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892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

1.《草原》

一、阅读选段

(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渲”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2、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3、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绿色渲染和翠色欲流。

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颜色青翠和辽阔碧绿。

4、文中“翠色欲流”的“欲”字在字典里有四个解释:

①欲望;②想要;③需要;④将要。

在这里应该是第()种解释。

(2分)

5、默读选段,你肯定感触很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此时的心情,然后用这个词造句。

这个词是:

舒服。

造句:

6、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7、文中“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字用得真好,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

答:

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8、“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这种境界”,指的是作者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

9、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答:

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

它们可能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

它们可能在回味着眼前的美景:

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10、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是从上到下。

二、阅读选段

(二),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洒脱)

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襟飘带舞)

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并仿写一句。

4、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看出?

请用“”画出句子。

5、读读画线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答:

体会到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6、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

做什么呢?

2.《白杨》

一、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先讲大戈壁没有(  ),没有(  ),也没有(  )到处都是(  ),又将铁路沿线的白杨(  ),就像戈壁滩上的(  ),再讲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不怕(  ),不怕(  ),那儿需要,他就在那(  ),最后讲爸爸借白杨树表达自己(  )。

二、写出近义词

清晰(清楚) 表白(表明)沉思(深思) 挺秀(挺拔) 消失(消逝)肯定(确定)

三、读下面一段话,做练习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共三句,介绍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请用简短的句子概括出来:

1、 直   2、坚强 3、不软弱,不动摇

3.《冬阳童年骆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1、骆驼咀嚼的样子是怎样的?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2、为什么“我的牙齿也动起来“?

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

3、文中画“”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

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

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4、从这一段的描述中你觉得小作者喜欢骆驼吗?

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把。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作者的《城南旧事》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在文中找出答案用“”画下来。

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说明暑去寒来,骆驼队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童年也在这岁月的流逝中远去了。

“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是说童年的幼稚不再,童年的故事不再。

这句话清晰地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我们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3、“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

4.《童年的发现》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

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烨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shuānɡbì()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tiānfù(),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2、给文中带点的字词选正确解释划上“”。

欲:

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将要

明白:

①清楚;明确②公开的;不含糊的③聪明;懂道理④知道;了解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恋(沉迷)轻盈(轻巧)舒展(伸展)澄澈(清澈)

4、你认为“我”的梦有趣吗?

为什么?

5、读完这篇短文,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具体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

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

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

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

只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窘”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2、从文中为下列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困窘)

形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情不自禁)

3、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师为什么会以为“我”的笑是不怀好意的?

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从课文中看,这位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的又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和性,可能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所以讲课时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

“一本正经板着面孔”,显然是要用这种表情控制学生不许胡思乱想,事实上也达到了这个目的,“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

可就在这时,“我”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认为我“不怀好意”。

4、画线句子是什么意思?

请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一语双关。

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

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

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吧。

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5.《杨氏之子》

1.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用自已的话说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杨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