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作者对比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
(1)单音字。
窸窣( ) 翩翩( ) 蛊惑人心( )
心有余悸( ) 桅杆( ) 灼灼( ) 征戍( )
柳恽( ) 袅袅( ) 接踵而至( )
亭皋( ) 迥然( ) 涔阳( ) 迢远( )
答案:
xīsū piān gǔ jì
wé
i zhuó
shù
yù
n niǎo
zhǒng gāo jiǒng cé
n tiá
o
(2)多音字。
尽
宁
泊
jì
njǐn ní
ngnì
ng bó
pō
(3)形近字。
yīnyì
n qí
qí
dì
ngzhà
ndì
ng zhēnzhān quá
nqiān gǔzhōng pǔpǔpú
“皿”是个象形字。
其甲骨文和小篆的形体,像盛物的器皿形。
战国时期金文的形体,右边是“皿”形,左边加了一个表意部分“金”,表示“皿”是金属制的。
“皿”的本义为盛东西的器具,是碗、碟、杯、盘、盅一类饭具饮具的泛称,即素称为“器皿”者。
在汉字中,凡从“皿”的字大都与器皿有关,如“盈”“盆”“盒”“盛”等。
(1)一言难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落于言筌:
(3)疏朗:
(4)绵密:
(5)缠绵:
(6)相去无几:
(7)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一句话很难说完。
形容事情复杂,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
尽,完。
(2)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筌,捕鱼的竹器。
(3)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
(4)(言行、思虑)细密周到。
(5)①纠缠不已,不能解脱(多指病或感情);
②婉转动人。
(6)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相去,互相之间存在距离;
无几,没有多少。
(7)开头稍微差一点,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强调不能有一点差错。
差,相差。
毫厘,“毫”和“厘”都是很小的计量单位,形容微小。
谬,错误。
(1)精妙/精巧。
主要区别:
①制作很( ),游戏很耐玩,非常有意思!
②每一样生存在一起的事物都处于( )的平衡之中。
③这种装置( )的构造可能使科学家感到惊奇。
A.精妙 B.精巧
提示:
精妙:
精致巧妙。
精巧:
精细巧妙。
“精妙”多用于形容书法、工艺品等,常用于修饰抽象的词,如“精妙的回答”。
“精巧”多用于形容技术、器物构造等,常用于修饰一些具体名词,如“精巧的礼物”。
①A ②A ③B
(2)钟爱/酷爱。
①在人类心灵中还会出现什么比这更令人( )的事物呢?
②阿切尔夫人和小姐都( )自然风景。
③没人关心我的教育,但是我自己却( )读书。
A.钟爱 B.酷爱
钟爱:
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
酷爱:
非常爱好。
“钟爱”着重于“钟”,特别喜爱,感情特别专注,是中性词,对象常指子女,有时也指动物,如狗、猫之类。
“酷爱”侧重强调爱的程度深。
①A ②B ③B
(3)飘零/漂泊。
①你的生命要像秋雨一样地淋沥,像秋叶一样地( )。
②她就这样无依无靠,这样孤零零地( )在欧洲。
③我觉得自己像个异乡绝域( )多年的人,如今千里迢迢地回来了。
A.飘零 B.漂泊
“飘零”本指木叶或花瓣凋谢飘落,后也喻指人命运多舛,不能主宰自己命运,只能在世间随波逐流,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漂泊”,也作“飘泊”,指随波浮动或停泊,也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4)洗练/凝练。
①世纪剧院建筑造型独特,外表简约( ),内装富丽堂皇。
②但是二十世纪的人偏好清爽( )的散文。
③影片( )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A.洗练 B.凝练
“洗练”,指(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
(注意: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已经规定“洗练”不能通用“洗炼”,后者是错误的写法。
)“凝练”紧凑简练,简洁而无铺张赘言。
①A ②B ③A
背景链接
新诗的创作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发展到当代,诗坛却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刊寥寥无几。
针对这种现状,林庚说:
“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
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
”他写的《说“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特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文脉梳理
一、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段),回答问题
第二段在引用诗句时有“树”“木叶”“落木”等意象,作者想表明一个什么观点?
古代诗人在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
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简称引证法。
引用论证的方法有两种:
(1)直接引用,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
(2)间接引用,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
二、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第四至第六段),回答问题
1.“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
①含有落叶的因素。
②具有颜色的暗示性。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2.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
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目的:
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阐释:
作者阐释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
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以此说明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3.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填写表格)
树
木
艺术特征
意思情味
适用场合
繁茂的枝叶,枝叶的绿色,枝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黄色、干燥的质感
饱满
疏朗
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秋风叶落
4.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
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