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395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69208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395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395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395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395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395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395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395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395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3953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解析】:

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根据预防对象是已经犯罪的人还是尚未犯罪但可能犯罪的人的不同,刑罚的目的分为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

刑罚的目的不包括提升犯罪人的道德。

刑罚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刑罚、适用刑罚和执行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与刑法的任务不是一回事。

2.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被判处拘役的罪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从拘役执行完毕之日起,执行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

B、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一般要剥夺政治权利,其刑期与主刑相等,同时执行

C、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与主刑刑期一样,同时执行

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执行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

第10章>

剥夺政治权利

本题考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问题。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而不是“一般”要剥夺政治权利。

3.2009年1月,甲(1993年4月生)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2011年3月20日,甲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杀人后逃跑,6月被抓获。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1年卷二9题。

单选)

A、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本案不适用《刑法修正案(八)》

B、对甲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甲在审判时已满18周岁,可以适用死刑

D、甲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第1节>

死刑

本题考查刑法的时间效力、刑事责任年龄、死刑的适用。

AD项,《刑法修正案(八)》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甲前后两罪都发生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原则上应该适用《刑法修正案(八)》之前的刑法的规定,但是在2011年5月1日以后(6月被抓获)审理此案,行为时的法律与审判时的法律不一致,依据“从旧兼从轻”原则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1款规定: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

4.关于罪数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并导致执法人员轻伤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B、在走私毒品之后,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毒人员检查并导致执法人员死亡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C、盗窃文物后又出售该文物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D、司法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之后,又徇私枉法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第8章>

第4节>

牵连犯

C

关于A项和B项。

能包容妨害公务罪(轻伤以下)的只有三个罪名,分别是:

(1)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2)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3)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其中,在实施前两个犯罪的过程中,妨害公务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然要以上述两个罪名与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但是,根据2016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的过程中,即使造成执法人员的死亡、重伤,依然只成立上述犯罪一罪。

可见,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既包容

5.甲患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

某晚,甲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乙胸部,致乙当场死亡。

随后,甲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

对于甲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1年卷二4题,单选)

A、抑郁症属于严重精神病,甲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B、抑郁症不是严重精神病,但甲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C、甲虽患有抑郁症,但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D、甲具有责任能力,但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3章>

自然人犯罪主体

本题考查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的辨认(认识自己行为内容、社会意义和后果)和控制(支配自己实施或不实施特定行为)能力。

行为人即使有某种精神疾病,但如果该精神病对其辨认与控制能力没有任何影响,那么行为人就属于完全责任能力人。

从行为人甲杀人、自首等一系列行为来看,行为人清晰地知晓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并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支配自己完成上述行为,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故ABD项错误,不当选;

C项正确,当选。

6.下列哪一犯罪人可能被假释?

A、甲19岁时因为武装叛乱、暴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刑满释放后,甲又于27岁时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被判有期徒刑10年

B、乙17周岁时因为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满释放后的第2年,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C、丙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强奸被拐卖的妇女,被以拐卖妇女罪从重处罚,判处有期徒刑15年

D、丁因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满出狱的第3年,又因为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第12章>

假释的条件

D

本题考查假释禁止适用的对象。

甲构成特别累犯,对于累犯不得假释。

乙犯前罪时不满18周岁,因此不是累犯,但乙犯抢劫罪,并被判12年有期徒刑,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以及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和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所以,对乙也不得假释。

丙虽然不是以强奸罪被判刑,而是以拐卖妇女罪被判刑,但《刑法》第81条第2款所说的不得假释的情况,所列举的是犯罪行为而不是罪名。

所以。

丙因为包含强奸犯罪行为而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也不得假释。

首先

7.《刑法》第260条第2款规定: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款的罪状属于下列哪一罪状?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

第14章>

罪状

引证罪状是指引用刑法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基本特征,C项属于引证罪状。

8.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卷二5题,单选)

A、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B、成立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物品的淫秽性

C、成立嫖宿幼女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卖淫的是幼女

D、成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对方是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没有认识到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不成立任何犯罪

第5节>

犯罪故意

本题考查故意的认识内容。

A项,根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故意的认识内容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不包括对行为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认识,即刑法不会因为行为人不知法律而免责,只要行为人认识到行为的危害性(法益侵害性)就可以了。

B项,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是故意犯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贩卖”,行为对象是“淫秽的物品”,并且有“牟利”的目的(主观超过要素)。

如果行为人以为是普通英文小说,实际上是英文淫秽小说而贩卖的,会因为主观上没有贩卖淫秽物品的故意而无罪。

C项,嫖宿幼女

9.关于不作为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4年卷二5题,单选)

A、小偷翻墙入院行窃,被护院的藏獒围攻。

主人甲认为小偷活该,任凭藏獒撕咬,小偷被咬死。

甲成立不作为犯罪

B、乙杀丙,见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欲将丙送医。

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乙遂离开,丙死亡。

甲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

C、甲看见儿子乙(8周岁)正掐住丙(3周岁)的脖子,因忙于炒菜,便未理会。

等炒完菜,甲发现丙已窒息死亡。

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D、甲见有人掉入偏僻之地的深井,找来绳子救人,将绳子的一头扔至井底后,发现井下的是仇人乙,便放弃拉绳子,乙因无人救助死亡。

第3节>

危害行为

本题考查不作为犯罪。

br

A项,小偷翻墙入院行窃,主人有权进行正当防卫,包括利用宠物撕咬进行阻止。

但是,正当防卫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对仅仅只是意图侵犯财产的盗窃犯,显然不能放任宠物将小偷咬死。

在藏獒撕咬小偷导致小偷有死亡的危险之时,小偷的法益受损严重,主人有义务防止藏獒继续伤人。

甲作为藏獒的主人,能够制止藏獒的撕咬而不制止,导致小偷被咬死,成立不作为犯罪。

故A项正确。

B项,路人甲自身对丙没有救助义务,但是乙由于先前的故意杀人行为对丙产生了救助义务。

甲教唆乙不救助丙的,甲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

10.甲、乙夫妇因8岁的儿子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非常痛苦。

一天,甲往儿子要喝的牛奶里放入“毒鼠强”时被乙看到,乙说:

“这是毒药吧,你给他喝呀?

”见甲不说话,乙叹了口气后就走开了。

毒死儿子后,甲、乙二人一起掩埋尸体并对外人说儿子因病而死。

关于甲、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遗弃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无罪

第6章>

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A

①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甲实施了杀人的实行行为,乙发现之后应该阻止而不阻止,两人在当时已经形成了通谋,只不过两人的行为表现方式不同,甲是作为方式,乙是不作为方式,所以A选项正确。

②由于包庇行为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作假证明包庇的,本案中乙没有实施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所以不成立包庇罪,B选项错误。

③乙也不成立遗弃罪,遗弃是指对年老、年幼、患病等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不扶养的行为,显然遗弃行为对被害人的生命没有现实的紧迫的危险,而本案中乙发现儿子可能被毒死,却不采取任何措施,属于不作为

11.甲潜入一住宅内,想要撬开保险柜实施盗窃,但撬了许久也未打开。

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盗窃罪的未遂犯

B、盗窃罪的既遂犯

C、盗窃罪的中止犯

D、盗窃罪的预备犯

第5章>

犯罪未遂的概念与特征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

甲已经着手实施盗窃行为,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12.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间甲、乙争吵激烈,甲欲泼乙,但情急之下甲未能拧开杯盖,后甲追乙离开教室。

A、犯罪未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甲欲泼乙,但情急之下未能拧开杯盖,说明行为已经着手实施,完全具有既遂的可能性,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既遂,因此只能认定为犯罪未遂。

13.关于罪数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在车站行窃时盗得一提包,回家一看才发现提包内仅有一支手枪。

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