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69391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成,史称为唐高祖。

★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开凿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于粮食、布帛的北运,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西南),南至余杭(今属浙江),由北向南分成四段即:

永济渠(涿郡到洛阳)、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江都到余杭);

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跨越六省即:

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3、隋唐政治新格局:

三省六部制

“三省”:

即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六部”:

吏部(官吏的选拔考核)、户部(掌管户籍和财政)、礼部(掌管礼仪和科举);

兵部(掌管兵籍和军令)、刑部(掌管司法刑狱)、工部(掌管营造等工程实事务),三省六部制的优点:

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4、科举制度:

由隋代开创,经唐代完善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朝完善:

唐太宗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人数;

武则天时大力提倡科举,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905年被废除。

科举制实行后,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而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流动,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得局面,国力逐步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

①吸取隋亡的教训,轻繇薄赋;

②集思广益,虚心纳谏;

③节用戒奢,精简机构;

④知人善任,招贤用能;

⑤实行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如: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⑤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2、贞观年间两大政治基石: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3、《贞观政要》是辑录贞观年间君臣论证的一部史书,书中涉及治国方针,选贤任能,精简机构,申明法制等许多方面。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

房玄龄、杜如晦;

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第3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统治措施:

(1)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

(2)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基本国策--①、坚持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压迫,保卫边防安全;

②、重视农业和水利建设;

③、大力推行并发展科举制;

④、善于纳谏和破格用人。

★2、“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其意思是:

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

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3、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712年,唐玄宗即位,为稳定政局,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到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4、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入衰的标志。

第4课唐代的边疆各族

★一、民族关系:

1、概况:

联系密切、相互交融;

2、原因:

国力强盛;

政治制度先进;

社会经济繁荣;

开放、宽容、容纳百川的自信和气魄。

3、民族政策: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具体做法是设置“羁縻州”,体现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的特色。

★二、唐与吐蕃的关系

1、民族政策:

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民族平等)

2、唐朝与吐蕃的交往:

(1)唐太宗时: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唐中宗时(8世纪):

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3)唐玄宗时:

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已经“和同为一家”;

(4)唐穆宗时(823年):

唐与吐蕃正式结盟,设立唐蕃会盟碑,表示互不侵犯。

此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见证;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汉藏人民共同努力对祖国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

(1)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2)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代长安城

1、总面积80多平方千米,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

宫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皇城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外郭城是居住区和商业区。

整个城市规划严整,宫殿宏伟,市容壮观,功能完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2、唐朝长安城有市、坊有明显的界限。

(市指的是繁华的商业区,坊指的是居民住宅区)

★二、对外交往

1、遣唐使

(1)概念: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到中国进行交流的使团,称为遣唐使;

(2)概况:

唐朝从贞观年间,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最为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遣唐使回国后,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2、玄奘西行

(1)时间:

贞观时期;

(2)目的:

学习佛法;

(3)概况: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法,最终成为佛学大师,以亲身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奘为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3、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

传播唐朝文化;

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成功。

他在日本数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知识。

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4)影响: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4、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唐朝国家统一,吏治清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影响远播海外,民族交往密切,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

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陆路、海路交通发达。

5、唐朝对外交往的启示:

(1)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文化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仰慕;

(2)一个国家在保持主权独立完整的前提下,致力于对外开放、积极扩大交流,才能有所进步;

(3)国家和民族无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丰富自已的文化内涵。

6、玄奘、鉴真的相同点:

(1)都生活在唐朝;

(2)都是僧人;

(3)都对唐朝与邻邦的友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4)都为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

(5)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朝代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族

916—1125

耶律阿保机

上京(内蒙古)

北宋

汉族

960—1127

赵匡胤

东京(今河南开封)

西夏

党项族

1038—1227

元昊

兴庆府(宁夏银川)

女真族

1115—1234

完颜阿骨打

上京(黑龙江)

南宋

1127--1279

赵构

临安(今浙江杭州)

★“两次议和”

1、澶渊之盟:

1005年北宋与辽之间;

内容:

双方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影响:

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状态,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友好关系,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绍兴和议:

1141年南宋与金之间;

宋高宗向金称臣;

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

宋向金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匹。

形成南北对峙的基本格局,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南方社会经济更有长足发展。

3、岳飞是抗金英雄,不是民族英雄。

(备注:

岳飞的《满江红》)注意课本41页的辨识题,切记!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移的原因:

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2、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充足的劳动力;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统治者的重视。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1、农业:

(1)圩(Wei)田是江南人民把农田和水利结合起来的杰出创造;

(2)水稻成为南方第一位的粮食作物,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棉花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4)盛产于南方的茶叶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

(1)纺织业:

宋代丝织业出现南方逐渐超过北方的态势;

两浙的丝织产品已经跃居全国首位,出现了不少独立的私人作坊,称为“机户”;

海南岛有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制瓷业: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3)冶铁业:

铁、铜等金属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4)采煤业:

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煤,当时称为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位。

(5)造船业:

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南方的明州、福州、泉州和广州等地能打造抗御强风大浪的大型远洋船舶。

3、商业:

(1)商业都市大量涌现(北宋开封、南宋临安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2)纸币的产生,促进了商业繁荣(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

(3)海外贸易: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南宋时,福建的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4)边境贸易: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朝,都在边境上设榷场,互通有无,促进相互间经济文化交流。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2、三个阶段:

东汉末年至东晋初期(开始南移);

唐代中叶到五代时期(继续南移);

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