及洼地,形成湖泊(2分);冰川的侵蚀作用使青藏高原形成冰蚀洼地,加之常年积雪和冰川融化,形成湖泊;山体崩塌,堵住了河流泄水通道,久而久之,积聚成湖。

青藏地区多冻土分布,雨季汇集的雨水带来热量会融化其下冻土层中的冰,使得洼地越来越深,从而形成湖泊

(2)东部有河流注入,西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加之湖区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湖水大量蒸发而使湖水含盐量增多,加之湖狭长,循环不畅,因而形成了东淡西咸的现象(3)有利:

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牧草品质好;羊种纯度高,品质好;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公路,对外交通便利;国内外市场广阔等。

不利:

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深居内陆,据市场距离较远;农业发展技术落后等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青藏高原为区域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湖泊形成的地质作用、补给状况以及区域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1)根据材料青藏高原西北部的湖泊形成原因为地形地质、冰川、冻土等。

青藏高原湖泊大多为构造湖泊,从地质作用看青藏高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形成洼地、沟谷等,海拔高,冰川侵蚀地貌广布,多冰蚀洼地;青藏高原西北部降水较少,河流湖泊补给为冰川融水,冰川融化,汇入洼地、沟谷形成湖泊;冻土广布,不利于水下渗,洼地积水较多;当冻土消融,易被侵蚀,洼地变深,逐渐形成湖泊。

(2)湖泊的盐度从蒸发、补给、水循环角度去分析,读图班公错东部地区有河流注入,稀释了湖水,西部地区无淡水注入;西部身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盐度不断上升;湖泊的水道狭窄东西部交换不畅,故形成东淡西咸。

(3)本题考查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区域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利有弊,从原料、水源、市场、交通、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植被以高山草原、草甸为主,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饲料;结合材料白绒山羊纯度高、品质优良;靠近河流水源丰富,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品牌优势,知名度高,市场需求量大;不利的因素有: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寒冷,地势起伏大,不利于运输,距离东部市场较远,工业基础薄弱等。

【点睛】青藏高原湖泊群的形成过程主要有①地壳运动形成洼地和谷地②洼地和谷地积水逐渐形成湖泊。

其难点在于冻土对其影响,一方面冻土不利于水的下渗,另一方面冻土消融后使湖泊加深;青藏高原发展农牧业要结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持续消融,人们开始开辟北极航道。

特别是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建后,走北极东北航道成为常态。

中俄计划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开展北极航道合作,使白令海峡成为北方的“马六甲”。

材料二: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中俄合作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地处北极图内鄂毕湾西侧的亚马尔半岛。

半岛地表60%为沼泽和湖泊,平均海拔50米,沿海大部是低平的沙岸。

冬季寒冷而漫长,永冻层厚度达300至50米,暴风雪天气频繁。

液化天然气工厂由多个模块构几个国家建造,现场组装。

中国企业承抗了85%的模块建造,还参与了钻机和具有破冰功能的运输船的建造。

我国企业承建的模块,钻机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运抵亚马尔,用时16天左右,比走传统航道缩短近20天,伴随着该项目的投产,俄罗斯天然气的产量将增加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